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ǎi
táng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chū
shǔ
bìn
wèi
shuāng
nán
chōng
fán
tíng
kàn
hǎi
táng
dāng
shí
wèi
wèi
zhī
gèng
yǒu
fāng
hǎi
táng
tiān
xià
jué
zhī
zhī
rǎn
xīng
xīng
xuè
shǔ
yàn
zhuāng
kěn
ràng
rén
huā
qián
dùn
jué
yán
piān
zhōu
dōng
xià
qiān
táo
zhēn
chéng
ěr
ruò
shǐ
使
hǎi
táng
gēn
yáng
zhōu
sháo
yào
yīng
xiū
fēng
chūn
cán
juān
hán
qīn
mèng
huán
shǔ
cóng
fāng
gèng
kàn
qiān
nián
wèi
wéi

译文

我刚刚到蜀中的时候头发还没变成苍白,在南充樊亭逗留了三天观赏海棠花。当时已经说了观赏过海棠花,哪里知道还有更美丽的碧鸡坊。碧鸡的海棠花天下一绝,每一个枝头上的每一朵海棠花都非常鲜红美丽。四川的美女艳美的装扮让人觉得很美,但是在这海棠花前会顿时觉得失去了艳丽。小船顺流东下八百里见到的桃李虽然鲜艳,但与海棠比起来,就像奴仆一样低贱。要是海棠花的根可以移到别处,那么扬州的芍药也会感到羞愧了。每当春末风雨来临之际,听到杜鹃声,每天夜里盖着冰冷的被子,梦游蜀中。哪里才能求得长生不老的药方呢,就算再活一千年也不会感到满足。

逐句剖析

"我初入蜀鬓未霜":我刚刚到蜀中的时候头发还没变成苍白,

# 鬓未霜:头发还没有变成苍白。指还没有衰老。

"南充樊亭看海棠":在南充樊亭逗留了三天观赏海棠花。

# 樊亭:在南充。陆游曾在樊亭逗留了三天。,南充:即今四川南充市。陆游离夔州去汉中时路经南充。曾在该地逗留。

"当时已谓目未睹":当时已经说了观赏过海棠花,

"岂知更有碧鸡坊":哪里知道还有更美丽的碧鸡坊。

# 碧鸡坊:街巷名。在今四川成都,唐诗妓薛涛曾住此,其地所种海棠特富艳。

"碧鸡海棠天下绝":碧鸡的海棠花天下一绝,

"枝枝似染猩猩血":每一个枝头上的每一朵海棠花都非常鲜红美丽。

# 猩猩血:猩猩的血,借指鲜红色。

"蜀姬艳妆肯让人":四川的美女艳美的装扮让人觉得很美,

# 艳妆:艳美的装扮,装束艳美。借指美人。,蜀姬:四川的美女。

"花前顿觉无颜色":但是在这海棠花前会顿时觉得失去了艳丽。

"扁舟东下八千里":小船顺流东下八百里见到的桃李虽然鲜艳,

"桃李真成仆奴尔":但与海棠比起来,就像奴仆一样低贱。

# 桃李真成仆奴尔:是说桃李虽然鲜艳,但与海棠比起来,就像奴仆一样低贱。

"若使海棠根可移":要是海棠花的根可以移到别处,

"扬州芍药应羞死":那么扬州的芍药也会感到羞愧了。

# 扬州芍药应羞死:扬州盛产芍药花,自古天下有名。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五引孔武仲《芍药谱》:“扬州芍药,名于天下,非特以多为夸也。其敷腴盛大而纤丽巧密,皆他州之所不及。”

