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书剑揖三公":想当年我文武双全,三公贵族也刮目相看,
# 三公:贵族和大臣。,揖:拱手礼,表示对人的尊敬,这里是指诗人与贵族们的平等的见面礼。,书剑:指能文能武,智勇双全。
"谈舌如云气吐虹":谈吐间气势如虹,豪气冲云天。
# 虹:彩虹,形容气势宏伟。,如云:形容多,气势大。
"十丈战尘孤壮志":沙场上战鼓雷鸣、烟尘蔽日,我独有壮志满怀,
# 战尘:战争的尘土。
"一簪华发醉秋风":现如今却只见白发丛生,秋风中自斟独醉伤怀。
# 华发:花白得头发。
"梦回松漠榆关外":屡屡梦回榆关之外的大漠,
# 榆关:即山海关。,松漠:在今内蒙古。
"身老桑村麦野中":可现实却是终老村落野桑。
"奇士久埋巴硖骨":我的朋友独孤策长眠在巴峡,
# 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经故去十年。
"灯前慷慨与谁同":我在灯前感慨还有谁能倾听我想上阵杀敌的壮志雄心。
# 灯前慷慨与谁同:自注:独孤景略死于忠州十年矣。慷慨:意气激昂奋发。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感怀边塞战争的七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当年的壮志豪情,如“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以及如今的衰老落魄,借今昔对比,表达了壮志未酬的悲愤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2. 写作手法
对比:“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描绘当年意气风发,与“一簪华发醉秋风”“身老桑村麦野中”所写如今的衰老落魄、壮志难酬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时光流逝和理想破灭的落差,强化悲愤之情。用典:“当年书剑揖三公”中“书剑”可能化用了古人以书剑象征文人抱负与才能的典故,暗示诗人当年以文韬武略期许自己,渴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为国家效力,展现出诗人早年的远大志向和不凡抱负。虚实结合:“梦回松漠榆关外”是虚写,写诗人在梦中回到了松漠榆关外的战场,展现出诗人对往昔战斗生活的怀念和对收复失地的渴望。“身老桑村麦野中”是实写,描绘了诗人现实中身处桑村麦野、年华老去的景象。虚实相生,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深沉。直抒胸臆:“奇士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直接抒发了诗人对那些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奇士已埋骨他乡的感慨,以及自己在灯前满怀壮志却无人倾诉、无人理解的孤独与悲愤,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直接地表达出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首联“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诗人回忆当年,凭借着出色的文才武略,能与三公这样的高官交往,谈论起军事策略时,滔滔不绝,气势如虹,展现出年轻时的豪迈与自信。颔联“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前半句写当年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怀揣着孤独的壮志,后半句笔锋一转,回到现实,描绘自己如今已满头白发,只能在秋风中借酒消愁,今昔对比,尽显沧桑。颈联“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梦境中还回到曾经战斗过的边塞,而现实中却已在乡村老去,强烈的反差进一步抒发了壮志未酬的悲愤。尾联“奇士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感慨曾经的好友早已离世,如今在灯前,满腔的慷慨激昂却无人诉说,孤独之感油然而生。整首诗通过今昔不同场景的切换,层层递进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人抒发了壮志未酬的悲壮,渴望为国建功立业却身老乡村的愤恨,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孤独寂寞的伤感。
下一篇:宋·曾极《校官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