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ǎo
zhōu
yóu
jìn
cūn
shè
zhōu
guī
sān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shí
huàn
zuò
chóu
dōng
qiān
nán
qiě
xián
yóu
ér
tóng
gòng
dào
xiān
shēng
zuì
zhé
huáng
huā
chā
mǎn
tóu

译文

不知道什么叫做忧愁,我在村庄东边和南边的小路上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围在我身边,都说先生喝醉了,大家一起折下路边的黄花,随手插满了头。

逐句剖析

"不识如何唤作愁":不知道什么叫做忧愁,

"东阡南陌且闲游":我在村庄东边和南边的小路上悠闲地散步。

"儿童共道先生醉":孩子们围在我身边,都说先生喝醉了,

# 先生:诗人自谓。

"折得黄花插满头":大家一起折下路边的黄花,随手插满了头。

# 黄花:这里指野菊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四首(其三)》是宋代诗人陆游在山阴乡下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村庄里漫步闲游的惬意场景。诗中,儿童们围绕着诗人,嬉笑着称他为醉先生,并一同折下路边的黄花插满头,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纯朴与欢乐。全诗通过自然、质朴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一幅田园生活图景,体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诗人借这一轻松愉快的情境,忘却尘世烦恼,展现出一种无忧无虑、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作品评价方面,该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表达,彰显了陆游诗歌的自然风格及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此诗简短精悍,意蕴深远,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表达了诗人对简单快乐生活的向往与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很可能是陆游于绍兴二十六年至绍兴二十七年(1156-1157)间,在瑞安担任主簿时创作的。这一推测基于以下三点理由:首先,根据明弘治《温州府志》记载:“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为瑞安簿。”这证明了陆游确实在该时期任职于瑞安。其次,《蔡中郎》(即《赵贞女蔡二郎》)的故事早在宋代就在温州民间广泛流传,并成为说唱和戏文的重要题材。瑞安作为温州鼓词的发源地,对这类故事的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明徐渭《南词叙录》所述,“南戏始于宋光宗朝(1190-1194),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由此可见,《蔡中郎》不仅在温州民间广为流传,而且相关的戏文也是由温州人创作的。值得注意的是,绍兴评弹中并未出现《赵贞女》这一词目,只有温州鼓词才有此内容。最后,清代温州诗人郭钟岳在《瓯江竹枝词》中有“呼邻结伴去烧香,迎面高台对夕阳,锦绣一丛齐坐听,盲词村鼓唱娘娘”的描写,指出温州民间演唱鼓词的艺人多为盲人,进一步印证了这种艺术形式与温州地区的深厚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四首(其三)》全诗虽简短,却充满了田园生活的乐趣和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不识如何唤作愁,东阡南陌且闲游”一句,描绘了诗人在村庄间自由漫步的场景,通过“东阡南陌”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的广阔与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忘却尘世烦恼,尽情享受这片刻宁静的心境。这种对乡村生活细节的捕捉,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儿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黄花插满头”,则是通过对儿童与诗人互动的细腻刻画,不仅展示了乡村儿童的天真无邪,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融入当地生活的愉快心情。此句中的“黄花插满头”不仅是行为上的描述,更象征着诗人暂时摆脱了成人的束缚,回归到童真的状态,与孩子们一起体验无忧无虑的乐趣。整首诗通过具体的活动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成功地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来自田园深处的宁静与欢乐。这种手法既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也让情感表达更加真挚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赵文《洞仙歌·寿须溪·是年,其子受鹭洲山长》

下一篇:宋·王令《溪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