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已盖田面":插秧的工作已经完成,秧苗覆盖了整个田面,
"疏苗犹逗水光":稀疏的秧苗之间还闪烁着水光。
# 疏苗犹逗水光:苗疏的地方还映着水光。疏苗:稀疏的稻苗。逗:戏。
"白鸥飞处极浦":在远处的水边,白鸥自由地飞翔,
# 极浦:到达极远的水涯。
"黄犊归时夕阳":夕阳西下的时候,小黄牛悠然地归来。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绘乡村春景图的六言绝句,整首诗通过对乡村农事活动和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生机,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敏锐观察力和赞美之情。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插秧已盖田面,疏苗犹逗水光”描写了静止的农田和秧苗,是静态描写;“白鸥飞处极浦,黄犊归时夕阳”中,白鸥的飞翔和黄犊的归来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使诗歌画面更加生动鲜活,富有层次感。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乡村田园的美丽景色,如插秧的田面、飞翔的白鸥、归返的黄犊等,将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融入其中,借景抒情。感官描写:全诗从视觉角度出发,描绘了不同的画面,如田面的秧苗、远处的白鸥、夕阳下的黄犊等,多角度地展现了乡村的景色,给读者以直观的感受。
3. 分段赏析
《农家六言》前两句“插秧已盖田面,疏苗犹逗水光”:描绘了乡村农田里插秧后的景象。插秧工作已经结束,秧苗整齐地覆盖在田面上,稀疏的秧苗之间,水光闪烁。这两句诗细腻地展现了农田的生机与活力,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充满希望的春耕画面。后两句“白鸥飞处极浦,黄犊归时夕阳”:将视角转向远处和天空。在远处的水边,白鸥自由地飞翔,增添了画面的灵动之感;而夕阳西下时,黄牛悠然地归来,营造出一种温馨、宁静的氛围。这两句诗进一步丰富了乡村的景象,使整个画面更加和谐美好。
4. 作品点评
诗人对景物怀有细腻且深切的体悟,能敏锐捕捉到其中不易察觉的精妙之处,并凭借非凡的才情,寻得极为精妙且凝练的笔触加以呈现。在这首短短二十四字的精妙小诗里,诗人摒弃了繁杂的学问典章,仅运用质朴平实的词汇,便将景物的动静之态、斑斓色彩、光影变幻以及层次的丰富多样,鲜活且生动地展现出来。那葱郁的绿秧、洁白的鸥鸟、健壮的黄犊,再加上如烈火般明艳的夕阳,共同交织勾勒出一幅满溢着蓬勃生命力的田园风光图。六言诗特有的节奏,舒缓而悠然,自有一种别样的韵味与格调;诗句两两相对,对仗极为工整,于整齐中彰显出和谐之美。
上一篇:宋·罗公升《溪上》
下一篇:宋·张舜民《桃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