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àn
méi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3
shān
jiān
yōu
shèng
zhèng
shì
shēn
hán
qiǎn
shí
shù
méi
huā
kāi
duǒ
nǎo
rén
piān
zài
zuì
gāo
zhī

译文

在山间漫步,那种奇妙的感觉简直无法言喻,尤其是在这酷寒将尽、暮色初起的时候。远远看到有一棵梅树,树上仅仅开了一朵花,可气的是这朵花偏偏开在最高的枝头。

逐句剖析

"山间幽步不胜奇":在山间漫步,那种奇妙的感觉简直无法言喻,

"政是深寒浅暮时":尤其是在这酷寒将尽、暮色初起的时候。

"一树梅花开一朵":远远看到有一棵梅树,树上仅仅开了一朵花,

"恼人偏在最高枝":可气的是这朵花偏偏开在最高的枝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探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诗人在深寒浅暮时于山间漫步探梅的情景,山间环境清冷幽静,诗人只见到一棵梅树上开着一朵花,且这朵花偏偏开在最高的枝头。写作上运用借景抒情,以山间之景抒发心境;用衬托手法,以环境衬出梅花的独特;还采用拟人手法,赋予梅花“恼人”的情感,生动展现诗人既赞赏又略带遗憾的心情。此诗短小精悍,设置悬念与转折,富有波澜,以细腻笔触描绘探梅之趣,尽显杨万里诗歌清新自然、灵动活泼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拟人:“恼人偏在最高枝”将梅花拟人化,赋予梅花“恼人”的情感和行为。说梅花故意开在最高的枝头,让诗人产生“恼”的情绪,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既对梅花的高洁姿态有所赞赏,又因难以接近它而略带遗憾的复杂心情,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灵动性。

2. 分段赏析

《探梅》首句“山间幽步不胜奇”,直接点明诗人在山间漫步,“不胜奇”突出了诗人漫步过程中奇妙的感受,引发读者对山间景色的好奇。第二句“政是深寒浅暮时”,交代了时间是寒冷且暮色初起之际,描绘出清冷的环境,既渲染出一种幽静的氛围,又为后文梅花的出现做了环境上的铺垫。第三句“一树梅花开一朵”,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在这寒冷幽静的山间,本以为会是繁花似锦的景象,却只有一棵梅树上孤零零地开着一朵花,这种独特的景象让这朵梅花显得格外珍贵和醒目。末句“恼人偏在最高枝”,将梅花拟人化,“恼人”一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复杂的心情。一方面,诗人对这开在最高枝头的梅花充满了赞赏,因为它的高洁姿态;另一方面,又因难以接近它而产生了一丝遗憾。此句不仅深化了诗歌的情感,也使梅花的形象更加鲜活,让整首诗富有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詹琰夫《句》

下一篇:宋·苏轼《鹤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