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家林馆胜":侯府园林景致佳,
# 侯家:泛称公侯之家。
"偶入得垂竿":偶然入园得垂钓。
"曲树行藤角":弯曲树影间藤蔓盘绕,
# 藤角:结有子荚的藤蔓。,行:犹引,牵引。
"平池散芡盘":平静池面漂浮芡实果盘。
# 芡盘:芡叶。芡是一种水生植物,叶浮于水面如盘,故称。
"羽沉知食驶":鱼沉水底知饵被吞食,
# 羽:系在钓丝上的羽毛,以使钓丝能漂浮水面,鱼吞钩则羽下沉,渔人据以起钓。
"缗细觉牵难":钓线纤细难牵动鱼竿。
"聊取夸儿女":姑且取鱼夸耀儿女,
"榆条系从鞍":用榆树枝系马鞍旁装鱼获。
# 榆条:用以穿钓得之鱼。
"一径向池斜":一条小径斜通池塘,
"池塘野草花":池畔野草间野花绽放。
# 池塘野草花:二句虽直叙,然有兴象,一、斜二字逼真,是个性语言。野字双关,即野草、野花。
"雨多添柳耳":雨水催生柳树上耳朵状的嫩芽,
# 柳耳:寄生在老柳树上的菌类,色黄黑,形如耳,可食用。韩公诗所谓木鸡者。喜温热潮湿,故诗云雨多添之也。
"水长减蒲芽":水位上涨淹没香蒲新芽。
# 长:水位升高,意同涨;水涨而蒲芽未增高,故云减,即少。此写水涨蒲没景象。首二联体物入微,妙出新境也。
"坐厌亲刑柄":厌倦官场文书事务,
# 刑柄:刑法之权柄。,坐:受此之职位,意同坐罪之坐。
"偷来傍钓车":偷闲靠近钓车旁休憩。
# 钓车:钓鱼之具,有轮以缠绕钓丝者。时公为刑部侍郎。
"太平公事少":太平年间公务稀少,
"吏隐讵相赊":官场隐逸岂会遥远。
# 赊:方也。,讵:岂也。
"独往南塘上":独自走向南塘边,
"秋晨景气醒":秋日清晨气象令人清醒。
"露排四岸草":露水排列在四岸草尖,
"风约半池萍":微风约束半池浮萍。
# 约:偃也。蒋之翘《韩昌黎集辑注》:“下约字极新。”宋无名氏《道山清话》云:“馆中一日会茶,有一新进曰:退之诗太孟浪。时贡父偶在座,厉声问曰:风约半池萍,谁诗也?’其人无语。”
"鸟下见人寂":飞鸟落下见人迹岑寂,
# 鸟下见人寂: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三十:“鱼鸟一联极似老杜,入微。”
"鱼来闻饵馨":游鱼靠近嗅饵料馨香。
"所嗟无可召":可叹无人共饮相邀,
# 所嗟无可召:应题与首句“独”字,当有寓意。
"不得倒吾瓶":无法倾倒瓶中佳酿。
"秋半百物变":秋半时节万物变迁,
"溪鱼去不来":溪中鱼儿已远不再回还。
"风能坼芡觜":秋风能裂开芡实尖嘴,
"露亦染梨腮":夜露亦染红梨子面颊。
"远岫重叠出":远山层叠轮廓显现,
"寒花散乱开":寒霜中野花零散开放。
"所期终莫至":所期待者始终未至,
"日暮与谁回":日暮时分能与谁同归。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组诗,也是一首山水田园诗。全诗通过描绘侯府园林垂钓、野塘闲坐、秋晨独往等场景,以垂竿、钓车、瓶饮等意象串联起隐逸生活的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知音难觅的深沉喟叹,在闲适笔调中渗透着难以排遣的落寞与求索。
2. 分段赏析
《独钓四首》通过四组渔隐意象,交织着韩愈宦海沉浮中的矛盾心境。其一“侯家林馆胜”以“曲树行藤角”勾勒园林幽趣,“羽沈知食驶”暗含垂钓时鱼讯的微妙体察,末句“榆条系从鞍”更显闲适随意;其二“坐厌亲刑柄”直抒对刑狱官务的倦怠,“偷来傍钓车”以“偷”字点破暂避尘嚣的微妙心态,与“吏隐讵相赊”形成仕隐张力;其三“秋晨景气醒”以“露排四岸草”的动态晨景,暗合“坐厌”情绪的延续,尾联“所嗟无可召”流露无人共赏的孤寂;其四“秋半百物变”借“风能坼芡觜”的物候异变,隐喻政治环境之险恶,“日暮与谁回”更以问句收束,将秋日独钓的怅惘升华为对人生归宿的深沉叩问。四章以钓为媒,串联起“刑柄”重负与“溪鱼”难求的双重困境,形成宦情与隐趣的复调交响。
上一篇:唐·李白《胡无人》
下一篇:唐·李昂《夏日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