"风雨春残杜鹃哭":每当春末风雨来临之际,听到杜鹃声,

"夜夜寒衾梦还蜀":每天夜里盖着冰冷的被子,梦游蜀中。

# 寒衾:冰冷的被子。

"何从乞得不死方":哪里才能求得长生不老的药方呢,

# 不死方:传说中一种能使人长生不死的药方。

"更看千年未为足":就算再活一千年也不会感到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海棠歌》由南宋诗人陆游创作,是一首独具魅力的七言诗。全诗共十六句,精巧地以四句为一段,层次分明地完成起承转合。开篇诗人回溯初入四川,在南充樊亭与海棠的初次邂逅,彼时海棠已令他惊叹。接着聚焦成都碧鸡坊的海棠,诗人以饱含激情之笔,勾勒出其天下独绝的美丽,每一枝都似浸染了浓烈的猩猩血般明艳动人。随后,叙述离蜀东归后的心境,历经行程八千里,诗人越发深切地感受到蜀中海棠的珍贵非凡,江南桃李与之相比黯然失色,扬州芍药亦相形见绌。收尾处,诗人巧妙地将对海棠的眷恋与对蜀地的思念交织,在风雨春残、杜鹃啼鸣的情境下,寒夜梦回蜀地,渴望能长久欣赏海棠,甚至幻想求得不死之法,再多看千年亦不满足。整首诗笔力刚劲雄健,情感炽热奔放,凭借夸张、对比等精妙手法,将海棠的动人风姿与诗人内心复杂深沉的情感生动呈现,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在古代,海棠以蜀地为盛,秦中次之,唐人贾耽曾赞誉海棠为“花中神仙”。杜甫久居蜀地却未留下海棠诗,引得众人猜测。唐时薛能、郑谷都曾作诗赞美蜀中海棠,其诗句流传甚广。到了宋代,苏轼的海棠诗作闻名遐迩,而陆游在蜀地多年,创作的海棠诗数量众多且尤为出彩。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从夔州通判任上离职,前往南郑四川宣抚司幕府任职,途中经过南充,并在当地的“樊亭”观赏到了海棠。嘉定元年(1208年),已八十四岁高龄且致仕在家的陆游,距离生命终点仅有一年多时间。此时,他回顾往昔,满怀对蜀地的眷恋与怀念,创作了《海棠歌》,以此追忆当年在蜀地观赏海棠的难忘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诗,也是一首借物抒情的咏物诗。描绘了诗人陆游从初入蜀地在南充樊亭邂逅海棠,到于成都碧鸡坊见识天下绝美海棠的经历。体现了诗人离蜀东归后对蜀中海棠的深切怀念,营造出一种对往昔蜀地生活眷恋不舍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既钟情于蜀中海棠的娇艳,更对蜀地饱含思念的复杂情感,诗中通过生动的描写与多样手法,将这份深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2. 写作手法

对比:在描写碧鸡坊海棠时,引入“蜀姬艳妆”作对比,“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以众人皆知的蜀姬娇艳,突出海棠面前其光彩尽失,鲜明地衬托出海棠的超凡魅力。在写离蜀东归后的感慨时,将江南桃李、扬州芍药与蜀中海棠对比,“桃李真成仆奴尔”“扬州芍药应羞死”,凸显蜀中海棠的无与伦比,强化了对海棠的赞美。夸张:诗人在形容碧鸡海棠的艳丽时,写道“枝枝似染猩猩血”,用夸张的手法将海棠花的色泽描绘得极为浓烈,给人以强烈视觉冲击,生动展现海棠的艳丽。在盛赞海棠的难得时,“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通过夸张的想象,突出海棠在诗人心中无可比拟的地位。借物抒情:全诗围绕海棠展开,实则借对海棠的赞美与思念,抒发诗人对壮年在川陕军幕那段美好生活的怀念。结尾“风雨春残杜鹃哭,夜夜寒衾梦还蜀。何从乞得不死方,更看千年未为足”,借对蜀中海棠的眷恋,表达对往昔充满豪情壮志生活的向往,将对海棠的情感与对过去生活的情感紧密相连。欲扬先抑:开篇写初到四川在南充樊亭看海棠,“当时已谓目未睹,岂知更有碧鸡坊”,先表达初见樊亭海棠的惊艳,再以“岂知”转折,引出更美的碧鸡坊海棠,这种手法让诗句富有跌宕起伏的节奏感,吸引读者,为后文对碧鸡坊海棠的描写蓄势。情景交融:在结尾部分,“风雨春残杜鹃哭,夜夜寒衾梦还蜀”,描绘出风雨春残、杜鹃悲啼的凄凉景象,融入诗人在江南寒夜对蜀地及海棠的思念之情,凄凉之景与沉痛之情相互交融,营造出浓郁的伤感氛围。

