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小渔舟叶似轻":有一艘极其小巧的渔舟,有一艘极其小巧的渔舟,像树叶一样轻盈,
"荻篷密盖不闻声":渔舟上用荻草编织的篷盖严密,连声音都传不出来。
"无人无钓无蓑笠":没有一个人,也没有人在钓鱼,而且连那披戴着蓑衣、头戴斗笠的身影也不见,
"风自吹船船自行":风轻轻地吹着船,船在风中自由自在地前行。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1.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绝小渔舟叶似轻”,通过“绝小”和“叶似轻”这样的细节,生动地描绘出渔舟小巧轻盈的形态,让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渔舟的独特模样,仿佛亲眼所见。“荻篷密盖不闻声”则细致刻画了渔舟上荻草编制的篷盖严密,连声音都难以传出,从侧面烘托出渔舟的静谧。动静结合:诗中“无人无钓无蓑笠”描绘出渔舟的静态,船上空无一人,没有垂钓的人,也没有蓑衣斗笠,一片寂静。而“风自吹船船自行”则展现出动态,风轻轻地吹着,小船在风中自在地前行,动静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悠然闲适的氛围。
2. 分段赏析
首句诗人开篇便抓住渔舟的显著特点进行描写,“绝小”突出了渔舟的小巧玲珑,与常见的较大渔船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叶似轻”则运用比喻手法,将渔舟比作轻盈的树叶,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渔舟的轻盈,仿佛一阵微风就能将其吹起,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小巧、灵动的渔舟画面,引发读者对这艘独特渔舟的好奇。次句进一步描绘渔舟的细节,“荻篷密盖”描写了渔舟上用荻草编织的篷盖十分严密,不仅遮挡了风雨,也隔绝了外界的声音。“不闻声”则从听觉角度强化了渔舟的静谧,让人感受到这艘渔舟仿佛处于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为诗歌营造出一种宁静、幽僻的氛围,为后面渔舟的自在飘荡做铺垫。第三句从船上的人物与物品角度进行描写,三个“无”字连用,强调了渔舟上没有人,没有垂钓的活动,也没有象征着渔民劳作的蓑衣和斗笠。通过这种方式,突出了渔舟的空寂,与常见的忙碌的渔船形成反差,让读者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渔舟本身,同时也为下一句渔舟的自在飘荡埋下伏笔,暗示了渔舟不受人为控制的自由状态。尾句全诗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充满动感与自由的画面。风轻轻地吹着,没有人操控,小船却在风中悠然自得地前行。“自吹”和“自行”两个“自”字,强调了风与船的自主性,展现出一种不受外界干扰、自由自在的状态,体现了诗人对这种自由境界的向往与赞美,将全诗的意境推向高潮。
上一篇:宋·滕宗谅《白云楼》
下一篇:宋·韩元吉《水调歌头·寄陆务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