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岩扉碧藓滋":圣女祠的白石门边长满碧绿的苔藓,
# 碧藓滋:碧藓即青苔。,白石岩扉:指圣女祠的门。碧藓滋: 《张司空华离情》:“闺草含碧滋。”
"上清沦谪得归迟":从上清仙境谪落此地迟迟未得回还。
# 沦谪得归迟:谓神仙被贬谪到人间,迟迟未归。此喻自己多年蹉跎于下僚。沦:一作“论”。,上清:道教传说中神仙家的最高天界。《灵宝本元经》:“四人天外曰三清境,玉清、太清、上清,亦名三天。”
"一春梦雨常飘瓦":春天里蒙蒙细雨常洒向大殿的青瓦,
# 梦雨:迷濛细雨。
"尽日灵风不满旗":整日里神风微弱吹不动祠中的旗幡。
# 不满旗:谓灵风轻微,不能把旗全部吹展。,灵风:神灵之风。《云笈七签》:“灵风扬音,绿霞吐津。”,尽日:犹终日,整天。《淮南子·氾论训》:“尽日极虑而无益于治,劳形竭智而无补于主。”
"萼绿华来无定所":萼绿华自由自在说来就来居无定所,
# 萼绿华:传说中女仙名。言是九嶷山中得道女子罗郁。晋穆帝时,夜降羊权家,赠权诗一篇,火浣手巾一方,金玉条脱各一枚。陶弘景《真诰·运象》说她年约二十,颜色绝整,曾于东晋升平三年十一月,夜降羊权家,从此常与往来,后授羊权以仙药引其登仙。
"杜兰香去未移时":杜兰香青童接驾说走就走立时归返。
# 杜兰香: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典出晋人曹毗所作《杜兰香传》。据传她是后汉时人,三岁时为渔父收养于湘江边,长至十余岁,有青童灵人自空而降,携之而去。临升天时谓其父曰:“我仙女杜兰香也,有过谪人间,今去矣。”
"玉郎会此通仙籍":玉郎与圣女相会于此并给通报仙籍,
# 通仙籍:即取得登仙界的资格(古称登第入仕为通籍)。仙籍:仙人的名籍。,玉郎:道家所称天上掌管神仙名册的仙官。《金根经》:“青宫之内北殿上有仙格,格有学仙簿录,及玄名年月深浅,金简玉札,有十万篇,领仙玉郎所掌也。”冯注引《登真隐诀》:“三清九宫并有僚属,其高总称曰道君,次真人、真公、真卿,其中有御史、玉郎,诸小辈官位甚多。”此引玉郎,或云自喻;或云喻柳仲郢,时柳奉调将为吏部侍郎,执掌官吏铨选。
"忆向天阶问紫芝":圣女想一起登天阶服紫芝位列众仙。
# 紫芝:一种真菌。古人以为瑞草。道教以为仙草。此喻指朝中之官职。,问:求取。,天阶:天宫的殿阶。,忆:此言想往、期望。天阶:天宫的殿阶。唐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无梯可上天,天阶无由有臣踪。”问:求取。紫芝:一种真菌。古人以为瑞草。道教以为仙草。王充《论衡·验符》:“建初三年,零陵泉陵女子傅宁宅,土中忽生芝草五本,长者尺四五寸,短者七八寸,茎叶紫色,盖紫芝也。”《茅君内传》:“句曲山有神芝五种,其三色紫,形如葵叶,光明洞彻,服之拜为龙虎仙君。”此喻指朝中之官职。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游仙诗。诗歌通过“白石岩扉”“梦雨灵风”等意象,描绘了圣女谪居人间、仙凡相隔的幽寂之境,并借萼绿华、杜兰香等神话人物的自由来去,反衬圣女“沦谪迟归”的无奈。全诗以圣女祠为依托,将道教传说与个人身世相融合,既营造出缥缈迷离的仙境氛围,又含蓄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困顿、人生无依的深沉感怀。
2. 写作手法
象征:“一春梦雨常飘瓦”,梦雨朦胧飘忽,既营造出缥缈的氛围,又因高唐神女的典故,象征着圣女在爱情上朦胧的期待与希望,这种期待如同梦雨般虚幻渺茫。烘托:“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通过对梦雨、灵风等景象的描写,烘托出圣女祠缥缈、幽寂、哀怨的氛围,从而映衬出圣女沦谪未归、无所依托的心境。反衬:“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以萼绿华和杜兰香两位仙女来去自由的境遇,反衬圣女沦谪尘世、困守一地且迟迟未归的孤寂处境,突出圣女身世的凄凉。对比:“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将圣女往昔在仙界的悠闲生活与如今沦谪尘世的凄寂处境进行对比,强烈地表现出命运的无常和落差,同时也寄寓了诗人自身的今昔之感。
3. 分段赏析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首联开篇即描绘出圣女祠的景象,“白石岩扉”与“碧藓滋”相互映衬,勾勒出圣女祠的清幽寂寥,暗示此地久无人至。“上清沦谪得归迟”直接点明圣女的身份,她从上清仙境沦落到尘世,且归期遥遥。此联从祠前之景引出对圣女身世的叙述,为全诗奠定了幽寂哀伤的基调。“白石”“碧藓”不仅描绘出环境的清冷,还侧面烘托出圣女幽洁清丽的气质,“得归迟”则为后文对其孤寂处境的描写埋下伏笔。“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颔联进一步渲染圣女祠的氛围。“一春梦雨常飘瓦”,如丝般的细雨,轻柔地飘洒在屋瓦上,“梦雨”一词极为精妙,细雨朦胧,如梦似幻,给人以虚无缥缈之感,同时又因高唐神女朝云暮雨的典故,赋予了“梦雨”爱情的暗示,让人联想到圣女在爱情方面的朦胧期待与希望,然而这种期待却如梦幻般飘忽渺茫。“尽日灵风不满旗”,习习灵风整日吹拂,却始终无法让祠前的神旗高高扬起,仿佛暗示着圣女无所依托的幽怨与好风不满的遗憾。