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3
xíng
jiāng
zhōu
dàng
dàng
dōng
zhù
qiān
cháng
yóu
héng
zhōu
xiòng
wàn
zài
qián
jiā
fǎn
yún
shuí
guī
xíng
jiāng
shì
shè
jiē
xíng
zhī
nán
yuán
qín
shēn
wàng
shǒu
xīn
shēng
jiǔ
ér
zhāng
tiān
cén
cén
yòu
guī
chù

译文

我欲渡江,可叹没有船只,江水浩荡向东流去,即便提起衣裳也无法涉水而行。渔舟横在江上,却不马上渡我,前路迢迢万里,我已无家可回,只能继续前行。乌云密布,细雨凄凄,过不了这江,我又能归向谁处。我想渡江,无奈没有船桨,放下马匹,它也无法涉水而过。感叹行路如此艰难,我抚琴欲忘此愁,可手法与心意难合,琴声压抑,久久难以畅响。天空阴沉,又下起暮雨,过不了这江,我究竟该归往何处。

逐句剖析

"行渡江兮吾无舟":我欲渡江,可叹没有船只,

"荡荡东注兮褰裳不可以游":江水浩荡向东流去,即便提起衣裳也无法涉水而行。

"渔横舟兮不即渡":渔舟横在江上,却不马上渡我,

"敻万里以在前兮无家反顾":前路迢迢万里,我已无家可回,只能继续前行。

"云翳翳兮雨凄凄":乌云密布,细雨凄凄,

"不济此兮谁与归":过不了这江,我又能归向谁处。

"行渡江兮我无楫":我想渡江,无奈没有船桨,

"释吾马兮不可以涉":放下马匹,它也无法涉水而过。

"嗟行路之难兮":感叹行路如此艰难,

"援琴以身忘":我抚琴欲忘此愁,

"手不得于吾心兮":可手法与心意难合,

"声久抑而不张":琴声压抑,久久难以畅响。

"天涔涔兮又暮雨":天空阴沉,又下起暮雨,

"不济此兮吾归何处":过不了这江,我究竟该归往何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渡江》为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杂言诗。主题围绕渡江困境与羁旅愁思,借行江无舟楫、遇风雨难渡之境,抒发人生行路维艰的怅惘与孤独。开篇以“行渡江兮吾无舟”起笔,直言渡江缺舟楫的艰难,“云翳翳兮雨凄凄”渲染凄苦环境,强化欲渡不得的无奈;“援琴以身忘”借援琴寄情,却“声久抑而不张”,将个人困境与人生哲思相融。这首诗展现诗人对困境的细腻体察,以杂言节奏,传递深沉羁旅愁思,让人透过渡江难,窥见人生求索的迷茫与执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以景结情:“天涔涔兮又暮雨”,描绘出天空阴沉、暮雨纷纷的景象。此景营造出压抑、迷茫的氛围,将诗人渡江无舟楫、行路艰难的愁苦,以及不知归处的怅惘,融入这暮雨之景中。把主观情感寄寓在客观景物里,让情感表达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强化了“不济此兮吾归何处”的迷茫与哀伤。

2. 分段赏析

“行渡江兮吾无舟,荡荡东注兮褰裳不可以游”,以直陈困境起笔,“行渡江兮吾无舟”简洁勾勒渡江缺舟楫的核心难题,“荡荡东注”描写江水浩荡奔涌之态,“褰裳不可以游”进一步强调江水汹涌难涉,从现实行动层面,凸显欲渡不能的无奈,为全诗奠定羁旅艰涩的情感基调,让行路难的怅惘初显。“渔横舟兮不即渡,夐万里以在前兮无家反顾”,“渔横舟兮不即渡”刻画江上渔舟横亘却不渡人的场景,增添渡江阻碍的波折感;“夐万里以在前兮无家反顾”拓展了地点,“夐万里”渲染前路漫漫,“无家反顾”强化漂泊无依、孤独前行的心境,将个人渡江难与人生漂泊的迷茫相融合,情感愈发深沉。“云翳翳兮雨凄凄,不济此兮谁与归”,“云翳翳兮雨凄凄”以叠字摹写乌云密布、细雨凄迷之景,营造压抑、凄苦氛围,从环境层面加剧渡江困境;“不济此兮谁与归”直抒胸臆,在风雨交加、渡江无门时,叩问归处,把孤独无依、不知何往的怅惘推向新高度,情景交融间,深化羁旅愁思。“行渡江兮我无楫,释吾马兮不可以涉”,承接前文无舟之困,再言无楫辅助,双重困境叠加,更显渡江艰难;“释吾马兮不可以涉”写若放马尝试涉水,却因江水汹涌无法成行,从侧面强化江水险恶、渡途难行,层层递进展现现实阻碍,将羁旅困境具象化,凸显欲渡而不得的无奈与焦灼。“嗟行路之难兮,援琴以身忘。手不得于吾心兮,声久抑而不张”,“嗟行路之难兮”直接感慨行路艰难,“援琴以身忘”试图借援琴排遣,却“手不得于吾心兮,声久抑而不张”,写弹琴时手法与心意难合,琴声压抑不展,将内心的郁塞、难以排解的愁绪,借琴音传递,以独特的抒情方式,展现困境中精神层面的挣扎。“天涔涔兮又暮雨,不济此兮吾归何处”,再次渲染天色阴沉、暮雨纷纷的环境,呼应前文风雨之景,强化压抑氛围;“不济此兮吾归何处”复又叩问归处,与前文“不济此兮谁与归”相互呼应,收束全诗,让漂泊无依、不知归宿的怅惘,在反复追问中,余韵悠长,显示人生行路维艰的深沉哲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鉴《书灯》

下一篇:宋·师严《渡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