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初绽雪花繁":红花刚刚绽放,花瓣却已如雪花般纷纷扬扬,
"重叠高低满小园":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将整个小园铺满。
"正见盛时犹怅望":眼见花开得正盛,心中却涌起怅惘与凝望,
"岂堪开处已缤翻":怎堪这花朵刚一绽放,便已凋零飘散?
"情为世累诗千首":情思被世事所累,我写下了千百首诗篇,
"醉是吾乡酒一樽":唯有故乡的酒,能让我一醉解千愁。
"杳杳艳歌春日午":春日午后,隐约传来婉转的歌声,
"出墙何处隔朱门":这歌声从何处越过围墙?却被那朱红的大门阻隔,再难追寻。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1. 分段赏析
“红花初绽雪花繁”,以悖论式意象开篇,红萼与白瓣的视觉对冲,暗喻繁华中的衰变因子。“重叠高低满小园”,延续这种矛盾张力,以几何构图展现绚烂至极的拥挤感,为下文“盛时怅望”埋下伏笔。“正见盛时犹怅望”,揭示观花者的双重凝视——在绽放顶点预见凋零,宋代士大夫特有的时间焦虑跃然纸上。“岂堪开处已缤翻”,更以“缤翻”(纷乱飘落)解构“开处”的喜悦,形成生命庆典与葬礼同步进行的残酷诗意。“情为世累诗千首”,道出抒情传统对现实的补偿功能,将花谢之痛转化为文字结晶。“醉是吾乡酒一樽”,则展现唐型文化向宋型文化的过渡——陶潜式的醉乡,在此成为对抗无常的便携式乌托邦。“杳杳艳歌春日午”,让听觉突破视觉困局,缥缈歌声与正午阳光构成新的感官矩阵。结句“出墙何处隔朱门”,暗用“红杏出墙”典而反其意,追问被权贵朱门阻隔的生命可能性,使全诗在空间突围中完成哲思升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