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胡不辰":我生来为何如此不逢时,
"八龄失吾祖":八岁时就失去了我的祖父。
"今垂四十年":如今将近四十年过去,
"眉目略可睹":祖父的眉目还能依稀记起。
"当时深根培":当时家族精心培育我,
"所望大门户":期望我能光耀家族门楣。
"岳也忝一科":我方岳侥幸考中一科,
"遗余曾不补":却未能弥补家族的期望。
"而乃轻涛江":于是我轻率地来到涛江之畔,
"飞檄淮南府":又接到调令前往淮南府任职。
"父兄肯相随":父兄愿意跟随我一同前往,
"落饭共贫苦":我们一起吃着粗茶淡饭,共度贫苦。
"宁知事大谬":哪里知道事情变化如此之大,
"俱作一捧土":父兄都已化作了一抔黄土。
"去年汶素跸":去年遭遇丧事,白幡飘动,
"永痛松柏古":心中永远悲痛,就像那古老的松柏。
"禄釜亦已矣":俸禄和生计都已不再重要,
"尚安事圭组":哪里还把功名利禄放在心上。
"今年误一出":今年我误出仕途,
"竟犯时辈怒":竟然触怒了当时的同辈。
"去国不及炊":离开京城快得来不及做一顿饭,
"触热到环堵":顶着酷热来到这简陋的居所。
"无何七月望":没过多久到了七月十五,
"新露洒秋宇":新露洒落在秋日的天空下。
"近郊有兰若":近郊有一座寺庙,
"梵呗薄云雨":梵呗声在薄云细雨中飘荡。
"彼氓一念存":那些百姓怀着虔诚的念头,
"提携颇旁午":相互扶持,来来往往十分繁忙。
"因果夫何如":这世间的因果究竟如何呢,
"说各言恃怙":人们各自谈论着所依靠的人。
"伊予祖父兄":我的祖父和父兄啊,
"超然定何许":他们超脱尘世究竟在哪里呢。
"然皆其忌月":然而如今都到了他们的忌月,
"悲岂不氓愈":我的悲痛怎能不更加深重呢。
"斋盂馔伊蒲":斋碗中盛着斋饭,
"从众共伛偻":我和众人一起恭敬地行礼。
"盖以妄塞悲":大概是想以此虚妄之举来堵塞悲痛,
"有泪泚清酤":却不禁泪洒清酒。
南宋后期诗坛大家
方岳(1199~1262),南宋文学家。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进士,官至朝散大夫。方岳被视为南宋“江湖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从江西诗派入手,后受杨万里、范成大影响,风格疏朗淡远,语言清新,不作艰涩之辞,而喜组织故事成语作新巧对偶。词风近辛弃疾一派,慷慨豪壮,也有散文化及用经史语入词的倾向。文章议论畅达,四六偶对精切,为时人称道。代表作品有《山中》《感怀》《喜迁莺·和余义夫行边闻捷》《与赵端明书》等。著有《秋崖集》。
1. 分段赏析
“我生胡不辰,八龄失吾祖。今垂四十年,眉目略可睹”,开篇诗人便以沉痛之笔,诉说自己生不逢时,八岁便失去祖父,如今近四十年过去,对祖父的眉目尚有模糊印象,奠定了全诗悲痛的基调。“当时深根培,所望大门户。岳也忝一科,遗余曾不补”,回忆家族曾精心培育自己,期望自己能光耀门楣,可自己虽侥幸中科,却未能弥补家族的期望,流露出诗人的愧疚与自责。“而乃轻涛江,飞檄淮南府。父兄肯相随,薄饭共贫苦”,讲述自己轻率赴任淮南府,父兄毫不犹豫地相随,即便生活贫苦也毫无怨言,体现出亲情的深厚。“宁知事大谬,俱作一抔土”,笔锋陡转,没想到命运弄人,父兄都离世,化为“一抔土”,悲痛之情溢于言表。“去年汶素跸,永痛松柏古。禄釜亦已矣,尚安事圭组”,去年经历丧事,诗人悲痛万分,觉得功名利禄都已不再重要,表达了对尘世的看淡。“今年误一出,竟犯时辈怒。去国不及炊,触热到环堵”,今年又因误出仕触怒时辈,被迅速贬离京城,在炎热中奔赴偏远之地,凸显了仕途的不顺与无奈。“无何七月望,新露洒秋宇。近郊有兰若,梵呗薄云雨”,描绘了七月望日在近郊寺庙的景象,新露洒落,梵呗声在云雨中飘荡,营造出一种清幽、哀伤的氛围。“彼氓一念存,提携颇旁午。因果夫何如,亦各言恃怙”,看到民众虔诚祭祀,诗人联想到生死因果,对祖父和父兄的去向产生疑问,增添了迷茫之感。“伊予祖父兄,超然定何许。然皆其忌月,悲岂不氓愈”,想到亲人的忌月,悲痛之情愈发强烈,无法抑制。“斋盂馔伊蒲,从众共伛偻。盖以妄塞悲,有泪泚清酤”,最后诗人参与祭祀活动,试图以此塞住内心的悲痛,却不禁泪洒清酒,将悲痛之情推向高潮。
上一篇:宋·郑文妻《忆秦娥·花深深》
下一篇:宋·张榘《雁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