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阁当乔木":小楼阁正对着高大的树木,
# 当:正对。
"清溪抱竹林":清澈的溪水环绕着竹林流淌。
"寒声日暮起":日暮时分,萧瑟的寒声渐渐响起,
"客思雨中深":雨中作客他乡的愁思愈发深沉,
"行李妨幽事":行囊琐事妨碍了寻幽赏景的雅兴,
# 行李:指行旅。
"栏干试独临":姑且独自凭栏远望,
"终然游子意":终究是漂泊游子的心绪,
"非复昔人心":已不再如古人(柳宗元)那般超然心境。
# 昔人:指柳宗元。
两宋之交诗人,“诗俊”
陈与义(1090~1138?),北宋末、南宋初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政和上舍及第,南宋初官至参知政事。陈与义诗尊杜甫,也推重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被元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也被称之为“诗俊”,是当时“洛阳八俊”之一。其擅长填词,前期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亦甚深,诗作风格清新明快,但题材较窄,以题画咏物写景为主。南渡后,陈与义身经乱离,感时抚事,诗风沉郁悲壮,忧国伤时,不少作品寄托了深厚的家国之感。代表作品有《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夏日集葆真池上》《春日二首》等。著有《简斋集》《无住词》。
1. 分段赏析
首联“小阁当乔木,清溪抱竹林”,勾勒出愚溪的幽静景致。小阁与乔木相映,清溪环绕竹林,“当”“抱”二字赋予静态景物以动态关联,暗含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境。乔木的苍劲与竹林的清幽形成对比,营造出超然尘外的隐逸氛围。颔联“寒声日暮起,客思雨中深”,由景入情。“寒声”既指自然界的风声雨声,亦隐喻心境凄清;“日暮”与“雨中”双重意象叠加,点明了黄昏时分的孤寂感。“客思深”直抒羁旅愁绪,“深”字既写雨势绵长,更喻愁思浓重,情景交融中凸显游子漂泊的苍凉。颈联“行李妨幽事,栏干试独临”,转写人事困顿与自我排遣。“行李”代指行旅琐务,“妨幽事”点明俗务对闲适心境的侵扰;“试独临”则通过倚栏远眺的动作,展现诗人试图在孤寂中寻得慰藉的挣扎,一“妨”一“试”的对比,揭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尾联“终然游子意,非复昔人心”,卒章显志,深化主题。“终然”二字收束前文所有景物与情绪,直指游子宿命般的漂泊感;“非复昔人心”以今昔对比,既叹世事变迁,亦伤故交零落或初心难守。结句如暮鼓晨钟,将个人感怀升华为对人生无常的普遍哲思,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