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én
zhōng
yǒu
dòu
zhě
zuò
shì
zhī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2
lǎo
wēng
suǒ
cháng
wéi
shì
gēng
shì
duō
shēng
shì
rén
chù
shāng
zhì
qiū
háo
néng
rěn
píng
xún
gān
tuò
miàn
tīng
gān
fèn
忿
xiāo
xiāng
lín
jiē
shì
jiù
zhì
shì
guò
zāi
yǎng
shòu
寿
nián
zhù

译文

我这老头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只是经历的事情比较多。人活在世上与他人相处,怎么能伤害和谐的氛围呢?有些人连极细微的小事都不能忍受,动不动就在平地上挑起争端。遇到别人朝自己脸上吐唾沫,就听任唾沫自己干掉,这样对方的愤怒自然会慢慢消散。邻里之间都是世代相处的旧交,何必要发誓不再往来呢。努力修养自身,为子孙树立好榜样,这样将来才能安享晚年。

逐句剖析

"老翁无所长":我这老头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

"惟是更事多":只是经历的事情比较多。

"生世与人处":人活在世上与他人相处,

"乌可伤至和":怎么能伤害和谐的氛围呢?

"秋毫不能忍":有些人连极细微的小事都不能忍受,

"平地寻干戈":动不动就在平地上挑起争端。

"唾面听自干":遇到别人朝自己脸上吐唾沫,就听任唾沫自己干掉,

"彼忿自消磨":这样对方的愤怒自然会慢慢消散。

"乡邻皆世旧":邻里之间都是世代相处的旧交,

"何至誓弗过":何必要发誓不再往来呢。

"勖哉养子寿":努力修养自身,为子孙树立好榜样,

"它年住鸡窠":这样将来才能安享晚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闻里中有斗者作此示之》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劝诫诗。陆游一生历经世事沧桑,对人间百态有着深刻洞察。此诗创作于听闻邻里间发生争斗之时,诗人有感而发,旨在以自身丰富阅历,向争斗者及世人传达为人处世应秉持的理念。诗中围绕邻里冲突展开,展现了陆游对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视,以及对冲动争斗行为的批判,反映出南宋时期民间社会风貌及文人对社会秩序的思考,为研究陆游思想及当时社会文化提供了生动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老翁无所长,惟是更事多”,诗人开篇直接表明自己并无特别长处,只是经历的事情多,为后文发表劝诫言论奠定基础,直白地展现出以长者口吻言说的姿态,拉近与读者距离,让劝诫更具可信度与亲和力。反问:“生世与人处,乌可伤至和?”运用反问手法,质问在世间与人相处怎能伤害和谐氛围。反问增强语气,强化了诗人对维护和谐人际关系的强调,促使读者反思争斗行为的不妥,引发读者对自身行为的审视。用典:“唾面听自乾”化用娄师德“唾面自干”的典故,以此为例劝诫争斗者要学会忍耐,不要因一时冲动而激化矛盾。典故的运用使诗歌语言更为凝练,丰富了诗歌内涵,让抽象的劝诫变得具体可感,增添文化底蕴。对比:将争斗者“秋毫不能忍,平地寻干戈”的冲动行为,与“唾面听自乾,彼忿自消磨”所倡导的忍耐克制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对比,突出忍耐的重要性,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冲动争斗的危害及忍耐的益处,增强劝诫效果。

2.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老翁无所长,惟是更事多”,陆游以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形象出现,自谦地说自己没什么特别的本事,只是经历丰富。这一开篇,瞬间营造出一种亲切、诚恳的氛围,让读者更愿意倾听他接下来的话语。“生世与人处,乌可伤至和?”诗人紧接着发出反问,指出人活在世上,与他人相处时,怎能破坏和谐的关系呢?这一反问,直击人心,引发读者对自身行为的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和谐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而争斗往往会打破这种和谐,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秋毫不能忍,平地寻干戈”,诗人描述了那些争斗者的表现,他们连极细微的小事都无法忍受,动辄便挑起争端。这种冲动的行为,不仅伤害了他人,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秩序。与这种冲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唾面听自乾,彼忿自消磨”,诗人借用“唾面自干”的典故,倡导人们要学会忍耐。当面对他人的冒犯时,忍耐并非软弱,而是一种智慧,它能让对方的愤怒逐渐消散,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乡邻皆世旧,何至誓弗过”,诗人点明邻里之间都是世代相处的旧交,何必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誓不再往来呢?强调了邻里关系的珍贵,劝诫争斗者要珍惜这份情谊,不要因一时之气而破坏多年的交情。“勖哉养子寿,它年住鸡窠”,最后,诗人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劝勉争斗者要学会修养自身,为子孙后代树立良好的榜样。希望他们能明白,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态,与他人和谐相处,才能长寿,未来的生活也会更加安宁。整首诗,陆游以简洁质朴的语言,通过直抒胸臆、反问、用典、对比等手法,深刻地表达了对邻里争斗的忧虑以及对和谐相处的期盼。他的劝诫不仅适用于当时的争斗者,对于当今社会人们处理人际关系,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顾逢《诗债》

下一篇:宋·杨万里《过扬子江二首(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