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àn
shén

朝代:宋作者:曾巩浏览量:3
shēng
shī
jiǔ
jiàn
míng
juān
dìng
guǒ
zhuāng
xiāng
zhuān
jiǎn
zuò
fēn
sǎn
wǎn
zhé
zhuān
篿
wéi
zhù
chā
fāng
yán
ér
jīng
páo
xià
tiān
xūn
ròu
shén
xiào
rén
jiān
yòng
zhǐ
qián
zhù
wèi
zhī
lái
suì
shì
jiào
bēi
yóu
yǒu
zàn
shí
quán

译文

宰杀牲畜,斟酒进献洁净的祭品,果品堆叠、香烛高燃,仆人专注操办祭祀。精选稻米熬粥,分盛米粒于碗中,竹篾编成筷子,插在摆满鲜花的宴席上。孩童惊见厨房新增熏肉,神明嘲笑世人用纸钱敷衍祭祀。巫师声称能预知来年吉凶,占卜用的珓杯不过是权宜之计。

逐句剖析

"击牲酾酒荐明蠲":宰杀牲畜,斟酒进献洁净的祭品,

"饤果装香婢仆专":果品堆叠、香烛高燃,仆人专注操办祭祀。

"拣米作糜分糁碗":精选稻米熬粥,分盛米粒于碗中,

"折篿为箸插芳筵":竹篾编成筷子,插在摆满鲜花的宴席上。

"儿惊庖下添熏肉":孩童惊见厨房新增熏肉,

"神笑人间用纸钱":神明嘲笑世人用纸钱敷衍祭祀。

"巫祝谓知来岁事":巫师声称能预知来年吉凶,

"珓杯犹有暂时权":占卜用的珓杯不过是权宜之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饯神》是北宋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描绘了祭祀的准备过程,人们宰杀牲畜、斟酒、摆放果品,婢仆们忙碌而专注,展现了祭祀的庄重。颔联细致地描写了祭祀时的食物准备,人们精心挑选米粒制作粥品,用竹子制作筷子,体现了祭祀的用心。颈联通过儿童的惊讶和神灵的微笑,展现了祭祀时的热闹与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尾联描绘了巫祝通过珓杯占卜来预测未来,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神灵的信仰。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生动,通过对祭祀场景的描写,展现了当时民间的风俗和对神灵的敬畏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嘉祐进士,曾经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世将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曾”。他的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其诗风古朴典雅,清新自然,较多使用赋的表现手法,比兴略少,也有一些诗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品有《边将》《唐论》《李白诗集后序》《墨池记》《秋日感事示介甫》等。著有《元丰类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击牲酾酒荐明蠲,饤果装香婢仆专。”描绘了祭祀的准备工作。诗人描述了人们宰杀牲畜、滤酒以供奉神灵,同时婢女们精心摆放水果和香料。这些细节展现了祭祀仪式的庄重和严谨。颔联:“拣米作糜分糁碗,折篿为箸插芳筵。”进一步描绘了祭祀的细节。人们挑选优质大米煮成粥,分装在碗中;用竹子制作筷子,插在装饰精美的宴席上。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祭祀的丰富性,还体现了人们对神灵的敬意。颈联:“儿惊庖下添熏肉,神笑人间用纸钱。”通过对比展现了祭祀的生动场景。孩子们对厨房里增添的熏肉感到惊讶,而神灵则对人间使用纸钱这一习俗露出微笑。这一对比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也体现了诗人对民间信仰的包容态度。尾联:“巫祝谓知来岁事,珓杯犹有暂时权。”描绘了巫祝通过珓杯占卜来年吉凶的情景。珓杯作为一种占卜工具,被认为具有暂时的神力,能够预示未来。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神灵的依赖和对未来的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用字谜》

下一篇:宋·张镃《春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