这两句诗将实景与想象相融合,营造出一种朦胧幽渺的意境,虽未直接写人,却处处暗合圣女的心境,给读者留下丰富的联想空间。“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颈联运用典故,将萼绿华和杜兰香两位仙女的境遇与圣女进行对比。萼绿华降临人间却行踪不定,杜兰香虽曾谪居人间但很快回归仙界。她们来去自由,与圣女沦谪尘世、困守一地且迟迟未归的处境形成鲜明反差。通过这种反衬,更加突出了圣女身世的凄凉与孤寂,从侧面表现出圣女所处环境的无奈与悲哀。“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尾联以“忆”字引领,将思绪拉回到从前。玉郎是掌管仙籍的仙官,曾经与圣女相会并帮助她获得登仙界的资格,那时的圣女在天宫台阶采紫芝,生活悠闲自在。如今却沦谪尘世,处境凄寂。今昔对比,强烈地突出了圣女命运的巨大落差,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圣女身世的同情与感慨。同时,诗人借此也隐隐传达出自身今昔之感,寄寓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失意与怅惘。
4. 作品点评
《重过圣女祠》全诗语言瑰丽而沉郁,如“一春梦雨常飘瓦”以细腻的感官描写营造出迷离意境,既有道教神话的缥缈,又暗含现实人生的苍凉。清代钱泳评其“作缥缈幽冥之语,而气息自沉”,恰指出诗中超逸与沉痛交织的特质。诗人将圣女、女冠与自身命运三重隐喻熔铸一体,使神话与现实、个体与普世形成深刻共鸣,展现了晚唐诗歌“寄托深而措辞婉”的独特魅力。
# 东莱公深爱义山“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之句,以为有不尽之意。
宋吕本中《紫微诗话》
# 首谓祠宇闲封者,由圣女被谪上清,留滞人间也。“雨常飘瓦”“风不满旗”,正“归迟”虚寂之景。“来无定所”“去未移时”,乃仙伴疏旷之象。末谓己之姓名倘在仙籍之中,当会此相问飞升不死之药也。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此则又托圣女以抒迁谪之怨也。
明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梦雨”“灵风”,大有《离骚》之致。“萼绿华”“杜兰香”,此亦《湘君》《山鬼》之遗。
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
# 次联乃是圣女祠,移向别仙鬼庙不得。“玉郎”疑是自谓。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长吉、义山皆善作神鬼诗。《神弦曲》有幽阴之气,《圣女祠》多缥缈之思……至“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又似可亲而不可望,如曹植所云:“神光离合,乍阴乍阳”也。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 《重过圣女祠》云:“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思入微妙。夫朝云暮雨,高唐神女之精也。今经春梦中之雨,历历飘瓦,意者其将来耶?来则风肃然,上林神君之迹也,乃尽日祠前之风尚未满旗,意者其不来耶?恍惚缥缈,使人可想而不可即。鬼神文字如此做,真是不可思议。
清张谦宜《絸斋诗谈》
# 此《圣女祠》与《锦瑟》《无题》皆自寄托,不必认真。起以“碧藓滋”吊动“归迟”。下“一春”“尽日”,正应“归迟”。五六以“萼绿华”“杜兰香”逼出“玉郎”,以“无定所”“未移时”逼出“会此通仙籍”。以“忆向”遥应首句,言所会皆仙女,且不能长也。
清屈复《玉谿生诗意》
# 圣女以形似得名,非果有其神,故以萼绿华、杜兰香比之。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此借题以发抒己意也。从来才人失志,其一种无聊不平之思,必有所托,或托诸美人,或托诸香草,或托诸神仙鬼怪之事,如屈子之《离骚》是也。……“得归迟”三字是通篇眼目。
清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 “沦谪”二字,一篇之眼,义山自慨由秘省清资而久外斥也。
清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
# 前四句写圣女祠,后四句写重过。盖于此有所遇,而托其词于圣女。
清纪昀《玉谿生诗说》
# 作缥缈幽冥之语,而气息自沉,故非鬼派。(三、四句)
清钱泳《履园谭诗》
#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写得迷离惝柷。
清胡本渊《唐诗近体》
#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作飘缈幽思之语,而气息自沉,故非鬼派。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
# 玉溪此篇,借以寓身世之感,起结皆表明其意……收笔承第二句“上清沦谪”之意,言曾侍玉皇香案,采芝往事,长忆天阶。全篇皆空灵缥缈之词,极才人之能事矣。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