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出稽山世少双":杨梅出自会稽山,这世上很少有能与之媲美的,
"情知风味胜他杨":心里明白它的味道和口感要胜过其他地方的杨梅。
"玉肌半醉红生粟":如同美人半醉时的肌肤一般莹润,微微泛红,上面还有像粟粒一样凸起的小颗粒,
"墨晕微深染紫裳":像是被微微加深的墨色晕染过,呈现出如同紫色衣裳一般的色泽。
"火齐堆盘珠径寸":一盘盘的杨梅如同红色的宝石堆积在一起,每颗都有直径一寸大小,圆润饱满,
"醴泉绕齿柘为浆":那甘甜的汁水如同甜美的泉水在牙齿间环绕流淌,味道就像甘蔗榨出的浆汁一样甜美。
"故人解寄吾家果":老朋友了解我的心意,寄来了我家乡的这种水果(杨梅),
"未变蓬莱阁下香":送到蓬莱阁下时,它的香气依然没有改变。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1. 写作手法
借物抒情:诗人借对友人所赠杨梅的赞美,抒发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家乡风味的喜爱,将情感寄托于杨梅这一事物之中。比喻:“玉肌半醉红生粟,墨晕微深染紫裳”,把杨梅的果肉比作半醉美人的肌肤,将其外表的色泽变化描绘成晕染的紫色衣裳,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杨梅的形态与色泽;“火齐堆盘珠径寸”,把杨梅比作火齐珠,且描述其大小如径寸之珠,既写出了杨梅的圆润饱满,又体现出其色泽艳丽,这些比喻让杨梅的形象跃然纸上。
2. 分段赏析
“梅出稽山世少双,情知风味胜他杨”:开篇诗人便直抒胸臆,点明稽山所产的杨梅举世无双,其风味远远胜过其他地方的杨梅。“世少双”突出了稽山杨梅的独特与珍贵,表达出诗人对稽山杨梅的高度赞赏,为全诗奠定了对杨梅喜爱和赞美的基调。“玉肌半醉红生粟,墨晕微深染紫裳”:这两句从视觉角度对杨梅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将杨梅的果肉比作“玉肌”,仿佛是美人微醉后的肌肤,透着一种细腻、莹润的质感,又用“红生粟”描绘出杨梅表面微微凸起的果粒,形象地展现了杨梅的色泽和形态。“墨晕微深染紫裳”则是说杨梅的颜色犹如墨色晕染,深浅有致,如同给杨梅披上了一件紫色的衣裳,把杨梅的外观色泽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对杨梅的形态和色泽有了极为生动的印象。“火齐堆盘珠径寸,醴泉绕齿柘为浆”:前一句继续从视觉上描绘,把盘中的杨梅比作“火齐”,也就是红色的宝石,且一颗颗直径足有一寸,形象地写出了杨梅堆放在盘中的饱满、圆润和色泽艳丽,让人感觉满盘生辉。后一句则从味觉角度入手,写品尝杨梅时的感受,“醴泉绕齿”生动地表现出杨梅汁水丰富,入口后仿佛清凉甘甜的泉水在齿间流淌,“柘为浆”进一步强调了杨梅的味道,就像用甘蔗榨出的浆汁一样甜美,这两句从视觉和味觉两个角度,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了杨梅的诱人之处。“故人解寄吾家果,未变蓬莱阁下香”:“故人解寄”点明了杨梅的由来,是友人丘宗卿所寄,体现出友人的情谊。“吾家果”流露出诗人对杨梅的亲切感,仿佛杨梅是自家所产的一样,表现出诗人对这种水果的熟悉和喜爱。“未变蓬莱阁下香”则是说杨梅送到后,香味依旧,在蓬莱阁下也能闻到它的清香,既赞美了杨梅香味的持久,也暗示了友人所寄杨梅品质上佳,同时借景抒情,在表达对杨梅喜爱的同时,也蕴含着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使诗歌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从单纯的对杨梅的赞美延伸到了对友情的珍视。
上一篇:宋·欧阳修《楚泽》
下一篇:宋·查荎《透碧霄·舣兰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