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ū
yōu
fāng
tíng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2
shì
zhī
cái
gài
guó
yuē
guó
shì
zhī
gài
guó
yuē
guó
lán
zhī
xiāng
gài
guó
yuē
guó
xiāng
rén
zhī
guì
lán
dài
chǔ
zhī
zhú
chén
ér
hòu
guì
zhī
lán
shèn
jūn
shēng
shēn
shān
cóng
zhī
zhōng
wèi
rén
ér
fāng
xuě
shuāng
líng
ér
jiàn
shā
lái
suì
gǎi
xìng
shì
suǒ
wèi
dùn
shì
mèn
jiàn
shì
ér
mèn
zhě
lán
suī
hán
xiāng
jié
píng
xiāo
ài
shū
qīng
fēng
guò
zhī
xiāng
ǎi
rán
zài
shì
mǎn
shì
zài
táng
mǎn
táng
shì
suǒ
wèi
hán
zhāng
shí
zhě
rán
lán
huì
zhī
cái
tóng
shì
hǎn
néng
bié
zhī
fàng
làng
jiāng
zhī
jiǔ
nǎi
jìn
zhī
gài
lán
jūn
huì
shì
gài
shān
lín
zhōng
shí
huì
ér
lán
sāo
yuē
:“
:“
lán
zhī
jiǔ
wǎn
yòu
shù
huì
zhī
bǎi
。”
。”
shì
zhī
jīn
chǔ
rén
jiàn
huì
ér
guì
lán
jiǔ
lán
huì
cóng
chū
shì
shā
shí
mào
tāng
míng
fāng
shì
suǒ
tóng
zhì
huā
gàn
huā
ér
xiāng
yǒu
zhě
lán
gàn
huā
ér
xiāng
zhě
huì
huì
suī
ruò
lán
shì
jiāo
shā
yuǎn
shì
lùn
wéi
guó
xiāng
nǎi
yuē
dāng
mén
chú
”,
”,
shān
lín
zhī
shì
suǒ
wǎng
ér
fǎn
zhě

译文

如果一个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超过其他士人,就可称之为国士;如果一个女子的姿色超过其他美女,就可称之为国色;如果兰花的香味胜过其他所有的花,就可称之为国香。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隐居而内心没有烦闷,不被世人认同也不感到苦闷”的人啊。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艾草没有什么两样。一阵清风吹来,它的香气芬芳,在室内满室飘香,在堂上满堂飘香,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然而兰和蕙的才能和品德不同,世人很少能分辨它们。我在江湖上漂泊放任的时间久了,于是完全了解了兰与蕙的品类特性。大概兰花好似君子,蕙好像士大夫,大概山林中有十棵蕙,才有一棵兰。《离骚》中说:“我已经培植兰花九畹,又种下蕙百亩。”由此可知,不只是现在,楚地的人轻视蕙而看重兰已经很久了。兰和蕙到处都能生长,即使栽种在砂石的地方也枝繁叶茂,用茶水浇灌就会芬芳,这是它们相同的地方。等到它们开花,一杆上开一朵花而香气有余的是兰花,一杆上开五七朵花而香气不足的是蕙。蕙虽然不如兰花,但与椒相比就远远超过了,世人评论认为蕙也是国香。于是有“当门不得不锄”隐居山林的贤士,这就是他们一去不回的原因啊!

逐句剖析

"士之才德盖一国":如果一个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超过其他士人,

"则曰国士":就可称之为国士;

"女之色盖一国":如果一个女子的姿色超过其他美女,

"则曰国色":就可称之为国色;

"兰之香盖一国":如果兰花的香味胜过其他所有的花,

"则曰国香":就可称之为国香。

"自古人知贵兰":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

"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

# 楚之逐臣:及屈原。屈原在离骚里以兰来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

"兰甚似乎君子":兰花和君子很相似,

"生于深山薄丛之中":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

# 薄丛:贫瘠的丛林。

"不为无人而不芳":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

# 芳:发出芳香。

"雪霜凌厉而见杀":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

"来岁不改其性也":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

"是所谓":这就是所说的“

# 是所谓“遁世无闷:“是所谓”二句:语出《易·乾·文言》。意思是君子避世,乐在其中,故无烦闷,即使不为世人所赞同,亦无闷也。

"遁世无闷":避世隐居而内心没有烦闷,

"不见是而无闷":不被世人认同也不感到苦闷”

