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ǎo
huā
yóu
·
·
西
hán
shí

朝代:宋作者:吴文英浏览量:2
lěng
kōng
dàn
dài
liǔ
qīng
yún
huā
shēn
yàn
chén
zhèng
shēng
xiāo
jìng
luó
zhēng
zhòu
juǎn
fēng
āi
bàn
yǎn
cháng
é
cuì
sàn
hóng
jiàn
hóng
shī
湿
xìng
chóu
yàn
chéng
gài
zhēng
chù
jiù
jiě
pèi
tíng
rén
xiāng
hèn
chūn
tài
jiàn
xíng
qún
gèng
fèng
gōu
chén
lèi
méi
gēn
wàn
diǎn
hén
àn
shù
qiào
hán
gèng
xiāo
xiāo
lǒng
tóu
rén

译文

寒冷的天空澄澈碧绿,云雾遮蔽着柳树,浓雾笼罩着花朵。艳丽的早晨很快就到了中午。此时正是笙箫齐鸣,人们竞相划船竞渡,身着绮罗的人群争相赶路。忽然间狂风卷起尘埃,半掩住美女们蛾眉翠黛般的面容。红色的丝缕飘散。渐渐杏花被雨打湿融入泥土,忧愁的燕子默默无语。乘车的人争着寻找避雨之处。在旗亭解下玉佩换酒,与故人在此相遇。只恨春光太容易消逝。溅湿了行人的裙裳更觉可惜,凤头鞋也被灰尘污损。把酒洒在梅树根下,无数的泪痕般的雨滴洒落在暗绿的树上。傍晚时分春寒料峭。更加萧索的是,陇头的行人渐渐离去。

