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莫笑是陈人":孩子们啊,你们可别笑话我这老头子,
# 陈人:汉语词语,指旧人,故人的意思。
"湖海春回发兴新":随着湖海间春天的回归,我也焕发了新的兴致。
# 发兴:发生,兴起。
"雷动风行惊蛰户":春雷震动,狂风呼啸,仿佛惊醒了蛰伏的万物,
#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天开地辟转鸿钧":天地间好像重新开辟,大自然的运转又迎来了新的开始。
"鳞鳞江色涨石黛":那江面上泛起层层鳞鳞的波纹,江水绿得如同石黛一般深沉,
# 石黛:意思是古代妇女画眉时用的黑色颜料。
"袅袅柳丝摇麴尘":轻柔细长的柳丝随风摇曳,颜色就像那酒曲般鹅黄。
# 袅袅:一作“嫋嫋”。
"欲上兰亭却回棹":我原本想要前往如同兰亭那样的胜地去游玩,可最终还是掉转了船头,
# 回棹:驾船返回。,欲:想。
"笑谈终觉愧清真":在谈笑之间,总觉得自己愧对那纯净高雅的境界。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写作手法
拟人:“雷动风行惊蛰户”赋予自然以人格化动作,“惊”字生动展现春雷唤醒万物的动态,暗喻诗人内心被春日激发的蓬勃兴致。用典:“欲上兰亭却回棹”化用王羲之兰亭集会的典故,“兰亭”象征文人雅集的高洁境界,而“回棹”则暗示诗人因“愧清真”而放弃效仿,暗含对自身未能完全超脱世俗的自嘲。反衬:以乐景写哀情,全诗描绘“雷动风行”“江色涨”“柳丝摇”的盎然春意,却以“愧清真”收束,乐景与哀情形成反差,凸显诗人退居后虽寄情山水仍难掩壮志未酬的隐忧。
2. 分段赏析
首联“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以自嘲口吻开篇,“陈人”与“发兴新”形成强烈反差,既承认岁月流逝,又以“湖海春回”的蓬勃气象表明诗人虽老仍怀进取之心。颔联“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承接春景,“雷动风行”的动态描写与“天开地辟”的宏大意象,既写惊蛰时节的自然变革,又暗喻诗人期待的社会革新。颈联“鳞鳞江色涨石黛,袅袅柳丝摇曲尘”笔触转向细腻:江水如黛、柳丝泛黄,以色彩与动态的交融展现春日生机,暗含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捕捉。尾联“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陡然转折,“兰亭”的雅集理想与“回棹”的现实选择形成冲突,“愧清真”三字直言诗人对自身未能完全超脱世俗的愧疚,将全诗情感从昂扬转为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