3. 分段赏析

“我初入蜀鬓未霜,南充樊亭看海棠。当时已谓目未睹,岂知更有碧鸡坊”,诗人回忆初到四川,于南充樊亭初见海棠的情景。“我初入蜀”直截了当地开启回忆,“鬓未霜”暗示当时的青春朝气,与当下暮年形成鲜明反差,这不仅是岁月流逝的对照,更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时光流转、今昔之感的基调。前两句简洁有力,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顺畅。后两句笔锋一转,以“岂知”引出碧鸡坊海棠,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让诗句有了跌宕起伏的节奏感,初看樊亭海棠已觉惊艳,却不知更美的还在后面,为下文蓄势。这部分虽未对海棠进行细致描绘,却凭借情感的巧妙铺垫,使读者对海棠充满期待。“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此段聚焦碧鸡坊的海棠,成为全诗对海棠的核心刻画。“碧鸡海棠天下绝”一句,毫不吝啬地给予碧鸡海棠至高评价,奠定其绝世无双的地位。“枝枝似染猩猩血”,诗人以大胆且形象的比喻,将海棠花的鲜艳色泽比作猩猩血,那浓烈的红色仿佛跃然纸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后两句更是别出心裁,引入“蜀姬艳妆”来衬托海棠。蜀姬的娇艳美丽众人皆知,然而在海棠面前,竟也黯然失色。通过这种鲜明的对比,海棠的超凡魅力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此前写海棠的名句从不同角度展现海棠之美,而此处这种独特的衬托手法,让海棠形象在读者心中愈发深刻、立体。“扁舟东下八千里,桃李真成仆奴尔。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诗人笔锋转向离蜀东归后的感慨。“扁舟东下八千里”,既点明归程的漫长艰辛,又为后文对海棠的盛赞埋下伏笔。归途中,诗人眼中的江南桃李,尽管也繁花似锦,但与蜀中海棠相比,竟如同奴仆一般,毫无光彩。扬州芍药,天下闻名,可在诗人心中,若与海棠相较,也只能自惭形秽,羞于见人。这里运用烘托与夸张的手法,层层递进,从侧面极力渲染出蜀中海棠的无与伦比,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对海棠的极度推崇,也强化了全诗对海棠的赞美之情。“风雨春残杜鹃哭,夜夜寒衾梦还蜀。何从乞得不死方,更看千年未为足”,将对海棠的思念与对蜀地的眷恋紧密融合。蜀地的杜鹃,叫声悲切,在“风雨春残”的情境下,更添凄凉之感。诗人在江南的寒夜中,听到杜鹃啼鸣,夜夜梦回蜀地,梦中皆是蜀中海棠的盛景。梦醒之后,诗人甚至渴望求得不死之方,只为能长久地欣赏海棠,哪怕千年也不满足。这种强烈的渴望,实则是诗人对中年在蜀地那段充满豪情壮志生活的深切怀念。岁月无情,理想难成,眼前现实与往昔美好形成巨大落差,使得诗人的情感愈发沉痛。全诗以此结尾,将豪放之笔与沉痛之情完美交融,如同暮年的老骥,虽心怀壮志,却无奈被现实羁绊,血泪交织,让人为之动容。

4. 作品点评

《海棠歌》这首诗表面以豪放之笔触行文,内里却抒发着沉痛的情感。体现出诗人对壮年时期于川陕幕府度过的军旅生涯的深深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人用四川姑娘、桃李、扬州芍药等来与海棠相比,以突出海棠之美,用笔灵活,构思不凡。最后二句就是前面所选诗人的《梅花绝句》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的构思,但更见直率和执著。

现代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德明《古代咏物诗精选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杰《诵诗》

下一篇:宋·艾性夫《饭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