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相看忘逆旅":兄弟俩在离家万里的黔州边远之地,依依惜别似乎忘记了身在逆境的羁旅生涯,
# 逆旅:旅店。,相看:相对。,万里:指黄庭坚《书萍乡县厅壁》记述兄弟相送之事:初元明自陈留出尉氏、许昌,渡汉沔。略江陵,上夔峡,过一百八盘,涉四十八渡,进余安置于摩围山之下。淹留数月,不忍别,士大夫共慰勉之,乃肯行,掩泪握手,为万里无相见期之别。”代指路途遥远。
"三声清泪落离觞":野猿的悲鸣使我们从离别忘情中清醒,伤心的泪水落洒落在离别时的酒杯之中。
# 觞:指酒杯。,三声清泪:古乐府《巴东三峡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朝云往日攀天梦":回忆起楚怀王梦见神女朝云暮雪之事,使我不禁想到自己的登天之梦破灭。
# 攀天:代指仕途坎坷,阻力重重。,朝云:“朝云”一词指宋玉《高唐赋序》所述之事:“楚怀王尝游高唐,梦见一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夜雨何时对榻凉":夜雨淅淅沥沥,何时可以和兄长对床而卧,长聚相伴。
# 夜雨何时对榻凉:韦应物《示全真元常》中有“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本指朋友,这里则是用韦应物的诗句喻兄弟重逢。
"急雪脊令相并影":风雨雪交加急降,鹡鸰鸟在风雪中形影不离,
# 脊令:鸟名,即鹡鸰。
"惊风鸿雁不成行":鸿雁在风暴中惊慌的离散失群,飞不成行。
# 鸿雁:喻兄弟。
"归舟天际常回首":必兄长你会在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边,频频回首离别的方向,
# 归舟天际:引用谢脁《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从此频书慰断肠":从今后还要多寄来书信安慰天涯断肠的我。
# 频书:常常通信。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赠别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兄长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期盼。全诗感情真挚,用典繁复但贴切自如,浑然天成,令人动容。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诗的首联“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直接写出了兄弟离别时的哀痛,用“万里”形容贬谪之地的遥远,“清泪”则渲染了离别的悲怆氛围。诗人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兄长的深厚感情和离别时的悲伤。用典:诗中多处用典,如“朝云”暗指诗人与兄长经过巫峡时,想到当年楚怀王梦见神女的故事,隐寓诗人往日的抱负已经破灭;“夜雨”句则是用韦应物的诗意,感叹何时能与兄长对榻话旧。这些典故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还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远。同时,这些典故与诗歌的主题和情境紧密相连,显得自然贴切,不显生硬。对比: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增强情感表达的效果。如“急雪脊令相并影”与“惊风鸿雁不成行”之间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展现了兄弟情深、不离不弃的形象,后者则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这种对比和反衬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鲜明和强烈。
3. 分段赏析
首联直击离别之痛,情感波澜骤起。在离家万里的偏远贬所,兄弟俩相对而坐,情深意长,似乎忘却了身处谪居逆境,暂居他乡。然而,无情的离别现实即将来临,归途遥远,兄弟即将天各一方。这时,野猿的哀啼猛然将诗人从短暂的幻想中拉回现实,清泪点点,悄然洒落在离别的酒杯之中。颔联转而抒发壮志未酬的遗憾,诗人虽遭贬谪,但仍期盼未来能与兄长相伴,共居一室,长享天伦之乐。回忆起与兄长同过巫峡时,楚王梦神女的典故悄然浮现心头,隐喻着诗人往日如登天之梦的抱负已然破灭。仕途坎坷,邪佞当道,诗人深感失望,于是与兄长相约退隐,寻求在隐逸与天伦之乐中寻得慰藉。颈联以景寓情,借比兴手法再述兄弟之情。大雪纷飞中,鹡鸰鸟相互依傍,喻示着兄弟患难与共的深情。而惊风中,大雁离散失群,飞不成行,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诗人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不仅描绘了环境的险恶,更触动了内心深处的情感,将雪称作“急”,风称作“惊”,正是诗人触景生情的真实写照。这一联用典贴切,形象生动,对比鲜明,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离散的哀伤与不舍。尾联则从自身宕开,设想兄长在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际,期盼兄弟早日归来。临别之际,诗人深情叮咛:从今往后,定要多多来信,以慰我这漂泊天涯的断肠人。这声声嘱咐,满载着诗人的满腔深情与不舍,令人动容。全诗至此,情感深沉而真挚,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这首诗中黄庭坚展现了其化用典故成语的深厚造诣。他巧妙地将丰富的典故融入诗句之中,经过精心锤炼与熔铸,使得这些典故与诗句融为一体,浑然天成,毫无斧凿之痕。正如水中加盐,虽不见其形,却能在品尝时感受到其独特的韵味。黄庭坚善于运用典故和点化成语,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诗句的内涵,还触发了读者层层的联想与共鸣。因此,这首诗在品读时,总能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意与韵味,令人回味无穷,久久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