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uó
fēi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wēn
bǎo
cóng
lái
dào
wéi
shū
shēng
zhǐ
niú
lǎo
bǎi
shēng
qián
cuò
sān
qiān
suì
hòu
guī
shé
shēng
féi
shèng
shí
yāo
cháng
wàng
dài
kuàng
jīn
wéi
guān
péng
céng
yǒu
yuán
liàng
huán
jiā
huǐ
zuó
fēi

译文

温饱的生活从来都与道相违背,读书人原本就该躺在简陋的牛衣之中。年老的狐狸在修炼五百年的生前出现了错误,孤单的仙鹤在历经三千年的岁月之后归来。舌头自然产生的满足感超过珍美的食物,腰常常忘记系玉带,更何况是金饰的腰带呢。彭泽县令这一官职曾有什么值得留恋的,陶渊明回到家中,追悔往日的不是。

逐句剖析

"温饱从来与道违":温饱的生活从来都与道相违背,

"书生只合卧牛衣":读书人原本就该躺在简陋的牛衣之中。

"老狐五百生前错":年老的狐狸在修炼五百年的生前出现了错误,

"孤鹤三千岁后归":孤单的仙鹤在历经三千年的岁月之后归来。

"舌自生肥胜玉食":舌头自然产生的满足感超过珍美的食物,

"腰常忘带况金围":腰常常忘记系玉带,更何况是金饰的腰带呢。

"一官彭泽曾何有":彭泽县令这一官职曾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 曾:涧谷本卷五作从。

"元亮还家悔昨非":陶渊明回到家中,追悔往日的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昨非》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悔昨非”为核心,首联直言温饱与道相悖,书生应安于贫寒;颔联借“老狐”“孤鹤”意象抒悔悟与归真之志;颈联以对比显精神重于物质;尾联化用陶渊明典故表对仕途的反思。诗中多用典故与意象组合,语言质朴却意蕴深,展现了陆游晚年对过往的深刻反思与淡泊自守的心境,体现其晚年诗歌的自省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昨非》是南宋陆游于1201年11月所作,当时他正隐居在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陆游一生仕途起伏不定,历经多次宦海沉浮,晚年的他对过往的仕途经历有了更深的反思,在这样的人生境遇下,他创作了这首诗,借诗抒发对过往的感悟与悔悟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温饱从来与道违,书生只合卧牛衣”,以直白的议论开篇,将“温饱”与“道”对立,借“牛衣”的典故,表明书生应安于贫寒、摒弃世俗温饱追求的态度,奠定全诗淡泊反思的基调。颔联“老狐五百生前错,孤鹤三千岁后归”,以“老狐”喻过往过错,“孤鹤”象征高洁回归,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抒发对过往的悔悟与对本真的向往,充满沧桑感与决绝意。颈联“舌自生肥胜玉食,腰常忘带况金围”,以“舌自生肥”与“玉食”、“忘带腰”与“金围”对比,用生活细节凸显精神富足远胜物质享受,展现诗人对物质的淡然与对精神的坚守。尾联“一官彭泽曾何有,元亮还家悔昨非”,化用陶渊明辞官典故,以“元亮悔昨非”自况,直抒对仕途的反思与悔悟,呼应诗题,使情感表达含蓄而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独坐》

下一篇:宋·陆游《遥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