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yàn
zhèn
héng
kōng
sòng
zǎo
hán
bái
tóu
bìng
sǒu
zhù
jiāng
gān
fēng
lín
tuō
shān
róng
shòu
shuāng
dào
dēng
chǎng
kuān
wàn
guān
jīng
kuò
zūn
lín
huà
bēi
huān
shū
shēng
è
饿
xún
cháng
shì
chóng
tán
guà
guān

译文

雁群横越天空送来早秋的寒意,白发苍苍的病老翁居住在江边。秋风中的树林落叶纷飞,山峦仿佛因落叶而显得清瘦,经霜的稻谷收割登场,田野景色由此变得开阔。万里之外的关隘河流让人惊叹于与亲友的久别,一杯浊酒与邻里乡亲共话生活的悲欢离合。书生穷困至死本是寻常之事,又怎能重新弹冠出仕。

逐句剖析

"雁阵横空送早寒":雁群横越天空送来早秋的寒意,

"白头病叟住江干":白发苍苍的病老翁居住在江边。

"风林脱叶山容瘦":秋风中的树林落叶纷飞,山峦仿佛因落叶而显得清瘦,

"霜稻登场野色宽":经霜的稻谷收割登场,田野景色由此变得开阔。

"万里关河惊契阔":万里之外的关隘河流让人惊叹于与亲友的久别,

"一尊邻曲话悲欢":一杯浊酒与邻里乡亲共话生活的悲欢离合。

"书生饿死寻常事":书生穷困至死本是寻常之事,

"那得重弹挂壁冠":又怎能重新弹冠出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思》是南宋陆游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绘了一幅江南秋景图,通过对早寒、雁阵、脱叶的风林、登场的霜稻等秋日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又开阔的氛围。诗中还刻画了一位居住在江边的白头病叟形象,他面对秋景,感慨万千,既因万里关河的契阔而惊觉时光流逝、与亲友分离之苦,又在与邻里的相聚中话尽生活的悲欢。最后,诗人以书生饿死自比,抒发了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以及对官场的失望与不屑,展现出一种虽身处困境却坚守自我的情怀。整首诗情景交融,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雁阵横空送早寒,白头病叟住江干”,开篇描绘出一幅秋意渐浓的画面。天空中,雁群排着整齐的队列横飞而过,它们的到来似乎带来了早秋的丝丝寒意。在这瑟瑟秋风中,一位白发苍苍、身体抱恙的老人,正居住在江边。“雁阵横空”点明时节已至秋天,大雁南归,古人常以雁寄托思乡等情感,此处也为全诗奠定了一种萧索、孤寂的氛围。“白头病叟”则是诗人自指,通过这样的形象刻画,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暮年的沧桑与困苦,他在江边孤独地面对早寒,内心的复杂情绪也初现端倪。颔联“风林脱叶山容瘦,霜稻登场野色宽”,此句将视角从空中转向地面。秋风劲吹,山林中的树叶纷纷飘落,原本郁郁葱葱的山峦仿佛因此变得清瘦起来,“脱叶”“山容瘦”生动地描绘出秋风吹拂下,山林树木凋零,山峦失去往日繁茂的景象,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态,尽显秋的萧瑟。而另一边,经霜的稻谷已经成熟收割,被运到场上,此时田野开阔,呈现出一种空旷辽远的景致。“霜稻登场”暗示着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却也无法驱散诗人内心的忧愁,“野色宽”的开阔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形成对比,进一步强化了其内心的落寞之感。颈联“万里关河惊契阔,一尊邻曲话悲欢”,诗人思绪由眼前之景延伸至远方。想到那万里之外的关隘山河,不禁惊叹自己与亲友长久分离,天各一方。“惊契阔”深刻地表达出诗人对与亲友阔别之久的震惊与无奈,饱含着深深的思念之情。而在这寂寞的时光里,能与邻里乡亲围坐一起,共饮一杯酒,聊聊生活中的悲欢离合,也算是一种慰藉。一个“话”字,生动展现出邻里相聚时的交流场景,虽有片刻欢乐,但往昔的分离之苦与生活的种种不如意,依旧萦绕心头,难以消散,在这种悲喜交织中,更能体会到诗人复杂的情感。尾联“书生饿死寻常事,那得重弹挂壁冠”,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尽显诗人的无奈与愤懑。诗人感慨自己身为书生,即便穷困潦倒到饿死,似乎也是寻常之事,在那个时代,书生的命运往往不由自己掌控。“挂壁冠”指代辞官,诗人表示自己已无意再出仕为官,即便有机会,也不会重新去追求仕途。这一方面是对自身坎坷遭遇的绝望,另一方面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批判,透露出诗人对官场黑暗、世态炎凉的深刻认识,在无奈与自嘲中,展现出诗人坚守自我、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翁孟寅《夜泊》

下一篇:宋·吴文英《金盏子·赋秋壑西湖小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