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ǎo
chū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xiǎo
lái
chén
hén
nóng
绿
yīn
yīn
yuán
yàn
shēng
zhōng
shì
chuān
穿
tái
jìng
chū
mén

译文

清晨时分,一场细雨洗去了路面的尘土痕迹,园子里满是深深浅浅、浓郁葱茏的绿色。在燕子的鸣叫声里,四周一片宁静无事,我独自穿过长满青苔的小路,走出了竹篱门。

逐句剖析

"晓来一雨洗尘痕":清晨时分,一场细雨洗去了路面的尘土痕迹,

"浓绿阴阴可一园":园子里满是深深浅浅、浓郁葱茏的绿色。

"燕子声中寂无事":在燕子的鸣叫声里,四周一片宁静无事,

"独穿苔径出篱门":我独自穿过长满青苔的小路,走出了竹篱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晓雨初霁》是南宋诗人陆游在他晚年奉诏入京期间,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夏日清晨雨后初晴的田园景象:细雨洗去尘土,园中草木显得格外浓绿青翠;燕子的鸣叫衬托着四周的宁静。在这样的时刻,诗人独自一人穿过长满青苔的小径走出篱门,看似是享受这田园生活的安闲与清净。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自然景物的清新和生活中的闲适之趣,但深处也隐含着作者对于官场浮沉经历的一种淡远感慨。它代表了陆游晚年诗歌风格的特点,笔触细致,表达含蓄,将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与内心深沉的感怀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以表面之“静”写内在之“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该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春,当时六十二岁的陆游奉诏自山阴赴临安觐见。彼时诗人历经早年遭秦桧排挤、晚年退居家乡的种种波折,虽再度受到朝廷征召,内心却已对仕途心灰意冷。诗中“独穿苔径出篱门”的闲适场景,与他身在都城却心系田园的情怀形成微妙呼应,流露出归隐之志与人世倦意。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田园诗作,诗中描绘了雨后清晨的田园景致,展现了诗人的闲适宁静的心境,实则表达了诗人对宦海浮沉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双关:“晓来一雨洗尘痕”中的“雨洗尘痕”具有双关意,一方面描写雨后自然界清新洁净的景象,另一方面象征诗人心灵的涤荡与净化,暗喻诗人欲摆脱世俗纷扰的愿望。叠字:“浓绿阴阴可一园”中的“阴阴”以叠词生动描绘出雨后园中枝叶繁茂、绿意浓郁的景象,展现植物的勃勃生机,烘托出宁静而富有生命力的田园氛围。反衬:以动衬静。“燕子声中寂无事”通过燕子的鸣叫声反衬出雨后田园的静谧无声,动中见静,更显环境的安宁,也折射出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澄澈。

3. 分段赏析

“晓来一雨洗尘痕”写出了清晨细雨后尘土被冲刷干净的清爽画面,“雨洗尘痕”不仅描绘出自然洁净的景象,也暗喻诗人欲摆脱世俗纷扰、寻求内心澄明的愿望,营造出诗意静谧的开篇氛围。紧接的“浓绿阴阴可一园”,以叠词强化视觉冲击,展现雨后草木生机勃发、绿意葱茏的状态,使人仿佛置身于宁静深沉的田园空间之中。“燕子声中寂无事”则借燕子呢喃的动声反衬四周无事的安谧,以声衬寂,呈现出“蝉噪林逾静”式的美学意境,亦映照出诗人内心的闲适与平和。末句“独穿苔径出篱门”写得极有意味。看似是日常田园生活中的小事,实则富有深意。“独穿”“出篱门”的动作,在空间上由近及远,在情感上则由静转幽,构成全诗由宏观的天地澄明、中观的园林静谧,到微观的个人独行三重空间层次的过渡。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智深《颂古十二首(其六)》

下一篇:宋·姜夔《点绛唇·金谷人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