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
yóu
guī
ān
shàng
kǒu
zhàn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miǎo
miǎo
yān
fēi
jiǎng
tiáo
tiáo
sāng
huán
huái
怀
chǔ
shuǐ
shān
wài
táng
shī
jìn
tiē
jiān
měi
hǎo
chūn
lǎo
shuí
néng
cháng
bàn
rén
xián
shì
jiān
shì
jiān
xūn
yuán
fēi
zào
qiān

译文

茫茫烟波中,船只飞速驶向远方,漫长的旅途中,我骑着驴子穿越桑野归来。寄托思念之情,向楚水和吴山之外飘去,心中得意的是唐诗和晋帖之间的交流。每当我惋惜春光逝去,感叹自己的年华已老,谁能陪伴我度过漫长的时光?世间往往无法同时拥有一切,功业与命运往往是相互牺牲的。

逐句剖析

"渺渺烟波飞桨去":茫茫烟波中,船只飞速驶向远方,

"迢迢桑野策驴还":漫长的旅途中,我骑着驴子穿越桑野归来。

"寄怀楚水吴山外":寄托思念之情,向楚水和吴山之外飘去,

"得意唐诗晋帖间":心中得意的是唐诗和晋帖之间的交流。

# 晋帖:指晋代王羲之等人的书法。

"每惜好春如我老":每当我惋惜春光逝去,感叹自己的年华已老,

"谁能长日伴人闲":谁能陪伴我度过漫长的时光?

"世间自是无兼得":世间往往无法同时拥有一切,

"勋业元非造物悭":功业与命运往往是相互牺牲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出游归鞍上口占》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于开禧二年春作于山阴。诗中描写了出游归来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奈和无法兼得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对功业的追求。这正是表达了一种无以名状的愁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出游归鞍上口占》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于开禧二年春作于山阴。这首诗记出游所见。诗人宽慰自己说,他已经从山水书画中得到了无限乐趣,功业无成,就不能抱怨造物主对他的吝啬了。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对功业的追求。这正是表达了一种无以名状的愁思。

2. 写作手法

对比:首联中的水路与陆路的对比,展现了归途的多样景致;颈联中的“好春如我老”则是对时光流逝与人生老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借景抒情:诗的首联“渺渺烟波飞桨去,迢迢桑野策驴还”通过描绘烟波渺渺、船只远去和桑野迢迢、驴行归途的景象,借自然之景抒发了诗人出游归来的宁静与闲适之情。直抒胸臆:诗人在颔联“寄怀楚水吴山外,得意唐诗晋帖间”中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情怀寄托和对文学艺术的热爱,这种直接抒发内心感受的手法使得诗歌情感真挚、直白。

3. 分段赏析

首联以烟波迷茫的景象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画面。渺渺烟波中,船只缓缓划桨离去,留下一道道水痕,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视线的尽头。这既表现了水路的辽阔与深远,也暗示了诗人出游的结束和归途的开始。接着,画面一转,迢迢桑野间,他骑着驴子穿越桑野,回到了家乡,展现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归属感。悠然自得地行走在乡间小道上。桑野的广袤与驴行的缓慢,形成了一种宁静而闲适的氛围,与首句的水路景象相呼应,共同构成了诗人归途的完整画面。这两句诗通过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出游归来的宁静与惬意。颔联由景入情,寄托思念之情,向楚水和吴山之外飘去。这里用“寄怀”二字,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憧憬和对远方的思念。而“得意唐诗晋帖间”,则是诗人现实生活中的精神慰藉。他感到自己在唐诗和晋帖之间得到了满足和自豪,显示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这两句诗通过直抒胸臆,展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沉醉,也透露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颈联由情转思,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好春如我老,用拟人的手法,将春天的老去与人的老去相提并论,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易逝的惋惜和对时光无情的感慨。而“谁能长日伴人闲?”则是对闲适生活的渴望和对人生伴侣的期盼。诗人希望有人能陪伴他度过悠长的闲暇时光,共享生活的美好。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设问,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无奈感慨。尾联总结全诗,点明了诗人的哲理思考。他意识到世间很难同时拥有一切,功业和命运常常是相互制约的。人生在世,总会有所取舍,有所得失。而“勋业元非造物悭”,则是对功业未成的豁达态度。诗人认为,自己未能建立功勋,并非因为造物主的吝啬或不公,而是人生本就如此,难以兼得。这两句诗通过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的豁达和超脱,也让人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4. 作品点评

陆游的这首诗,通过细腻描绘旅途的所见所感,深情表达了对家乡、友情的眷恋以及对文学的热爱,同时融入了他对人生际遇和命运沉浮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情感感慨与对人生的透彻洞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方回《二月三十日》

下一篇:宋·吴锡畴《晚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