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两青空":低头抬头看到上下都是青色天空,
# 俯仰两青空:谓低头抬头,都可以在江中看到青天。青空:碧空,蔚蓝的天空。
"舟行明镜中":船在如明镜的江面上行驶。
# 舟行明镜中:唐李白《青溪行》:“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意为小舟行驶在如明镜一样的江面之上。明镜:此处比喻江水平静而清澈。
"蓬莱定不远":蓬莱仙山想必距离不远,
#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蓬莱、方丈、瀛洲)之一,常用来指风景优美之地。此指宁德,其地滨海,故以蓬莱喻之。
"正要一帆风":正要借一帆风力助我到那边。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泛瑞安江风涛贴然》是一首五言绝句,属出游纪行题材。此诗以简洁笔墨,介绍诗人泛舟瑞安江时的经历。前两句描绘出天空倒映江面,上下青空相连,船似行于明镜的画面,展现江上风平浪静的优美。后两句由实景生发联想,借对蓬莱仙山近在咫尺,只需顺风可达的想象,体现诗人内心对美好境界的向往,表达出其积极乐观的心境。全诗借泛舟所见之景,表达了对理想之境的憧憬与追求。
2. 写作手法
比喻:“舟行明镜中”,将平静的江面比作明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面的清澈与平静,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人所处环境的优美。想象:“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诗人由现实的泛舟场景联想到蓬莱仙山,想象自己借助顺风就能抵达,拓宽了诗歌的意境,表达了对美好境界的憧憬。化用:“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化用“乘风破浪”表达对理想追求与进取精神的意象,将蓬莱仙岛比作理想之地,以“一帆风”表示实现理想所需的助力,展现出陆游首次出仕时对前途的憧憬与积极奋进的心境。
3. 分段赏析
“俯仰两青空,舟行明镜中”:这两句诗从视觉角度入手,描绘出一幅开阔而静谧的画面。诗人乘舟于瑞安江上,“俯仰”之间,天空与江面皆呈现出青空之色,一个“两”字,巧妙地将天空与江面的青空相呼应,既写出了江面的清澈如镜,能倒映出天空,又展现出空间的开阔感。“舟行明镜中”则运用比喻,将江面比作明镜,生动形象地体现出瑞安江风平浪静、江水澄澈的特点。诗人化用李白“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诗意,却又自出机杼,不仅在写景上独具匠心,容量丰厚,艺术概括力强,还自然地营造出一种恍若仙境的氛围,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此两句紧承上文美景带来的感受,展开想象。“蓬莱”作为传说中的仙境,代表着美好与理想之地,诗人以“定不远”表达出对理想的憧憬与自信。“正要一帆风”则一语双关,既指现实中船行需要借助风力,又暗喻自己在政治上渴望借助良好的时机,如同一帆风顺般实现抱负。诗人巧妙地将陶醉于眼前美景的心情与政治理想相融合,借古人诗句之意,传达出自己在秦桧死后,期盼政治清明,能够施展才华、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愿望,“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的憧憬跃然纸上,使诗歌的主题得到升华,展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4. 作品点评
《泛瑞安江风涛贴然》立意颇为高远,营造出的境界超凡脱俗。它宛如一幅笔法灵动、想象奇谲的山水画卷,寥寥数语便勾勒出瑞安江上风平浪静的美妙景致。同时,这也是一首饱含深情的抒情之作,诗人借景抒情,将炽热的爱国情感与渴望报国的志向,融入字里行间。此外,该诗还蕴含着意趣盎然且深邃丰厚的哲理,恰似唐代李白在《行路难三首》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般,传递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又仿若唐王湾《次北固山下》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出对顺遂前景的憧憬。
# 此诗立意高远,境界开阔,感情充沛,气韵流畅,寥寥二十八个字(含题目),一个爱国志士形象,便跃然纸上。
现代中国陆游研究会顾问、绍兴市陆游研究会会长、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教授邹志方《陆游诗词选》
上一篇:宋·释道颜《颂古》
下一篇:宋·赵溍《吴山青·金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