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ǔ
yuè
shī
gǎo
稿
yǒu
gǎn
zǒu
zuò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xué
shī
wèi
yǒu
cán
wèi
miǎn
cóng
rén
chán
něi
xīn
zhī
wàng
míng
yǒu
cán
shí
cóng
róng
zhù
nán
zhèng
hān
yàn
jūn
zhōng
lián
qiú
zhù
chǎng
qiān
yuè
liè
jiù
sān
wàn
huá
dēng
zòng
shēng
mǎn
lóu
bǎo
chāi
yàn
guāng
zhào
xián
bīng
báo
luàn
jié
shǒu
yún
fēng
shī
jiā
sān
mèi
jiàn
qián
jiǎ
zài
yǎn
yuán
tiān
yún
jǐn
yòng
zài
jiǎn
cái
miào
chù
fēi
dāo
chǐ
shì
jiān
cái
jié
qiū
háo
wèi
tiān
fàng
wēng
lǎo
lùn
guǎng
广
líng
sǎn
jué
hái
kān

译文

早先我学着写诗没有真切的心得、体验,不免在前辈大家那里乞讨零碎润饰我的诗篇。我内心明白写的诗笔力弱、内容浅,缺乏诗情画意,诗名虽大难副其实使我羞惭汗颜。到了四十八岁我随军驻守在南郑,曾经在军中夜以继日、舒畅安适地尽情欢宴。修筑起一千步的球场用它来打球、习武,巡视那成万匹战马在排排马棚里首昂蹄践。华灯亮,忘情博,喝彩声灌满了整座楼面,女艳,歌舞欢,流光溢彩辉映着我们的盛筵。琵琶弹起局促的乐声像冰雹撞击乱飞,羯鼓打出猛烈的鼓点像急风暴雨回旋。忽然明白,如在眼前,屈原、贾谊的境界原来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要写出像织女云锦般精美的诗篇全在自己。生活素材的巧妙构思绝非单凭尺量刀剪。人世间杰出的诗人本来有万万千千,但生活体验偌差毫丝便如地隔天悬。我陆放翁总会老死那又算得了什么,要是诗学的真谛像《广陵散》那样失传才真叫人遗恨绵绵。

