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ěi
rén
·
·
piān
zhōu
sān
qiū
táng

朝代:宋作者:陈与义浏览量:3
jiǎ
yín
suì
chūn
guān
chū
shǒu
zhōu
qiū
miǎo
dào
zhōng
huā
cún
zhě
mǎo
suì
suǒ
bìng
qǐng
fèng
qīng
dūn
zhèn
qiū
hòu
sān
xíng
zhōu
zhī
qián
hòu
zhāo
xiá
xiāng
yìng
wàng
zhī
duàn
cháng
duǎn
zhī
piān
zhōu
sān
qiū
táng
píng
huā
bìng
yīn
bìng
lái
yóu
gèng
zhí
mǎn
chuān
wēi
xīn
qiū
nián
cháng
hèn
zhōu
wǎn
kōng
jiàn
cán
mǎn
jīn
nián
bào
jūn
ēn
fán
huā
xiāng
sòng
guò
qīng
dūn

译文

我曾在绍兴四年(1134)出守湖州时路过这里,时已秋深,道中荷花已一朵不存。到次年乙卯重来,从宫中因老病辞官,转任闲职,选择在青墩镇定居。立秋后三日出行,只见满湖荷花盛开,舟前舟后,有如朝霞相映,一望无垠,遂记之以词。划着小舟在荷塘上行驶了三天,小舟在水面上平稳地行进着,两岸的荷花纷纷向后退去。我因为托病假才有机会来此一游,又恰好遇上满川雨后新秋的美丽景色。后悔去年乘船时候太晚,只见得满塘残败的荷花。今年我拿什么来报君的恩情,一路繁花送到了青墩。

逐句剖析

"余甲寅岁自春官出守湖州":我曾在绍兴四年(1134)出守湖州时路过这里,

# 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出守:出任太守。,春官:即礼部侍郎。,甲寅岁:即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

"秋杪":时已秋深,

# 秋杪:秋末。

"道中荷花无复存者":道中荷花已一朵不存。

# 无复存:意谓全部凋萎。

"乙卯岁":到次年乙卯重来,

# 乙卯岁:指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

"自琐闼以病得请奉祠":从宫中因老病辞官,转任闲职,

# 奉祠:宋代设祠禄之官,有宫观使、提举宫观、提点宫观等职。多以宰相执政兼领,以示优礼。老病废职之官,亦往往使任宫观职,俾食其禄。以宫观使等职,原主祭祀,因亦称为奉祠。,琐闼:指宫殿门上镂刻的连琐图,这里代指宫门。

"卜居青墩镇":选择在青墩镇定居。

# 青墩镇:湖州南边的一座小镇。在桐乡县北二十五里,与湖州乌镇一水相隔。,卜居:用占卜选择定居之地。后泛指择地定居。

"立秋后三日行":立秋后三日出行,

"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只见满湖荷花盛开,舟前舟后,有如朝霞相映,

# 朝霞相映:形容荷花盛开色泽鲜艳。

"望之不断也":一望无垠,

"以长短句记之":遂记之以词。

"扁舟三日秋塘路":划着小舟在荷塘上行驶了三天,

# 秋塘:指荷塘。,扁舟:小舟。

"平度荷花去":小舟在水面上平稳地行进着,两岸的荷花纷纷向后退去。

# 平度:船在水面平稳行驶。

"病夫因病得来游":我因为托病假才有机会来此一游,

# 病夫:词人自指。

"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又恰好遇上满川雨后新秋的美丽景色。

# 洗新秋:形容雨后天空明净,犹如用水洗过一般。,更值:又遇上的意思。

"去年长恨拏舟晚":后悔去年乘船时候太晚,

# 拏舟:指牵舟,这里指乘船。

"空见残荷满":只见得满塘残败的荷花。

"今年何以报君恩":今年我拿什么来报君的恩情,

"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一路繁花送到了青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是南宋陈与义的一首咏物词。以今昔对比为脉络,通过虚实交织的笔法展现词人宦海沉浮后的超脱心境。上阕以“扁舟三日秋塘路”开篇,勾勒出词人因病辞官后泛舟荷塘的悠然图景。下阕陡转时空,以“去年长恨拏舟晚”追忆前岁秋深荷残的怅惘,与“空见残荷满”的视觉留白构成强烈反差;末句“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则笔锋上扬,以拟人化繁花为知音,既暗含对朝廷“准假归隐”的微妙讽喻,又借景抒写挣脱樊笼的释然。全词以荷塘为镜,折射出南宋初期士大夫在政治倾轧与自然真趣间的精神突围,虚实相生的意象群与抑扬顿挫的节奏,共同构筑了词人“外悲内喜”的复杂人格肖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两宋之交诗人,“诗俊”

陈与义(1090~1138?),北宋末、南宋初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政和上舍及第,南宋初官至参知政事。陈与义诗尊杜甫,也推重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被元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也被称之为“诗俊”,是当时“洛阳八俊”之一。其擅长填词,前期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亦甚深,诗作风格清新明快,但题材较窄,以题画咏物写景为主。南渡后,陈与义身经乱离,感时抚事,诗风沉郁悲壮,忧国伤时,不少作品寄托了深厚的家国之感。代表作品有《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夏日集葆真池上》《春日二首》等。著有《简斋集》《无住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仲夏时节,词人以身体违和为由请辞官职,转任显谟阁直学士并主管江州太平观,实则支俸居家。其择居青墩后,于立秋节气过后第三日启程前往。该词作或诞生于泛舟途中,亦可能完成于初至青墩之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通过描绘词人乘舟往返临安与青墩时的沿途景致与心境变化,于虚实相生的意境中凸显其豁达洒脱的精神风貌。

2. 分段赏析

上阕以举重若轻的笔法勾勒出清逸秋景,暗含词人卸任后的超然心境。“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中,“三日”实指临安至青墩的水程时日;“秋塘”二字精准点明季节时令;“平度”既状舟行之稳,又暗含心境之宁。“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句,“病夫”实为托词,乃以“引疾”之名行归隐之实。“因病得游”看似自嘲,实则暗藏苦涩,语言质朴中见精妙,于闲适笔调里暗藏郁结,塑造出外显旷达、内藏隐痛的复杂形象。下阕以时空转换构建情感张力。“去年长恨拿舟晚,空见残荷满”将思绪拉回往昔,与上阕形成强烈反差。“空”字与“长恨”呼应,流露怅惘之情,构成情感低回。“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复现乙卯岁青墩之行,承续前文脉络而情致昂扬。这种跌宕起伏的笔法,通过今昔对比与虚实相生,将仕途沉浮的复杂心绪与宦海浮沉的微妙情感层层剥开,于起承转合间完成对士大夫精神世界的深刻描摹。

3. 作品点评

《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全词艺术架构呈现平衡匀称之美,疏密得当的布局使意境层次分明。情景事交融的意境中透出清远通透之气韵,文气起伏有致间情感隐现于景致之间,余韵绵长耐人品鉴。通过意象与哲思的虚实相生笔法,塑造出超然洒脱的文人形象,展现其达观自适的精神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词虽不多,语意超绝,识者谓其可摩坡仙之垒也。

宋南宋诗人黄昇《花庵词选》

#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近代近代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籀《侨居》

下一篇:宋·文同《房公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