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朝代:唐作者:罗隐浏览量:1
lín
táng
miào
shén
xiān
xiù
huǎng
huā
róng
yǎn
rán
wèi
zhú
zhāo
yún
lái
yīn
suí
guī
tiān
méi
fēn
chū
yuè
zhōng
jiàn
xiāng
sàn
fēng
zhú
shàng
yān
jiè
wèn
rén
chén
shuǐ
shì
jīng
qín
hàn
qiān
nián

译文

俨然塘前古庙中有一神仙,锦绣的帷幔、神女的容颜,显得十分端庄。庙中的女神是巫山女神下凡来到此地,因为跟随傍晚的雨就不再回天上了。她的眉毛好似初月倒映在湖中,香气随着微风飘散在竹子上如烟雾缭绕。我向当地的人打听邑人沉水的事情,这件事已经历经秦汉几千年了。

逐句剖析

"临塘古庙一神仙":俨然塘前古庙中有一神仙,

# 塘:南塘,此指姥山。

"绣幌花容色俨然":锦绣的帷幔、神女的容颜,显得十分端庄。

# 俨然:庄重。

"为逐朝云来此地":庙中的女神是巫山女神下凡来到此地,

"因随暮雨不归天":因为跟随傍晚的雨就不再回天上了。

"眉分初月湖中鉴":她的眉毛好似初月倒映在湖中,

# 湖:指巢湖。

"香散余风竹上烟":香气随着微风飘散在竹子上如烟雾缭绕。

"借问邑人沉水事":我向当地的人打听邑人沉水的事情,

"已经秦汉几千年":这件事已经历经秦汉几千年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姥山》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围绕姥山展开,通过对庙中神仙形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空灵的氛围。诗中先刻画了神仙的容貌与神态,接着描述其因云雨而留在此地,又以细腻笔触描绘其眉如初月、香散如烟的美妙形象。最后向当地人打听相关传说,感慨其历经秦汉漫长岁月,将神话传说与历史沧桑相融合,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历史厚重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西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光启中,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罗隐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诗风浅易流畅,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长于提炼口头语,“今朝有酒今朝醉”(《自遣》)、“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等诗句流传后世。著有诗集《甲乙集》和文集《谗书》《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诗作追述巢湖因地壳下沉而形成的自然传说,描绘姥山圣妃庙中女神塑像的庄严肃穆,同时通过“眉分初月”“香散竹烟”等意象营造空灵仙境氛围。结尾点明历史纵深,引发对神话与现实交织的哲思。

2. 分段赏析

首联:“临塘古庙一神仙,绣幌花容色俨然。”开篇点明地点是靠近池塘的古庙,引出庙中的神仙形象。“绣幌花容”细致描绘出神仙容貌如花朵般美丽,“色俨然”强调其庄重的神态,为全诗奠定神秘而美好的基调。颔联:“为逐朝云来此地,因随暮雨不归天。”通过“朝云”“暮雨”的意象,赋予神仙浪漫的色彩。“逐”“随”二字生动地表现出神仙的行动轨迹,暗示她因眷恋人间美好而留在此地,增添了故事的奇幻感。颈联:“眉分初月湖中鉴,香散余风竹上烟。”此联对神仙的外貌和气质进行更细腻的刻画。“眉分初月”将眉毛比作初月,形象生动;“湖中鉴”则进一步强化这种美感,仿佛眉如湖中的明月倒影。“香散余风竹上烟”描绘出香气在微风中飘散,如同烟雾缭绕在竹子上,营造出清幽、空灵的氛围。尾联:“借问邑人沉水事,已经秦汉几千年。”通过向当地人打听“沉水事”,将神话传说与历史时间相联系。“已经秦汉几千年”强调时间的漫长,使诗歌更具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引发读者对神话传说背后历史文化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辋川集·木兰柴》

下一篇:唐·张仲素《陇上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