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ī

朝代:宋作者:方岳浏览量:2
shēng
chén
líng
shī
jīn
chuí
shí
nián
méi
lüè
dāng
shí
shēn
gēn
péi
suǒ
wàng
mén
yuè
tiǎn
céng
ér
nǎi
qīng
tāo
jiāng
fēi
huái
nán
xiōng
kěn
xiāng
suí
luò
fàn
gòng
pín
níng
zhī
shì
miù
zuò
pěng
nián
wèn
yǒng
tòng
sōng
bǎi
shàng
ān
shì
guī
jīn
nián
chū
jìng
fàn
shí
bèi
guó
chuī
chù
dào
huán
yuè
wàng
xīn
qiū
jìn
jiāo
yǒu
lán
fàn
bài
yún
máng
niàn
cún
xié
páng
yīn
guǒ
shuō
yán
shì
xiōng
chāo
rán
dìng
rán
jiē
yuè
bēi
máng
zhāi
zhuàn
cóng
zhòng
gòng
gài
wàng
bēi
yǒu
lèi
qīng

译文

我生来为何如此不逢时,八岁时就失去了我的祖父。如今将近四十年过去,祖父的眉目还能依稀记起。当时家族精心培育我,期望我能光耀家族门楣。我方岳侥幸考中一科,却未能弥补家族的期望。于是我轻率地来到涛江之畔,又接到调令前往淮南府任职。父兄愿意跟随我一同前往,我们一起吃着粗茶淡饭,共度贫苦。哪里知道事情变化如此之大,父兄都已化作了一抔黄土。去年遭遇丧事,白幡飘动,心中永远悲痛,就像那古老的松柏。俸禄和生计都已不再重要,哪里还把功名利禄放在心上。今年我误出仕途,竟然触怒了当时的同辈。离开京城快得来不及做一顿饭,顶着酷热来到这简陋的居所。没过多久到了七月十五,新露洒落在秋日的天空下。近郊有一座寺庙,梵呗声在薄云细雨中飘荡。那些百姓怀着虔诚的念头,相互扶持,来来往往十分繁忙。这世间的因果究竟如何呢,人们各自谈论着所依靠的人。我的祖父和父兄啊,他们超脱尘世究竟在哪里呢。然而如今都到了他们的忌月,我的悲痛怎能不更加深重呢。斋碗中盛着斋饭,我和众人一起恭敬地行礼。大概是想以此虚妄之举来堵塞悲痛,却不禁泪洒清酒。

