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ìng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qiū
gāo
zhāi
bìng
shǐ
qīng
huá
diāo
luò
suì
zhēng
róng
xiè
huáng
xuán
bāi
chán
xián
duò
jiǔ
chū
qīng
lǎo
yǎn
míng
shī
qíng
hái
diē
dàng
dǎo
chuáng
yào
guǒ
shàng
zòng
héng
xián
chóu
qià
zēng
rén
shuì
yòu
tiǎo
dēng
tīng
shēng

译文

秋天傍晚,在高斋里我的病症开始减轻,万物凋零,岁月显得格外萧索。刚剥开蟹黄,馋得口水都快掉下来,刚倒出清澈美酒,让我这双老眼顿时明亮起来。拿起笔,我的诗情依旧起伏跌宕,躺倒在床上,药包还杂乱地摆放着。这无端的闲愁好像故意不让人入睡,于是又起身挑亮灯烛,听着外面的雨声。

逐句剖析

"秋夕高斋病始轻":秋天傍晚,在高斋里我的病症开始减轻,

"物华凋落岁峥嵘":万物凋零,岁月显得格外萧索。

"蟹黄旋擘馋涎堕":刚剥开蟹黄,馋得口水都快掉下来,

"酒渌初倾老眼明":刚倒出清澈美酒,让我这双老眼顿时明亮起来。

"提笔诗情还跌宕":拿起笔,我的诗情依旧起伏跌宕,

"倒床药裹尚纵横":躺倒在床上,药包还杂乱地摆放着。

"闲愁恰似憎人睡":这无端的闲愁好像故意不让人入睡,

"又起挑灯听雨声":于是又起身挑亮灯烛,听着外面的雨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病愈》为南宋诗人陆游所作。围绕病愈后的所见所感展开。诗人秋夜在高斋久病初愈,目睹秋景衰败,一年将尽。随后描绘了病愈后对美食美酒的向往,重拾诗情,却也看到床边杂乱药包。最后因闲愁难眠,挑灯听雨声。全诗展现了诗人病愈后的复杂心境,既有对生活恢复的欣喜,又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莫名闲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病愈》是陆游于淳熙十年九月在山阴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首联“秋夕高斋病始轻,物华凋落岁峥嵘”,通过描绘秋夜高斋外凋零的景物,营造出一种萧瑟、清冷的氛围,借此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峥嵘的感慨,以及病愈后面对秋景的复杂心情。对比:颈联“提笔诗情还跌宕,倒床药裹尚纵横”,将诗人提笔时诗情的跌宕豪放与床上杂乱摆放的药裹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虽然身体尚未完全恢复,但精神已经开始振奋,体现了病愈前后身体状态与精神状态的反差。

2. 分段赏析

《病愈》首联:点明时间为秋夕,地点在高斋,诗人病体初愈。“物华凋落岁峥嵘”描绘秋景萧瑟,奠定深沉情感基调,流露出对时光的喟叹。颔联:生动展现病愈后享受美食美酒的场景,从馋涎欲滴到眼亮心喜,尽显病愈后的愉悦。颈联:前半句体现病愈后创作激情的恢复,后半句回顾病中状态,前后对比,突出病愈对精神的积极影响。尾联:病愈后的夜晚,闲愁袭来,诗人起身挑灯听雨声,以景衬情,体现闲适与愁绪交织的复杂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襄《荔枝歌》

下一篇:宋·喻良能《窆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