"梅霖倾泻九河翻":梅雨如注,倾盆而下,仿佛能让九条河流都翻滚起来,
"百渎交流海面宽":众多沟渠的水交汇在一起,使得水面看起来像海面一样宽阔。
"良苦吴农田下湿":吴地的农民实在是辛苦,雨水过多,田地变得十分潮湿,
"年年披絮插秧寒":每年这个时候,他们都要披着棉絮,冒着寒冷去插秧。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1. 写作手法
夸张:“梅霖倾泻九河翻”中,将梅雨时节的雨量夸张地形容为能让九河翻滚,生动地突出了雨势的磅礴和凶猛。白描:全诗没有过多的修饰,“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插秧寒”,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雨后众多沟渠之水汇聚、海面似宽的景象,以及吴地农民在寒冷潮湿中插秧的场景,质朴地展现生活画面
2. 分段赏析
“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梅霖”点明是梅雨,“倾泻”生动地写出雨的迅猛,“九河翻”运用夸张,极言雨量大导致河水翻滚。“百渎交流”描绘出众多沟渠之水汇聚,“海面宽”进一步强调水势之大,展现出一幅雨势磅礴、水流汹涌的画面。“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插秧寒”:“良苦”直接表达出对吴地农民的同情。“田下湿”写出农田因雨水过多而潮湿的状况,“年年披絮插秧寒”则体现出农民每年在这样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劳作的艰辛,诗人借此表达对农民疾苦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