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又一月":一个“月”字又一个“月”字,
"两月共半边":这个新字呈现出的样子像是两个“月”共着半边身子。
"上有可耕之田":上面部分像是可以用来耕种的田地,
"下有长流之川":下面部分如同那长流不断的河川。
"一家有六口":这个字就好像一家有六张口,
"两口不团圆":其中有两张口不是完整、封闭的状态。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写作手法
比喻:通过生动的语言对谜底字进行描绘,如“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将字的上半部分比作可耕种的田地,下半部分比作流淌的河川,让读者能借助具体的形象去联想和猜测谜底。
2. 分段赏析
“一月又一月,两月共半边”。首句从字形结构入手,直白地描述了两个“月”字的存在,“又”字表明重复出现。接着“两月共半边”则进一步给出关键提示,暗示两个“月”字并非简单叠加,而是共用一部分。短短两句,简洁而巧妙地引导读者从字的组合角度去思考,充满了文字游戏的趣味性,勾起读者解谜的欲望。“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这两句从形象的角度对谜底进行描述。“上有可耕之田”,将谜底字的上半部分比作可以耕种的田地,形象地勾勒出其形态特征;“下有长流之川”,把字的下半部分比作川流不息的河流,生动地展现出这部分的样子。通过这种形象的类比,读者能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具体的画面,进而更深入地探索谜底,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善于运用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来隐喻文字结构的巧思。“一家有六口,两口不团圆”。此句从字的部件数量和状态方面给出线索。“一家有六口”说明谜底字包含六个类似“口”的部件,“两口不团圆”进一步限定条件,表明其中有两个“口”不是完整、封闭的形态。这两句从全新的角度对谜底进行补充描述,增加了谜题的复杂性和趣味性,让读者在解谜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整首诗层层递进,通过不同角度的描述和提示,引导读者逐步揭开谜底,既展现了王安石对文字结构的精妙理解,也为读者带来了猜谜的乐趣。
上一篇:宋·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下一篇:宋·曾巩《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