逐句剖析

"我昔学诗未有得":早先我学着写诗没有真切的心得、体验,

"残余未免从人乞":不免在前辈大家那里乞讨零碎润饰我的诗篇。

"力孱气馁心自知":我内心明白写的诗笔力弱、内容浅,缺乏诗情画意,

# 气馁:丧气。,力孱:力量薄弱。

"妄取虚名有惭色":诗名虽大难副其实使我羞惭汗颜。

"四十从戎驻南郑":到了四十八岁我随军驻守在南郑,

# 南郑:即汉中,今属陕西。,从戎:参军。,四十:作者从军汉中那年四十八岁,此处是举其整数。

"酣宴军中夜连日":曾经在军中夜以继日、舒畅安适地尽情欢宴。

"打球筑场一千步":修筑起一千步的球场用它来打球、习武,

# 打球筑场:为了打球修筑的场地。

"阅马列厩三万匹":巡视那成万匹战马在排排马棚里首昂蹄践。

# 列厩:军营中的一系列马厩。,阅:检阅。

"华灯纵博声满楼":华灯亮,忘情博,喝彩声灌满了整座楼面,

# 纵博:尽情地赌博。,华灯:光华灿烂的灯。

"宝钗艳舞光照席":女艳,歌舞欢,流光溢彩辉映着我们的盛筵。

"琵琶弦急冰雹乱":琵琶弹起局促的乐声像冰雹撞击乱飞,

# 琵琶弦急冰雹乱:弹奏琵琶的声音如同下冰雹。弦急,表明琵琶声的响亮。冰雹乱,形容弦声并显示弹者非一人。

"羯鼓手匀风雨疾":羯鼓打出猛烈的鼓点像急风暴雨回旋。

# 风雨疾:形容鼓的声音快如风雨,也显示击鼓者并非一人。,羯鼓:形状如桶,两头均可打击的一种鼓,因出于羯族(古时匈奴的一个部族),故名。

"诗家三昧忽见前":忽然明白,如在眼前,

# 忽见前:忽然明白,如在眼前。,诗家三昧:作诗的诀窍。三昧:佛经语,诀窍。

"屈贾在眼元历历":屈原、贾谊的境界原来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

# 历历:很清楚的样子。,屈贾:屈原与贾谊。

"天机云锦用在我":要写出像织女云锦般精美的诗篇全在自己。

# 天机云锦:古代神话传说中天上织女所用的织机,和她织成的上有云彩的锦缎。

"剪裁妙处非刀尺":生活素材的巧妙构思绝非单凭尺量刀剪。

# 剪裁妙处非刀尺:是说作诗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全凭运用之妙。刀尺,比喻简单的标准和规律。

"世间才杰固不乏":人世间杰出的诗人本来有万万千千,

# 世间才杰固不乏:“世间”二句:是说世间有才华的人本来不少,但成功者不多,这是因为许多人没有掌握写诗的诀窍,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如天地之隔。

"秋毫未合天地隔":但生活体验偌差毫丝便如地隔天悬。

# 秋毫:本指秋天鸟兽换毛时所生的细毛,后用以比喻细微的东西。

"放翁老死何足论":我陆放翁总会老死那又算得了什么,

# 放翁:陆游的号。

"广陵散绝还堪惜":要是诗学的真谛像《广陵散》那样失传才真叫人遗恨绵绵。

# 广陵散:古琴曲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先写从军南郑以前诗歌力孱气馁、乞人残余的特点,再写从军南郑后在军中生活场景中忽悟诗家三昧,最后感叹自己的创作经验未必被他人理解。诗中以夸张手法再现军中生活场景,阐明诗歌来源于生活,诗才诗艺在反映现实中获得的道理。起句平缓,中间描写壮丽,最后议论抒情深沉。全诗理在事中,转接突兀而法度严密,是阐明生活与创作关系极有说服力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诗人六十八岁闲居家乡山阴,九月一日夜读自编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严州任上的《剑南诗稿》,想起18岁开始创作,50年来写下数千诗歌,感慨万千,走笔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论诗诗。介绍了诗人学诗、从军经历及对诗歌创作的感悟,描绘了军中打球、阅马、宴饮、歌舞等生活场景,体现了诗歌创作源于生活的道理,营造了壮丽的军中生活氛围,表达了对创作经验可能失传的担忧。

2. 写作手法

夸张:“打球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极言球场广阔、战马众多,突出军中场景的宏大。对偶:“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句式整齐,增强诗歌节奏感和画面感。比喻:“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将琵琶声比作冰雹撞击,羯鼓声比作急风暴雨,形象生动地写出乐声和鼓声的特点。用典:“广陵散绝还堪惜”,巧用嵇康被杀前《广陵散》成为绝调的典故,原意是指优秀技艺或学问的失传,作者在此以《广陵散》失传类比自己的创作经验可能失传,表达了对经验不能传承的惋惜。

3. 分段赏析

“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这几句是诗的第一段,写从军南郑以前的诗歌。“昔学诗未有得”,诗人自谦早年学诗缺乏自得之妙,未能形成独特风格。“残余未免从人乞”,进一步说明“未有得”的表现,还要从别人的诗作中取材、学技巧,在别人那里讨生活。“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诗人内心清楚自己当时的诗笔力弱、内容浅,虽有虚名却难副其实,内心感到羞惭。这一段叙述中带议论,节奏平缓,语言紧凑精炼,以自谦之词为下文诗歌转变的重要性作铺垫。“四十从军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打球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这是诗的中间部分,为第二段,写从军南郑后诗境的改变。“四十从军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承上转接,总冒下文。陆游四十八岁入南郑王炎宣抚使幕,虽时间短却成为其乐于回忆的经历,此处举整数说“四十”,“军中连日盛筵”有夸张之意,体现其志趣。“打球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写室外讲武、阅兵,球场广阔,马匹众多,展现军中的宏大气势。“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写军幕中晚上的博弈、歌舞,“华灯”“声满楼”“光照席”描绘场面的热闹,“宝钗艳舞”写人物,画面壮丽。“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写乐声和鼓声,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且有气势。“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诗人在军中生活中突然领悟作诗诀窍,屈原、贾谊的境界清晰呈现眼前。这一段以具体描写为主,笔调壮丽,是古代论诗作品中出色的描写。“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为第三段,感叹自己的经验未必被他人理解。“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诗人指出写出精美诗篇全在自己,生活素材的构思并非单凭尺量刀剪,强调创作源于自身对生活的体验。“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说明人世间虽有众多杰出诗人,但对生活和创作关系的认识若有毫丝偏差,效果便会相差甚远。“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诗人说自己老死不足惜,但若诗学真谛像《广陵散》一样失传才令人遗恨,以感慨语气大力肯定自己的经验体会,感情深沉,语言精练。

4. 作品点评

全诗以夸张手法出色再现当年军中生活场景,以场景阐明诗歌创作经验和规律,理在事中,转接突兀而法度严密,是阐明生活与创作关系极有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的不可多得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大量用典用事,辞藻华丽,但诗意晓畅明白,无板滞生涩之感,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力。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教师张敏杰《陆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无名氏《醉落魄》

下一篇:宋·陆游《冬夜读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