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行忽到湘东驿":旅客在行程中忽然来到湘东的驿站。
# 驿:驿站。古代供传递公文或官员来往途中歇宿、换马之处。
"明朝真是潇湘客":明天真的就要成为潇湘之地的过客。
# 潇湘:湘东、湘西、湘南三地的合称。
"晴碧万重云":晴朗天空中是层层叠叠的白云。
"几时逢故人":什么时候才能与老朋友相逢。
"江南如塞北":江南在我感觉如同塞北一样(陌生、孤寂)。
# 塞北:古代指长城以北地区。
"别后书难得":和友人分别后很难得到书信。
"先自雁来稀":本来大雁就来得稀少。
"那堪春半时":又怎么能忍受正值春半的时候(这种思念之苦)。
# 那堪:怎么能忍受。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羁旅行役题材的词。描绘了词人在调任途中到达湘东驿的所见所感,营造出孤寂、惆怅的氛围。通过描述行至湘东驿的意外、对明日行程的无奈,以及对故地友人的怀念,体现了词人仕途不如意的郁闷。借江南如塞北的感慨、音书难通的无奈,表达了词人漂泊异乡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往昔友人的深切思念,抒发了远别之痛与怀旧的积郁。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晴碧万重云”描绘了晴空下万重白云的景象,借这空旷、渺茫的天空之景,映衬出诗人自身的渺小与孤独,烘托出在旅途中对故人的思念以及漂泊无依的愁绪。衬托:以乐景衬哀情,“那堪春半时”,点明时节正值春半,春天本是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因漂泊异乡、思念故人而倍感孤独愁苦,以春天的生机之景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哀愁。直抒胸臆:“几时逢故人”“江南如塞北”“别后书难得”等词句,直接表达出诗人对故人的思念、身处异乡的孤寂以及音信不通的苦恼,让情感的抒发直白而强烈。用典:“先自雁来稀”一句,运用了大雁传书的典故。在古诗词中,大雁常被赋予传递书信的象征意义。这里诗人说大雁来的稀少,暗示收到友人书信的机会渺茫,借大雁这一意象,抒发了与友人别后音信难通的无奈与惆怅。对比:“江南如塞北”,将通常被视为温婉秀丽的江南,比作偏远荒凉的塞北。打破人们对江南的固有印象,通过这种强烈的反差,突出诗人身处异乡的陌生感与孤寂感,强化了漂泊在外的凄凉心境。
3. 分段赏析
上阕首句直点客行之地——湘东驿,“忽到”二字,流露出非预期、难料今昔之感,暗示远迁广西并非作者本意。但“岂不归怀官有程”(陆游句),身负官事,明日还得继续前行,踏入潇湘之境。“真是”二字,尽显“不意至此,居然至此”的感慨与怅惘。身为公忠体国的正直官员,却身不由己,甚至不为朝廷所容。作者虽未详述迁官缘由,却从自惊自叹中透露些许信息,引发读者联想。望着晴空中苍茫的重重云彩,作者意识到与三吴故地相距甚远。“几时逢故人。”此问饱含怀旧情思,更反衬出客行的孤寂与失望。江南本是山明水秀之处,可对远别故乡的旅人而言,美景无心欣赏,与塞北荒凉无异。下阕首句便沉痛感慨:“江南如塞北”。加之交通不便、音书难通,连大雁都难得一见。暮春三月,生机盎然,却更让人倍感孤苦。全词由境生情,由情忆旧,由忆生感,由感至悲,倾诉远别伤痛与怀旧积郁。两阕过渡自然,浑然天成。语言质朴易懂,却含蓄深沉,可谓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称其道尽眼中景、心中情、意中事,“人难言之而已易言之”,毫不为过。
上一篇:宋·陆游《古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