# 不见是:不被赞同。不见:不被人知道。

"者也":的人啊。

"兰虽含香体洁":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

"平居与萧艾不殊":但平时与艾草没有什么两样。

# 萧艾:野生蒿草,味臭,喻小人。,平居:平时。

"清风过之":一阵清风吹来,

"其香霭然":它的香气芬芳,

# 霭然:形容兰花香气很盛。

"在室满室":在室内满室飘香,

"在堂满堂":在堂上满堂飘香,

"是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 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含章,含美于内。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然而兰和蕙的才能和品德不同,

# 兰蕙:兰:兰草,一名茼。古所谓兰,多指兰草,菲今之兰花。蕙有二种:一种可薰除灾邪,故亦名蘸草;一种名蕙兰。今人谓兰为唐兰,蕙为蕙兰。

"世罕能别之":世人很少能分辨它们。

"予放浪江湖之日久":我在江湖上漂泊放任的时间久了,

"乃尽知其族":于是完全了解了兰与蕙的品类特性。

"盖兰似君子":大概兰花好似君子,

"蕙似士":蕙好像士大夫,

"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大概山林中有十棵蕙,才有一棵兰。

"《离骚》曰":《离骚》中说:“

"予既滋兰之九畹":我已经培植兰花九畹,

# 畹:三十亩为一畹,九畹多于百亩,因此说楚人重兰而轻蕙。,滋:种。

"又树蕙之百亩":又种下蕙百亩。”

"是以知不独今":由此可知,不只是现在,

"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楚地的人轻视蕙而看重兰已经很久了。

# 贵:以……为贵。

"兰蕙丛出":兰和蕙到处都能生长,

"莳以砂石则茂":即使栽种在砂石的地方也枝繁叶茂,

"沃以汤茗则芳":用茶水浇灌就会芬芳,

"是所同也":这是它们相同的地方。

"至其发花":等到它们开花,

"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杆上开一朵花而香气有余的是兰花,

# 干:枝干。

"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一杆上开五七朵花而香气不足的是蕙。

"蕙虽不若兰":蕙虽然不如兰花,

"其视椒榝则远矣":但与椒相比就远远超过了,

# 其视椒榝则远矣:一作其视椒则远矣;一作其视椒榝远矣。视:比。椒榝:像茱萸一样的植物。

"世论以为国香矣":世人评论认为蕙也是国香。

"乃曰":于是有“

"当门不得不锄":当门不得不锄”

# 当门不得不锄:意为有才之士必遭忌恨杀害。《三国志·蜀志·周群传》:先主(刘备)欲诛张裕,“诸葛亮表请其罪,先主答曰:‘芳兰生门,不得不锄。”兰喻才士,张裕通晓占候,天才过人,而刘备衔其不逊,故云。不得不锄:亦作“不得不除”。语出《三国志·蜀志·周群传》:“先主将诛张裕,诸葛亮表请其罪。先主答曰:‘芳兰生门,不得不鉏。’裕遂弃市。”比喻贤能之士生性抗直,时有违迕,为上者将不能容忍,势必去之。

