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huái
怀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3
qiū
yīn
máo
táng
yín
chóng
jiū
jiū
zuó
liáng
kāi
jiāo
xīn
jiàn
jiù
fēng
hàn
yún
dāng
gōng
yìng
shāng
zhēn
shēng
huǎn
yán
jǐng
duǎn
nán
wéi
cháng
qiú
duàn
fèng
qiáng
jiǎo
niàn
yàn
suì
duō
fán
shuāng
máo
táng
suǒ
suǒ
qiū
fēng
xíng
rào
kōng
tíng
tái
huá
háo
chí
shàng
wǎn
lái
què
zhuǎn
nán
zhī
shēn
yuè
fān
shǒu
shǒu
shēng
jiāo
dào
jué
shuǐ
duān
jìn
bái
yún
rén
shū
duàn
hóng
鸿

译文

细细的秋日阴云,却沉重地压在茅草堂上,昨夜变凉的天气,使得秋虫不停地啾啾吟唱。芭蕉在雨中开放,新叶和旧叶相间着,风力巨大不断撼动着竹子,竹声如同宫商之乐。捣衣声音四起,赶制新衣已是急切不可缓和,秋日渐短,照射在屋檐形成的影子也渐渐变短了。御寒的狐裘早已破烂不堪丢弃在墙角,哪里还会想着寒冷的冬日会遭遇诸多霜雪。茅屋上的茅草被风吹得发出嗦嗦的声音,独自在空无人影的庭院绕行,那雨后的青苔脚踩上去时十分滑。晚上秋雨又至,池塘水涨,蛙声一片,雨后寒月初升,乌鹊也因栖息不安而转向朝南的树枝。想那世上的交情淡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可信赖,那称得上生死交情的人已经很少很少了。那湖水只是无端地映出天上白云的影子,却连代表老朋友书信的鸿雁的影子一丝也映照不出来。