逐句剖析

"冷空淡碧":寒冷的天空澄澈碧绿,

"带翳柳轻云":云雾遮蔽着柳树,

"护花深雾":浓雾笼罩着花朵。

"艳晨易午":艳丽的早晨很快就到了中午。

"正笙箫竞渡":此时正是笙箫齐鸣,人们竞相划船竞渡,

# 渡:一本作“沸”,一本作“波”。

"绮罗争路":身着绮罗的人群争相赶路。

"骤卷风埃":忽然间狂风卷起尘埃,

"半掩长蛾翠妩":半掩住美女们蛾眉翠黛般的面容。

# 蛾:一本作“娥”。

"散红缕":红色的丝缕飘散。

"渐红湿杏泥":渐渐杏花被雨打湿融入泥土,

"愁燕无语":忧愁的燕子默默无语。

"乘盖争避处":乘车的人争着寻找避雨之处。

"就解佩旗亭":在旗亭解下玉佩换酒,

"故人相遇":与故人在此相遇。

"恨春太妒":只恨春光太容易消逝。

"溅行裙更惜":溅湿了行人的裙裳更觉可惜,

"凤钩尘污":凤头鞋也被灰尘污损。

"酹入梅根":把酒洒在梅树根下,

"万点啼痕暗树":无数的泪痕般的雨滴洒落在暗绿的树上。

"峭寒暮":傍晚时分春寒料峭。

"更萧萧、陇头人去":更加萧索的是,陇头的行人渐渐离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扫花游·西湖寒食》是南宋吴文英所作的词。此词运用工笔细描的写作手法,以寒食节西湖为背景,选取多个典型画面,概括了当日时晴时雨的天气变化和游人的多样姿态。上片刻画西湖寒食晴雨景观,下片借遇故人情状及对春雨的拟人化描摹,抒发感慨。全词如一幅风俗画卷,描绘细致,思深语丽。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寒食节题材的作品。描绘了寒食节西湖时晴时雨的天气变化以及游人的各种活动姿态,借景与事展现了节日氛围,也流露出词人对节令景象变化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对比:上片描绘西湖寒食晴日时“艳晨易午。正笙箫竞渡,绮罗争路”的繁华热闹,与下片“骤卷风埃……愁燕无语”的雨中狼狈、寂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天气变化对游湖场景及氛围的巨大影响。用典:此词用典精妙,如“解佩旗亭”一句,巧用唐贺知章“金龟换酒”的典故。其原意是贺知章与李白初遇时,极为赏识李白,因忘带钱,便解下腰间象征身份的金龟换酒与李白畅饮。在本词中,作者以贺知章解金龟换酒的举动自比,当在湖旁酒店与老友不期而遇时,解下自己的玉佩换酒相待,借此表达出与老友重逢的欣喜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展现出与典故中相似的豪爽与对友人的热忱。拟人:“恨春太妒”将“春”赋予人的“嫉妒”情感,生动地表现出词人对这场破坏游湖兴致春雨的嗔怪;“愁燕无语”把燕子当作有忧愁情绪的个体,使燕子形象更具感染力,增强了情景的生动性。想象:“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词人将眼前的春雨想象成醇酒浇灌梅树,又幻化成泪帘遮暗梅林,通过奇特想象,使画面更具感染力与奇幻色彩。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冷空”三句,从视觉层面细致入微地勾勒出西湖寒食清晨的景象,白云于蓝天飘荡,其阴影不时为湖边柳色添上几分黯淡,湖中晨雾如轻纱般袅袅升起,仿若护花的温柔屏障,营造出一种朦胧、清冷的氛围,同时暗伏雨意。“艳晨”三句,笔锋一转,描绘出西湖寒食游人踏青的热闹非凡之景。游人在难得的春日艳阳下,感觉时光飞逝,转瞬从清晨到了晌午。此时,湖面上游船密密麻麻,如蚁群涌动,笙歌悠扬不断;岸堤上年轻女子们比肩接踵,人群似水流淌,相互争道前行,一幅繁华的春日游湖图跃然纸上。语言上用词精妙,“冷”“澹”“艳”“竞”“争”等,精准地描绘出景色特点与人物状态,生动展现出从清晨朦胧到晴日繁华的变化。语言风格细腻婉约,将西湖景色与游人活动描写得细致入微。表达上借清晨之景奠定情感基调;先描绘晴日繁华,为后文雨景的变化作铺垫,形成对比。情感主旨通过对西湖寒食清晨到晴日的景色及游人活动的描写,展现出西湖寒食节的热闹氛围,也隐含着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与对即将变化的隐隐担忧。下片:“乘盖”三句承接上片雨景,因雨,乘轿游春之人纷纷寻找避雨之处,词人在湖旁酒店与老友不期而遇,遂解下玉佩换酒款待友人。“恨春”三句,在酒桌上,词人将这场雨拟人化为“春姑娘”嫉妒心作祟,致使游春女子罗裙湿透、双足沾满尘埃,尽显狼狈之态。“酹入”两句,词人发挥奇特想象,将春雨想象成浇灌梅树的醇酒,又似泪帘遮暗远处梅林。“峭寒暮”两句,描绘出春寒在傍晚愈发浓重,寒风中有人吹奏《陇头曲》渐行渐远,暗示游湖众人在傍晚逐渐散去。语言想象奇特的语句,“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用词富有感染力,生动地展现出雨中梅林的朦胧之美。同时,“恨春太妒”等表述,语言活泼且情感鲜明。表达技巧多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拟人手法使情感表达更生动;想象拓展了意境,增添奇幻色彩;用典丰富了作品内涵。此外,以景结情,通过描绘傍晚寒风、《陇头曲》声及游人散去之景,含蓄地表达情感。情感主旨此片通过一系列描写,抒发了词人在西湖寒食一日游中,面对天气变化、人事际遇的复杂情感。既有与老友相遇的欣喜,又有对春雨破坏游兴的懊恼,以及对时光流逝、繁华易逝的感慨与怅惘。

4. 作品点评

整首词勾勒出西湖寒食当日天气的更迭以及游人的百态,为后世留存了古代风俗的生动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不过写春阴变雨耳。“骤卷风埃”,从轻云深雾一变。“红湿杏泥”,从冷空淡碧一变。却用“笙箫”二句横空一断,从游人眼中看出,带起下阕。“艳晨易午”,“恨春太妒”,是通篇眼目。天气既变,人情亦乖,奈此良辰美景何,极浓厚深挚。

近代陈洵《海绡说词》

# 此为寒食日重遇去姬于西湖之词。“更萧萧陇头人去”,此言人之去,正如流水不知向何处矣,说明煞是可怜。“更”字跌进一层。此词为姬去世后第一个寒食作。“遇雨”、“遇故人”为词中眼目。

近代杨铁夫《吴文英及其《梦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吴文英《烛影摇红·赋德清县圃古红梅》

下一篇:宋·吴文英《青玉案·短亭芳草长亭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