"山林之士":隐居山林的贤士,

"所以往而不返者耶":这就是他们一去不回的原因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书幽芳亭》是北宋黄庭坚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以兰花的独特品性比作君子,亦暗喻自身,展现了作者身处逆境时安贫守贱、泰然自若的心境,同时揭露了统治者摧残人才的行为。全文对兰草的赞美充满诗意,将兰与蕙分别喻为君子和士人,形象生动,不禁让人联想到周敦颐《爱莲说》的比喻手法,且典故的运用娴熟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黄庭坚一生历经坎坷,磨难不断。北宋党争期间,他身为旧党成员,多次被贬谪。然而无论身处何等困境,他始终以气节砥砺自我。这篇文章正是他崇高品德的真切体现。 黄庭坚对兰的推崇,是在北宋崇尚君子气节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周敦颐《爱莲说》曾言:“莲,花之君子者也。”而黄庭坚在此文中则称“兰似君子”。此文作于元符年间(1098—1100)他贬居戎州之时。戎州有座兰山,山上长有野生兰花。他把兰花移栽到院中,修建了一座小亭,取名“幽芳亭”。北宋党争之际,黄庭坚属于苏轼一派,屡次遭到新党排挤。然而,他从未有过怨恨辱骂之语。苏轼这般赞誉他:“意其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驭风骑气,以与造物者游,非独今世之君子所不能用,虽如轼之放浪自弃,与世阔疏者,亦莫得而友也。”(《答黄鲁直书》)此评价已是至高无上。黄庭坚先后将居所命名为“任运堂”“槁木庵”,尽显其随顺自然的人生态度。他处世“内刚外和”,恰似兰花般含蓄内敛,不事张扬却内蕴深沉,尤重气节操守。中国古代向来有“芳草美人”的比兴传统,这是典型的类比之法:借自然界某种动植物来喻指人的德行。周敦颐构建了莲与君子间的稳固类比关联,黄庭坚则借由此文确立了兰与君子间的坚实类比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咏物散文。文章以兰草为咏物对象,通过描绘兰花生于深山却不因无人而不芳、历经雪霜仍不改其性的独特品格,将兰与蕙分别比为君子与士,借兰草比喻君子及自身,表达了作者身处逆境时安贫守贱、泰然处之的人生态度,同时指出统治者扼杀人才的行径。

2. 写作手法

用典:文中“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一句,化用屈原《离骚》典故。原典故中,屈原通过种植兰蕙象征自己培育贤才、坚守美好品德的追求。黄庭坚在此巧妙借用该典,既延续了兰作为高洁品德象征的传统意象,又以屈原自比,暗喻自己如同屈原般在逆境中坚守气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同时借屈原笔下兰蕙的意象强化文中“兰似君子”的类比逻辑,将个人遭际与古典文化符号相勾连,寄寓了对统治者不识人才的愤懑与对君子品格的推崇。

3. 分段赏析

此文中,第一段黄庭坚开篇便以“国士”“国色”“国香”三个类比,将兰的地位推至极致。屈原在《离骚》中种兰、佩兰、赋兰,写下“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以兰象征自身高洁品德。黄庭坚认为兰与君子极为相似:“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君子如同兰花,从不自我夸耀,也不因无人赏识而忧虑,即便遭受外界残酷打击,也不改变本心。这两句话的精妙深刻,可与“出淤泥而不染”相媲美。黄庭坚特意强调这两种情形,因在此类处境中最能彰显君子品格。第一种情形下,君子尚未显名、无人赏识时,需耐得住孤寂;第二种情形中,即便屡遭打压,仍不改其操守。他在此再度赞叹君子处世的两大特质:其一是含蓄内敛,不张扬、不刻意求名,犹如兰花平日与杂草共处,香气并不显著;其二是把握时机,君子若得施展才学之机,必尽心竭力报效家国,鞠躬尽瘁,恰似兰花遇清风拂过,香气馥郁,满室盈芳。接下来第二段,作者特意将兰与蕙作比,指出兰犹如君子,蕙恰似士大夫。由于当权者昏聩,连蕙与椒都无法分辨,更遑论赏识那含蓄清幽的兰。于是,那些品行高洁的“山林之士”,纷纷远离朝堂,“往而不返”。此处寄寓了作者对世道的深沉感慨。黄庭坚对兰的推崇,正是在北宋崇尚君子气节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

4. 作品点评

黄庭坚学识渊深,精于运用典故。他主张广泛研习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积累深厚底蕴后再求创新,提出“点铁成金”“脱胎换骨”的创作理念。这篇短文中,他信手拈来《易经》《离骚》中的语句,充分展现了其深厚的学术涵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黄庭坚的《书幽芳亭》是“君子比德的又一千古名作”,堪称与《爱莲说》相比肩。

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许外芳《名作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董天吉《月中桂》

下一篇:宋·詹初《新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