逐句剖析

"秋阴细细压茅堂":细细的秋日阴云,却沉重地压在茅草堂上,

"吟虫啾啾昨夜凉":昨夜变凉的天气,使得秋虫不停地啾啾吟唱。

# 吟虫:蛐蛐类秋虫。

"雨开芭蕉新间旧":芭蕉在雨中开放,新叶和旧叶相间着,

# 新间旧:新旧驳杂。

"风撼筼筜宫应商":风力巨大不断撼动着竹子,竹声如同宫商之乐。

# 宫:中国古代音乐分五音:宫、商、角、微、羽。

"砧声已急不可缓":捣衣声音四起,赶制新衣已是急切不可缓和,

# 砧声:在石砧上捣衣洗布之声。

"檐景既短难为长":秋日渐短,照射在屋檐形成的影子也渐渐变短了。

"狐裘断缝弃墙角":御寒的狐裘早已破烂不堪丢弃在墙角,

# 弃墙角:暗指自己不被重用,只能在北京(今河北大名)教书度日。,狐裘断缝:御寒用的狐裘衣裳已破旧,暗指宦况清贫。

"岂念晏岁多繁霜":哪里还会想着寒冷的冬日会遭遇诸多霜雪。

# 晏岁:岁晚,即冬日。

"茅堂索索秋风发":茅屋上的茅草被风吹得发出嗦嗦的声音,

"行绕空庭紫苔滑":独自在空无人影的庭院绕行,那雨后的青苔脚踩上去时十分滑。

"蛙号池上晚来雨":晚上秋雨又至,池塘水涨,蛙声一片,

"鹊转南枝夜深月":雨后寒月初升,乌鹊也因栖息不安而转向朝南的树枝。

"翻手覆手不可期":想那世上的交情淡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可信赖,

"一死一生交道绝":那称得上生死交情的人已经很少很少了。

"湖水无端浸白云":那湖水只是无端地映出天上白云的影子,

"故人书断孤鸿没":却连代表老朋友书信的鸿雁的影子一丝也映照不出来。

# 孤鸿:即鸿雁,古代有鸿雁传书之说,常被运用在诗文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怀二首》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组七言古诗。这组诗以秋日景象为描摹对象,通过平淡的景物描写,表现诗人处境的凄清与寂寞,同时含蓄地传达出诗人洒脱、绵邈的心境。第一首诗前六句写“秋”,通过对秋阴、虫声、芭蕉、竹声、砧声、日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美而凄清的氛围;后两句写“怀”,以狐裘破旧无人缝补的细节,表达诗人对物质困境的轻视和洒脱之情。第二首诗前四句写“秋”,描绘了秋风、紫苔、蛙声、鹊影等景象,进一步渲染凄清、孤寂的氛围;后四句写“怀”,通过感慨世态炎凉、故人书信断绝,表达对真挚友谊的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秋怀二首》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组七言古诗。这组诗创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当时黄庭坚31岁,任职于河北大名的北京国子监,担任国子监教授。黄庭坚在北京国子监任职期间,生活相对清闲,职务清闲使他有更多时间读书自遣。当时他尚未卷入北宋的新旧党争,处境较为单纯,因此诗中虽有感慨,但整体情调较为闲淡,不像他后期作品那样充满郁勃不平之气。在北京期间,黄庭坚结识了许多文人墨客,如苏轼、晁补之等,并与他们频繁唱和,这段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黄庭坚创作《秋怀二首》时,正值秋日,他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写,抒发了内心的感慨。诗中既有对孤独、清贫生活的描写,也有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境遇的洒脱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秋怀二首》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组七言古诗,也是两首写景抒情诗。第一首,前六句通过对秋阴、虫鸣、芭蕉、竹声、砧声、檐景等景物的描写,细腻地勾勒出一幅清冷孤寂的秋日画面。后两句写狐裘破旧无人缝补,表达诗人对物质困境的轻视,归于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兼具理趣与深情。第二首,前四句描写秋风、紫苔、蛙声、鹊影等,进一步烘托出秋日的凄清与孤寂。后四句转入对人情冷暖的感慨,通过对“翻手覆手”“一死一生”的描写,表达诗人对别离中友谊的珍视,归于一种绵邈悠长的情感,兼具理趣与深情。这组诗通过平淡的景物描写,巧妙地表现了诗人凄清、寂寞的处境,同时又含蓄地传达出其洒脱、绵邈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茅堂索索秋风发,行绕空庭紫苔滑。”描绘了秋风中茅堂的萧索与雨后空庭的苔滑景象,通过这些凄清的景物描写,烘托出诗人官冷孤居、寂寥落寞的心境。“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则以雨中蛙声、月夜鹊转的景象,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同时借助曹操《短歌行》的诗意,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漂泊无依之感。化用:“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化用杜甫《贫交行》“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以及《史记·汲郑列传赞》“一死一生,乃知交情”的典故,以简洁的诗句表达出对世上交情淡薄、难以信赖的感慨,使诗歌的思想内涵更加深刻。以景结情:“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以湖水浸云、孤鸿不见的景象结尾,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与对友谊的渴望寓于景中,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通过“无端”二字,还透露出诗人对无法与故人相见、无法收到书信的无奈与埋怨之情。对比:“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诗中通过“蛙号”与“鹊转”两种动物的行为对比,表现出雨后凄清与月夜孤寂的不同氛围。蛙声虽多,但因天气寒冷而声带凄紧,与夏天热闹有趣的蛙鸣形成对比;寒鹊因栖息不安而转枝,与曹操《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绕树三匝的意境相呼应,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拟人:“秋阴细细压茅堂。”诗人用“压”字赋予秋阴以人的情感和动作,仿佛秋阴有意压迫茅堂,营造出一种压抑、清冷的氛围,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前两句:“秋阴细细压茅堂,吟虫啾啾昨夜凉。”开篇以“秋阴”入题,描写秋天的阴沉氛围。“细细”修饰“秋阴”,既表现了阴云的稀薄,又暗示其持续不断,仿佛在“压”着茅堂,给人压抑之感。“吟虫”一句则从听觉入手,以虫声的细微呼应“凉”字,营造出清冷的秋夜氛围,同时“昨夜”二字引出下文的白天景象。第三、四句:“雨开芭蕉新间旧,风撼筼筜宫应商。”此联从视觉与听觉入手,描写雨后芭蕉与风中竹子。“雨开芭蕉”写出雨后芭蕉的舒展,“新闲旧”则细致描绘新叶与旧叶相间的状态,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风撼筼筜”则从听觉描写风中竹子的声响,“宫应商”以音乐的五音比喻竹声,赋予自然之物以音乐性,表现了诗人对美的独特体察。第五、六句:“砧声已急不可缓,檐景既短难为长。”此联转而描写秋天的典型景象。“砧声”是古代妇女捣衣的声音,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与寒衣的制作。诗人用“已急不可缓”表现秋意的浓重与时间的紧迫。“檐景”则写秋天日短,屋檐下的日影难以延长,进一步渲染出秋天的萧瑟与凄清。后两句:“狐裘断缝弃墙角,岂念晏岁多繁霜。”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怀。“狐裘断缝”与“弃墙角”表现出诗人生活的清贫与落寞,而“岂念晏岁多繁霜。”则体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洒脱态度,即便面对寒冷的岁末,也不为物质的匮乏而忧虑,表现出一种达观的心境。第二首:前两句:“茅堂索索秋风发,行绕空庭紫苔滑。”开篇描写秋风中的茅堂与空庭。“索索”形容秋风的萧瑟,与“茅堂”结合,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行绕空庭”则通过诗人的动作,表现出内心的落寞与无聊。“紫苔滑”进一步渲染出雨后庭园的空寂,暗示诗人官冷孤居的生活状态。第三、四句:“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此联从声与景入手,描写夜晚的景象。“蛙号”与“晚来雨”呼应,写出雨后池塘蛙声的凄紧,与夏天热闹的蛙鸣形成对比。“鹊转南枝”则化用曹操《短歌行》的诗意,表现寒鹊在月夜中因栖息不安而转枝的景象,进一步渲染出凄清、孤寂的氛围。第五、六句:“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此联转入抒怀,感慨世态炎凉。“翻手覆手”化用杜甫《贫交行》的典故,表现人情的冷暖与交情的淡薄。“一死一生”则进一步强调真挚友谊的难得,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对世间虚伪交情的批判与对真挚友情的渴望。后两句:“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最后两句以景结情。“湖水浸白云”本是寻常景象,但诗人用“无端”二字,表达对故人书信断绝的无奈与埋怨。“孤鸿没”则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使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与对友情的珍视在景物描写中得以含蓄表达。

4. 作品点评

《秋怀二首》第一首轻视物质困难、追求洒脱的情怀不同,第二首更注重在离别中挖掘情感的深度与持久性。诗人以真挚的笔触,将友情的珍贵与离别的无奈交织在一起,既富有哲理又饱含深情。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令人动容,更在理性与感性之间达到了巧妙的平衡,使作品兼具理趣与深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清和秀健,淡然以远。

清范大士《历代诗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葛立方《疏慵》

下一篇:宋·邵桂子《海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