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栈屏山阅月游":连云栈、锦屏山,一个多月来,我在这一带漫游。
# 云栈屏山:《舆程记》:“陕西栈道长四百二十里,自凤县东北草凉驿,为入栈道之始,南至褒城之开山驿,路始平,为出栈道之始。”绵绵如连云,故称云栈。屏山,喻崇山峻岭,宛如屏蔽也。
"马蹄初喜蹋梁州":到如今,心欢喜,马蹄声声中,重又回到了梁州。
# 梁州:汉中有梁山,州以此名,蜀汉以后置梁州于汉中,隋废。扬雄《益州箴》:“岩岩岷山,古曰梁州。”
"地连秦雍川原壮":这里的土地连接着秦雍,山川原野是这般雄壮,
# 雍:亦古九州之一。《尚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应勋曰:雍,壅也。四面有山壅塞为固也。又为西北之位,阳所不及,阴气壅阏也。今陕西、甘肃及青海额济纳之地皆是。《晋书.地理志》:“秦雍流人,多南出樊沔。”,秦:古秦地,即今陕西。
"水下荆扬日夜流":滔滔的汉水想着那荆扬,浩浩荡荡在日夜奔流。
# 扬:亦古州名。《禹贡》:“淮海惟扬州。”《尔雅》:“江南曰扬州。”李巡注:“江南其气燥劲,厥性轻扬。”故名。,荆:古九州名。《尚书》:“荆及衡阳惟荆州。”《尔雅》:“汉南曰荆州。”李巡曰:汉南其气燥刚,秉性强梁,故曰荆。荆,强也。《释名》以为取荆山之名。
"遗虏孱孱宁远略":笑那些残存虏寇,怯弱无能,怎会有远大的谋略?
# 远略:谓立功于远方也。《左传》:“齐侯不务德而勤远略。”,孱孱:窘迫也。曾巩文:“养其饥孱。”
"孤臣耿耿独私忧":叹我这茕茕孤臣,耿耿难眠,独个儿怀藏着深忧。
"良时恐作他年恨":大好时机一旦丢失,只怕到他年悔恨不及,
# 年:须溪本卷六作时。
"大散关头又一秋":大散关前不见王师,眼看着一年又到尽头!
# 大散关:大散关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称散关。中国关中四关之一。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先写诗人回到汉中的喜悦心情,通过对山川形胜及金人军事力量的描述,抒发了他渴望光复国土的心愿。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诗中描绘“云栈”的艰险与“屏山”的景致,借旅途所见之景,既展现了蜀道的艰难,又蕴含着诗人在行程中的复杂情感。如“马蹄初喜踏梁州”,借马蹄之“喜”,生动地传达出诗人重返汉中的喜悦之情,景中含情,情景浑然一体。用典:运用“春风得意马蹄疾”这一典故,以孟郊中进士后的得意,反衬自己回到汉中的欢快。对比:首联的“初喜”与颈联的“私忧”形成鲜明对比。“初喜”描绘了归来的欣喜,“私忧”则深入到对国家局势的忧虑,通过对比,强烈地凸显出诗人既为个人归来而喜,更为国家命运担忧的复杂情感,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3. 分段赏析
诗开篇“云栈屏山阅月游”,讲述去四川的经历和时间。“阅月”表明往返耗时一月有余,途中所见以“云栈”“屏山”为代表。汉中至四川,重山峻岭、栈道高悬,十分艰险。诗人游览镜屏山后,还作《游镜屏山谒杜少陵祠堂》,以表对杜甫的敬仰。第二句“马蹄初喜踏梁州”,既点题,又借“马蹄初喜”反衬回到汉中的喜悦,颇有新意。三四句承接前意,描绘汉中地理形势,此地连秦雍,地势开阔、物产丰富,且有水利之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北伐就曾以此为据。随后,诗人又提及金兵实力薄弱,“遗虏孱孱宁远略”,认为此时正是反攻良机,可收复失地。陆游一直胸怀匡扶之志,到汉中后,看到陕南形胜,重燃收复中原希望,还曾向朝廷建言。但南宋统治者已与金人签订“隆兴和议”,无意进取,陆游目睹“将军不战空临边”的景象,内心满是“私忧”。诗中两联,既展现汉中山川雄伟,也体现诗人战略眼光。首联“初喜”与颈联“私忧”,反映出陆游深沉的爱国情怀,写法上也跌宕起伏。最后两句,承接“私忧”抒发感慨。陆游认为当下是收复中原的绝佳时机,“良时恐作他年恨”,表达出深深忧虑。“大散关头又一秋”,则是无奈悲叹。陆游到汉中后,积极建言、戍守边关,可岁月流逝,壮志难酬,只能发出“又一秋”的哀叹。尾联既是全诗总结,抒发壮志难伸的愁苦,也饱含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
4. 作品点评
此诗尽显诗人“寄意恢复”的情怀,尤其“云栈”与“地联”两处,更凸显出《南湖集·方回序》中所提及的“浩荡丰腴”之特色。这首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七字,格律严谨,对仗极为工整,无论是名词、动词,还是叠词,都两两相对,精巧无比。
# 七言律对仗工整,使事熨贴,当时无与比埒。
清诗人沈德潜《说诗晬语》
# 从题前起,次入归,三四汉中境上,后半感时忧事。
清清代中期文学家及思想家方东树《昭昧詹言》
# 才气慷慨,不诡风人。
清清朝第六位皇帝乾隆《御选唐宋诗醇》
上一篇:宋·何应龙《清晓》
下一篇:宋·蔡襄《题金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