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ǐ
yuān

朝代:宋作者:寇准浏览量:3
luò
qiū
fāng
jìng
téng
kōng
shàng
wēi
qīng
fēng
tuō
zhōng
gòng
bái
yún
fēi

译文

秋空澄澈而宁静,纸鸢凭借微弱之力艰难地向空中飞升。若能有清风可以依托,纸鸢终会与白云一同高飞。

逐句剖析

"碧落秋方静":秋空澄澈而宁静,

"腾空力尚微":纸鸢凭借微弱之力艰难地向空中飞升。

"清风如可托":若能有清风可以依托,

"终共白云飞":纸鸢终会与白云一同高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纸鸢》是北宋政治家、诗人寇准所作的五言绝句。此诗以秋日纸鸢为描写对象。前两句“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勾勒出秋空澄澈宁静,纸鸢因风力微弱,艰难腾空的画面。后两句“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借物抒怀,借“清风”“白云”等意象,传达出人事升迁往往需借助外力支持的哲理,也暗含诗人自身志向。虽全诗未直接提及“纸鸢”二字,却将对纸鸢的描写与情感、哲理紧密融合。寇准此诗立意巧妙,构思独特,以小见大,虽篇幅短小,却蕴含深刻哲理,展现其文学才华与思想深度,对后世同类题材创作有一定启发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诗人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封莱国公,谥忠愍,世称寇莱公、寇忠愍。19岁中进士,景德元年拜相,辽军南侵,他力排众议请帝亲征,促成澶渊之盟。寇准是宋初“晚唐体”诗人之一,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其诗宗尚晚唐,含思凄婉,富有感情;词则明白晓畅,清丽婉转,词风与韦庄、李煜较为接近。作品有《春恨》《踏莎行·春暮》等。著有《寇莱公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纸鸢》由寇准创作。寇准是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官至宰相。由于该诗创作时期没有明确记载,不过从“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诗句来看,寇准历经宦海沉浮,可能是在其仕途中,因自身对事业发展、理想实现的追求与思考,从而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全诗描绘了秋空澄静、纸鸢借微弱风力腾空的景象,借清风、白云意象,寓情于景,将自身志向投射于风筝,暗含人事升迁需外力支持的哲理,借物抒怀表达创作意图。

2. 写作手法

联想:“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诗句描绘出初秋时节,天空澄澈而宁静,纸鸢在微弱的风力下艰难腾空的画面。这容易让人联想到人生起步或处于低谷时的情景,就像初入职场或面临困境的人,虽有向上的志向,却因缺乏助力而举步维艰。寓情于景:诗人描绘“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的秋空纸鸢之景,将自己在仕途上渴望助力、期待突破困境的情感融入其中。虚实结合:“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实写秋日澄静天空下,纸鸢初飞、力量微弱的现实场景,勾勒出清晰可感的画面;“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则虚写诗人对纸鸢借清风之力、与白云同飞的浪漫想象,突破当下“力微”局限,拓展至高远自由之境。实虚交织,以实筑基、以虚升华,既呈现纸鸢真实状态,又赋予其诗意寄托,传递诗人对自由高远境界的向往,拓宽诗歌意境。

3. 分段赏析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首句“碧落秋方静”,“碧落”一词点明了高远、澄澈的天空,“秋方静”直接表明时令是初秋,描绘出一幅秋空澄澈、宁静安谧的画面,为全诗奠定了清幽的基调。次句“腾空力尚微”,表面写纸鸢在风力微弱的情况下,难以有力地高飞,暗里却也可看作是在隐喻人生境遇中,因缺乏助力而难以施展抱负、有所成就的状态,从写景自然过渡到蕴含深意的情境之中。“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这两句运用虚拟假设的修辞手法。“清风如可托”,诗人设想如果有足够强劲的清风可以依托,纸鸢便能获得助力。“终共白云飞”则进一步展现出一种愿景,即纸鸢能够借助清风的力量,最终与白云一同高飞。这里的纸鸢隐喻着人事,寄托了诗人对借助外部有利条件实现自身理想、获得升迁发展的期盼,以浪漫的笔触表达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4. 作品点评

此诗借风筝需凭借风力才能飞升这一自然现象,引申出“人事腾达离不开外力依托”的处世哲理。在宋代,文人常以风筝来比喻仕途境遇。寇准身为一位饱经宦海沉浮的政治家,于诗中巧妙借助风筝依赖风力翱翔的特性,引发对人事晋升等方面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与义《岸帻》

下一篇:宋·王士禛《真州绝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