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óng
cóng
xiāo
nán
zhāi
wán
yuè
shān
yīn
cuī
shào

朝代:唐作者:王昌龄浏览量:1
gāo
nán
zhāi
shí
kāi
wéi
yuè
chū
qīng
huī
dàn
shuǐ
yǎn
yàng
zài
chuāng
rǎn
rǎn
yíng
chéng
chéng
biàn
jīn
měi
rén
qīng
jiāng
pàn
shì
yuè
yín
qiān
wēi
fēng
chuī
lán

译文

我和从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掀开窗帘玩赏那初升的玉兔。淡淡月光泻在水上泄在树上,轻悠悠的波光涟漪荡入窗户。光阴苒苒这窗月已几盈几虚,清光千年依旧世事不同今古。德高望重崔少府在清江河畔,他今夜必定如庄舄思越之苦。千里迢迢可否共赏醉人婵娟?微风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

逐句剖析

"高卧南斋时":我和从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

"开帷月初吐":掀开窗帘玩赏那初升的玉兔。

# 帷:帘幕,一作“帐”。

"清辉淡水木":淡淡月光泻在水上泄在树上,

# 淡:一作“澹”,水缓缓地流。

"演漾在窗户":轻悠悠的波光涟漪荡入窗户。

# 演漾:水流摇荡。

"苒苒几盈虚":光阴苒苒这窗月已几盈几虚,

# 几盈虚:月亮圆缺反复多次。,苒苒:渐渐。一作“荏苒”,指时间的推移。

"澄澄变今古":清光千年依旧世事不同今古。

# 澄澄:清亮透明,指月色。

"美人清江畔":德高望重崔少府在清江河畔,

# 美人:旧时也指自己思暮的人,这里指崔少府。

"是夜越吟苦":他今夜必定如庄舄思越之苦。

# 越吟:楚国庄舄(xì)唱越歌以寄托乡思。这是以越切山阴,意谓想必在越中苦吟诗篇。

"千里其如何":千里迢迢可否共赏醉人婵娟?

# 如何:一作何如。,其:一作共。

"微风吹兰杜":微风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

# 兰杜:兰花和杜若,都是香草。兰,一作芳。,吹:一作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以赏月为引,抒发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前六句重点描绘推窗望月的清幽景致:月光如水漫过窗棂,在竹影摇曳间流转,让诗人对生命与时光产生深邃思考。后四句则展开对友人的怀想——诗人想象在同样的月光下,远在山阴的崔少府定也伫立曹娥江畔吟诗寄情,虽相隔千里却共享明月。结尾处巧妙以香草作比:用兰草与杜若的芬芳比喻友人的高洁品格,既呼应古人以香草喻君子的传统,也让这份情谊跨越山河,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 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开元、天宝间,王昌龄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其尤擅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称为“七绝圣手”。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另有《诗格》,论诗颇多创见。代表作品有《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采莲曲》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当诗人与堂弟悠然闲卧于南斋之时,恰逢新月初升,皎洁的月光穿透帷幔漫入轩窗,清辉如水的夜色中,万籁俱寂,唯见月轮流转。这般空灵澄澈的月华,如天地间最纯净的墨汁,悄然浸透了他们的衣襟,更浸润了诗人的心田。在这样的清夜,那些关于生命、别离与永恒的思绪,如同月下暗涌的溪流,自然而然地漫上心头,于是化作诗人笔底流淌的诗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哲理诗。全诗以“赏月”为核心,通过描绘月夜清辉的静谧之美,触发对远方友人崔少府的思念,并延伸至对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借月光的永恒与人事的变迁对比,抒发了聚散无常的怅惘,同时以兰杜芳香象征友人的高洁品格,表达了对真挚情谊的珍视。

2. 分段赏析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开篇点明时间、地点与人物,以“高卧”表现诗人与堂弟的悠然自得,“月初吐”以拟人手法赋予月亮动态美感,拉开月夜画卷的序幕。“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这两句聚焦月光流动之态,“澹”字写水波微漾,“演漾”则刻画光影在窗棂间的摇曳,展现月色与自然交融的静谧意境。“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以月亮的圆缺(盈虚)隐喻时光流逝,而“澄澄”的永恒月色对照人世的沧海桑田,凸显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慨叹与对永恒的追问。“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以“美人”代指友人崔少府,化用楚人庄舄“越吟”典故,想象友人于曹娥江畔对月苦吟,暗含对知音难逢的共鸣。“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以兰草、杜若的芬芳象征友人的高洁品格,呼应屈原“香草美人”传统,寄托“人隔千里,明月共情”的深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司空图《重阳四首》

下一篇:唐·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