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虽坚鬓已斑":报国之志虽坚定,但岁月不留情,如今头发已斑白,
# 鬓已斑:鬓角的头发已经花白,指已经衰老。鬓:鬓角。,许国:谓将一身奉献给国家,报效国家。
"山南经岁望南山":在山的这一边想象着长安的终南山。
# 南山:指终南山。,山南:终南山之南,指汉中地区。
"横戈上马嗟心在":拿起干戈翻身上马的雄心壮志仍在,
# 横戈上马:指亲自上阵杀敌。横戈:把戈横拿着。多指作战。
"穿堑环城笑虏孱":敌人并不可怕,他们穿凿护城河围在城外以为防守,可见敌人实孱弱胆小。
# 穿堑环城笑虏孱:自注:谍者言:虏穿堑三重,环长安城。穿堑环城:指金人在他们占领的陕西地区建起深沟高垒,防御宋军北伐。堑:护城的濠沟。孱:软弱。
"日暮风烟传陇上":日暮黄昏之际,站在城楼上看见一片秋风,一片云烟,一直笼罩到陇山之上,直到陇内的长安,
# 陇上:指今陕北、甘肃及其以西一带地方。,日暮: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
"秋高刁斗落云间":身在瞿塘,心在长安的曲江,两地相隔万里,秋风吹起的云烟把两地接成一片。
# 落云间:军队屯于高处,因此刁斗之声像是从云间落下。,刁斗: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器具,又名“金柝”、“焦斗”。铜质,有柄,能容一斗。体呈盆形,下有三足细柄向上曲,柄首常作成兽头型,口部带流。军中白天可供一人烧饭,夜间敲击以巡更。
"三秦父老应惆怅":关中父老遗民一定很悲哀,因为祖国的军队就在这里,
# 惆怅:失意,失望。,三秦父老:指陕西境内的宋遗民。秦末项羽破秦入函谷关,三分秦关中之地,封给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瞬。后来泛称关陕一带为三秦。
"不见王师出散关":可是几十年过去了,王师为什么从未出关收复失地呢?
# 散关:指大散关。,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爱国诗。此诗表达了诗人陆游渴望抵抗金兵、收复失地的坚定战斗意志,同时反映出饱受金人压迫的陕西民众,因宋军未反攻金人恢复失地而产生的失望。诗人借回忆往昔经历及想象前线场景,喊出反对宋廷偏安、渴望出兵北伐的强烈心声。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诗人直接表达自己抵御金兵、收复失地的坚定意志,如“许国虽坚鬓已斑”,毫不掩饰自己的爱国情怀与壮志难酬的无奈,也代北方民众喊出反对宋廷偏安、渴望北伐的心声,让情感强烈且直接地传递给读者。对比:前四句通过回忆过去“山南经岁望南山”,自己有“横戈上马”的决心,与如今却报国无门的现状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愤懑与无奈。想象:后四句为想象之辞,诗人设想汉中前线风烟弥漫、军中刁斗声响彻云间的场景,以及三秦父老隔大散关失望叹息的画面,从侧面烘托出抗金形势与民众期盼,拓宽了诗歌的意境,深化了诗歌渴望北伐收复失地的主题。
3. 分段赏析
《观长安城图》前四句,诗人回忆往昔“山南经岁望南山”的经历,运用今昔对比,展现自己“横戈上马”的报国决心与现实中报国无门的无奈,情感沉郁。后四句,诗人展开想象,描绘汉中前线风烟弥漫、军中刁斗声响彻云间之景,以及三秦父老隔大散关失望叹息的画面,侧面烘托出抗金形势与民众期盼,深化渴望北伐收复失地的主题,全诗直抒胸臆,格调沉雄悲壮。
上一篇:宋·文天祥《西瓜吟》
下一篇:宋·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