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

朝代:宋作者:寇准浏览量:3
xīn
yǎo
yǎo
chí
chí
shēn
yuàn
rén
liǔ
chuí
cháng
láng
wén
yàn
qīng
hán
wēi
mài
qiū
shí

译文

离开相位后总是茫然无所适从,连思想都变得呆迟,在这深院中只有杨柳和我相伴。日暮时分,听到长廊上的喃喃燕语,一场微雨,使人觉得有几分凉意,原来正是麦秋时。

逐句剖析

"离心杳杳思迟迟":离开相位后总是茫然无所适从,连思想都变得呆迟,

# 迟迟:迟缓。,杳杳:深暗幽远。这里有茫然无所适从之意。,离心:指离开相位时的心情。

"深院无人柳自垂":在这深院中只有杨柳和我相伴。

"日暮长廊闻燕语":日暮时分,听到长廊上的喃喃燕语,

"轻寒微雨麦秋时":一场微雨,使人觉得有几分凉意,原来正是麦秋时。

# 麦秋:指初夏。因秋天是谷物成熟的季节,而初夏是麦子成熟的时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夏日》是宋代诗人寇准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开篇即点明诗人内心怀着悠远绵长的离情别绪,思绪迟缓。接着描绘深院无人,唯有柳树独自低垂,渲染出静谧孤寂的氛围。日暮时分,在长廊听闻燕语,此时正值麦秋时节,又逢微雨带来轻寒。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清幽,通过对夏日庭院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诗人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封莱国公,谥忠愍,世称寇莱公、寇忠愍。19岁中进士,景德元年拜相,辽军南侵,他力排众议请帝亲征,促成澶渊之盟。寇准是宋初“晚唐体”诗人之一,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其诗宗尚晚唐,含思凄婉,富有感情;词则明白晓畅,清丽婉转,词风与韦庄、李煜较为接近。作品有《春恨》《踏莎行·春暮》等。著有《寇莱公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寇准在北宋任宰相时,力促宋真宗澶州督战并订立澶渊之盟,后却遭王钦若等人排挤而罢相。离任后的他,生活与心境落差巨大。《夏日》一诗,是他借景倾诉心中因仕途变迁而生发的离情别绪与孤寂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借景抒情诗。整首诗营造出孤寂、清幽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以及在夏日独处时的惆怅与落寞之情,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复杂心境。

2. 写作手法

叠字:“离心杳杳思迟迟”中“杳杳”生动地描绘出“离心”的深远、悠长,“迟迟”则形象地刻画出诗人因愁思萦绕而导致思绪迟缓的状态,通过重复“杳杳”和“迟迟”,着重突出了诗人离情别绪的深度和广度。情景交融:诗人通过描写“深院无人柳自垂”“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等夏日庭院景色,将内心的离情别绪和孤寂之感融入其中。深院的无人、柳树的自垂,烘托出孤独寂寞;燕语在寂静日暮中响起,更显孤寂;麦秋微雨带来的轻寒,强化了内心的惆怅,使情感与景色相互交融,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

3. 分段赏析

首句:“离心杳杳思迟迟”,直接点明诗人的心境,“杳杳”与“迟迟”两组叠字运用精妙,“杳杳”如同一缕悠长的丝线,把那萦绕心怀、无尽绵延的离情清晰勾勒;“迟迟”则仿佛为诗人的思绪按下慢放键,呈现出恍惚迟滞之态,活脱脱描绘出诗人内心悲愁交结、难以释怀的模样。次句:“深院无人柳自垂”,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深院之中,悄无人迹,唯有柳树的枝条自然下垂。“无人”强调环境的寂静,“柳自垂”则进一步渲染出一种无人打扰的静谧氛围,这种静谧并非宁静祥和,而是在诗人离愁的映衬下,更显孤独与落寞,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情。第三句:“日暮长廊闻燕语”,时间推移至日暮,在这寂静的庭院长廊中,传来了燕子的啼语。日暮的氛围本就容易引发人的愁思,而燕语打破了之前的寂静,却以声衬静,更加凸显出庭院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燕语的欢快与诗人的离愁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寂之感。尾句:“轻寒微雨麦秋时”,点明此时正值麦秋时节,却下起了微雨,带来丝丝轻寒。麦秋本是收获的季节,应充满生机与活力,但微雨轻寒的氛围,却给人一种清冷之感,这不仅是身体上的感受,更是诗人内心因离愁而产生的寒意,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落寞之情推向高潮。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看似写初夏美好风景与宜人气候,实则从侧面反映诗人遭谗罢相后看似清闲却悒郁不平的心境,构思自然平实,于清雅之中尽显宏逸。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首七言绝句,诗人想以景撇情,不想让愁情肆意泛滥,可是“愁情”反而紧紧缠绕在心头。由于诗人压抑感、杳杳离心的感染,仿佛也带入他的描绘之中了。

现代作家傅德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残年》

下一篇:宋·晏几道《蝶恋花·千叶早梅夸百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