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雨鸣窗纸":秋风裹挟着雨点拍打窗纸,发出声响,
"壮士不眠推枕起":壮士因心事重重无法入眠,推开枕头起身。
"床头金尽尊酒空":床头钱财耗尽,酒杯也已空空如也,
"枥马相看泪如洗":马厩中的战马相互对望,眼中泪水如雨水般流淌。
"鸿门霸上百万师":鸿门关与霸上驻扎着百万雄师,
"安西北庭九千里":安西、北庭都护府的疆域横跨九千里山河。
"帐前画角声入云":军营帐前的画角声高亢入云。
"陇上铁衣光照水":陇地战场上,将士的铁甲在月光下反射寒光,映照水面。
"横飞渡辽健如鹘":(战士们)如鹘鸟般敏捷地横越辽河战场,
"谈笑不劳投马箠":谈笑间无需挥鞭策马,轻松击溃敌军。
"堂堂羽檄从天下":堂堂正正的军令文书从朝廷下达,
"夜半斫营孱可鄙":半夜突袭敌营时,敌军虚弱得令人鄙夷。
"拾萤读书定何益":勤奋苦读有何益处,
"投笔取封当努力":应当效仿班超投笔从戎,奋力争取功名。
"百斤长刀两石弓":手持百斤长刀,背挎两石强弓。
"饱将两耳听秋风":饱食后竖起双耳,倾听秋风萧瑟。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分段赏析
“秋风吹雨鸣窗纸,壮士不眠推枕起。”诗句以秋风、夜雨开篇,通过“鸣窗纸”的细微声响与“壮士不眠”的强烈动作形成对比,渲染出压抑悲凉的氛围。秋风裹挟寒意,既是实写环境,也暗喻南宋偏安的颓势;壮士辗转难眠,暗示其内心对国事的焦虑与不甘。“床头金尽尊酒空,枥马相看泪如洗。”此联通过“金尽”“酒空”刻画壮士的困顿潦倒,而“枥马垂泪”则以拟人手法赋予战马以情感,暗示将士与战马同病相怜的悲怆。物质匮乏与精神苦闷交织,凸显南宋军备凋敝、士气低落的现实。“鸿门霸上百万师,安西北庭九千里。”借用楚汉鸿门宴、汉代安西都护府等历史典故,对比南宋边防的薄弱。昔日雄师百万、疆域辽阔的盛景,与当下国土沦丧、兵力衰微的窘境形成强烈反差,暗讽南宋朝廷苟安求和的懦弱。“帐前画角声入云,陇上铁衣光照水。”以“画角声入云”的听觉意象和“铁衣光照水”的视觉画面,再现军营的肃穆与威严。号角声穿透云霄,铠甲寒光映水,既展现军容整肃的壮烈,又暗含对往昔抗金战场的追忆与向往。“横飞渡辽健如鹘,谈笑不劳投马箠。”通过“健如鹘”的敏捷比喻和“谈笑斫营”的从容姿态,塑造出英勇果敢的战士形象。动作描写干净利落,凸显陆游对战场厮杀的浪漫化想象,寄托其渴望速战速决、收复失地的豪情。“堂堂羽檄从天下,夜半斫营孱可鄙。”“羽檄”象征紧急军令,“夜半斫营”直击敌军要害,凸显战术的高明与敌军的怯懦。诗句节奏急促,充满战斗张力,既是对理想战局的描绘,也是对南宋军队畏缩不前的尖锐批判。“拾萤读书定何益,投笔取封当努力。”化用“囊萤映雪”“投笔从戎”典故,否定空谈苦读的迂腐,强调投身报国的迫切。语言直白有力,批判南宋文人耽于空想的风气,呼吁以实际行动收复山河。“百斤长刀两石弓,饱将两耳听秋风。”以“长刀”“铁弓”的冷兵器意象收尾,呼应开篇的“秋风”,形成闭环结构。“听秋风”既是实写环境,又暗喻时刻备战的状态,将壮志未酬的愤懑与听风待战的悲壮融为一体,余韵悠长。
下一篇:宋·苏轼《徐熙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