逐句剖析

"我生胡不辰":我生来为何如此不逢时,

"八龄失吾祖":八岁时就失去了我的祖父。

"今垂四十年":如今将近四十年过去,

"眉目略可睹":祖父的眉目还能依稀记起。

"当时深根培":当时家族精心培育我,

"所望大门户":期望我能光耀家族门楣。

"岳也忝一科":我方岳侥幸考中一科,

"遗余曾不补":却未能弥补家族的期望。

"而乃轻涛江":于是我轻率地来到涛江之畔,

"飞檄淮南府":又接到调令前往淮南府任职。

"父兄肯相随":父兄愿意跟随我一同前往,

"落饭共贫苦":我们一起吃着粗茶淡饭,共度贫苦。

"宁知事大谬":哪里知道事情变化如此之大,

"俱作一捧土":父兄都已化作了一抔黄土。

"去年汶素跸":去年遭遇丧事,白幡飘动,

"永痛松柏古":心中永远悲痛,就像那古老的松柏。

"禄釜亦已矣":俸禄和生计都已不再重要,

"尚安事圭组":哪里还把功名利禄放在心上。

"今年误一出":今年我误出仕途,

"竟犯时辈怒":竟然触怒了当时的同辈。

"去国不及炊":离开京城快得来不及做一顿饭,

"触热到环堵":顶着酷热来到这简陋的居所。

"无何七月望":没过多久到了七月十五,

"新露洒秋宇":新露洒落在秋日的天空下。

"近郊有兰若":近郊有一座寺庙,

"梵呗薄云雨":梵呗声在薄云细雨中飘荡。

"彼氓一念存":那些百姓怀着虔诚的念头,

"提携颇旁午":相互扶持,来来往往十分繁忙。

"因果夫何如":这世间的因果究竟如何呢,

"说各言恃怙":人们各自谈论着所依靠的人。

"伊予祖父兄":我的祖父和父兄啊,

"超然定何许":他们超脱尘世究竟在哪里呢。

"然皆其忌月":然而如今都到了他们的忌月,

"悲岂不氓愈":我的悲痛怎能不更加深重呢。

"斋盂馔伊蒲":斋碗中盛着斋饭,

"从众共伛偻":我和众人一起恭敬地行礼。

"盖以妄塞悲":大概是想以此虚妄之举来堵塞悲痛,

"有泪泚清酤":却不禁泪洒清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祭诗》是宋代方岳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此诗以自身经历为线索,先言幼年失祖,家族寄望自己光耀门楣,自己却未能补遗,后述轻率赴任淮南府,与父兄共贫苦,不料皆离世。又写去年经历丧事,今年误出仕触怒时辈被贬。接着描绘七月望日在近郊兰若参加祭祀,看到民众虔诚,联想到祖父和父兄,对生死因果产生疑问。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沉,运用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通过回忆自身坎坷经历,抒发了对亲人的悲痛哀悼、对命运无常的无奈迷茫以及仕途不顺的愤懑不平,读来令人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后期诗坛大家

方岳(1199~1262),南宋文学家。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进士,官至朝散大夫。方岳被视为南宋“江湖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从江西诗派入手,后受杨万里、范成大影响,风格疏朗淡远,语言清新,不作艰涩之辞,而喜组织故事成语作新巧对偶。词风近辛弃疾一派,慷慨豪壮,也有散文化及用经史语入词的倾向。文章议论畅达,四六偶对精切,为时人称道。代表作品有《山中》《感怀》《喜迁莺·和余义夫行边闻捷》《与赵端明书》等。著有《秋崖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我生胡不辰,八龄失吾祖。今垂四十年,眉目略可睹”,开篇诗人便以沉痛之笔,诉说自己生不逢时,八岁便失去祖父,如今近四十年过去,对祖父的眉目尚有模糊印象,奠定了全诗悲痛的基调。“当时深根培,所望大门户。岳也忝一科,遗余曾不补”,回忆家族曾精心培育自己,期望自己能光耀门楣,可自己虽侥幸中科,却未能弥补家族的期望,流露出诗人的愧疚与自责。“而乃轻涛江,飞檄淮南府。父兄肯相随,薄饭共贫苦”,讲述自己轻率赴任淮南府,父兄毫不犹豫地相随,即便生活贫苦也毫无怨言,体现出亲情的深厚。“宁知事大谬,俱作一抔土”,笔锋陡转,没想到命运弄人,父兄都离世,化为“一抔土”,悲痛之情溢于言表。“去年汶素跸,永痛松柏古。禄釜亦已矣,尚安事圭组”,去年经历丧事,诗人悲痛万分,觉得功名利禄都已不再重要,表达了对尘世的看淡。“今年误一出,竟犯时辈怒。去国不及炊,触热到环堵”,今年又因误出仕触怒时辈,被迅速贬离京城,在炎热中奔赴偏远之地,凸显了仕途的不顺与无奈。“无何七月望,新露洒秋宇。近郊有兰若,梵呗薄云雨”,描绘了七月望日在近郊寺庙的景象,新露洒落,梵呗声在云雨中飘荡,营造出一种清幽、哀伤的氛围。“彼氓一念存,提携颇旁午。因果夫何如,亦各言恃怙”,看到民众虔诚祭祀,诗人联想到生死因果,对祖父和父兄的去向产生疑问,增添了迷茫之感。“伊予祖父兄,超然定何许。然皆其忌月,悲岂不氓愈”,想到亲人的忌月,悲痛之情愈发强烈,无法抑制。“斋盂馔伊蒲,从众共伛偻。盖以妄塞悲,有泪泚清酤”,最后诗人参与祭祀活动,试图以此塞住内心的悲痛,却不禁泪洒清酒,将悲痛之情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郑文妻《忆秦娥·花深深》

下一篇:宋·张榘《雁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