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u
rén

朝代:宋作者:邵雍浏览量:3
zhě
míng
wéi
shàn
chǔ
shēn
fēi
wéi
néng
yòu
néng
wén
xíng
zhǐ
cún
zhū
huò
shì
huò
fēi
zài
rén
biàn
shǔ
lái
xián
suǒ
guān
tiān
xià
shì
zhēn
xiōng
huǐ
lìn
shēng
dòng
gāng
jìn
rén
jiē
rán
xiū
jiào
yán
ér
xìn
​​shěng​
kāi
chén
suī
mán
xíng
huàn
xiāng
qíng
wèi
qīn

译文

怎样才算是善于安身立命,并非仅靠能文能武的本领。何时行动、何时停止由自己决定,但是非对错却取决于他人的评判。但是非对错却取决于他人的评判。观察世事必须明辨真相。吉凶祸福源于行动,刚强坚忍、寡言少语更接近仁德。换个环境也应淡然处之,无需多言,以诚信省去繁琐的言辞。即便身处蛮荒之地也能践行正道,不必担忧故乡亲人的疏远。

逐句剖析

"何者名为善处身":怎样才算是善于安身立命,

"非唯能武又能文":并非仅靠能文能武的本领。

"可行可止存诸己":何时行动、何时停止由自己决定,

"或是或非系在人":但是非对错却取决于他人的评判。

"遍数古来贤所得":但是非对错却取决于他人的评判。

"历观天下事须真":观察世事必须明辨真相。

"吉凶悔吝生乎动":吉凶祸福源于行动,

"刚毅木讷近于仁":刚强坚忍、寡言少语更接近仁德。

# 刚毅木讷:质朴而不善辞令。

"易地皆然休计较":换个环境也应淡然处之,

"不言而信省开陈":无需多言,以诚信省去繁琐的言辞。

"虽居蛮貊亦行矣":即便身处蛮荒之地也能践行正道,

"无患乡闾情未亲":不必担忧故乡亲人的疏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答友人》是北宋理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七言排律,通过对处世哲学的探讨,展现了邵雍对人生智慧的深刻理解。首联开篇便提出问题,什么样的人称得上善于处世?他指出,这不仅仅是武力和文才的问题,更在于个人的品德和智慧。第二联进一步阐述了处世的智慧。邵雍认为,何时行动何时停止应由自己决定,而事情的对错则取决于他人的评价。第三联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观察,强调了真实和真诚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真实地面对世界,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第四联诗人在这里提出了自己的哲学观点,他认为,吉凶祸福都源于人的行为,而刚毅和木讷则是接近仁德的品质。后两联诗人强调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并认为即使在荒蛮之地,只要遵循这些原则,也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和亲近。这首诗语言质朴,但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理学家,“北宋五子”之一

邵雍(1011~1077),北宋理学家。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卒后赐谥康节。先祖为范阳(治今河北涿州)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百源先生”。屡授官不赴。邵雍是理学象数派创立者,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其诗多为随口成章的闲适之作,诗风平易明畅,语言浅近通俗而往往寓以理趣机锋,亦有被讥为有韵之语录者,是宋代理学诗的代表,又被称为“击壤体”。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排律。也是一首哲理诗。这首诗通过对人生处世哲学的阐述,表达了诗人对善恶、是非、吉凶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和劝诫。

2. 分段赏析

首联:“何者名为善处身,非惟能武又能文。”诗人开篇便提出问题,什么样的人称得上善于处世?他指出,这不仅仅是武力和文才的问题,更在于个人的品德和智慧。第二联:“可行可止存诸己,或是或非系在人。”进一步阐述了处世的智慧。邵雍认为,何时行动何时停止应由自己决定,而事情的对错则取决于他人的评价。第三联:“遍数古来贤所得,历观天下事须真。”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观察,强调了真实和真诚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真实地面对世界,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第四联:“吉凶悔吝生乎动,刚毅木讷近于仁。”诗人在这里提出了自己的哲学观点,他认为,吉凶祸福都源于人的行为,而刚毅和木讷则是接近仁德的品质。第五联:“易地皆然休计较,不言而信省开陈。”这两句诗中“易地皆然休计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诗人认为,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过于计较得失。这种豁达的态度有助于我们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时,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不言而信省开陈”诗人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真正的信任和理解不需要过多的言语,而是通过行为和行动来体现。这句诗提醒我们,诚信是人际关系中最宝贵的品质,无需过多的解释和辩解。尾联:“虽居蛮貊亦行矣,无患乡闾情未亲。”这两句诗中“虽居蛮貊亦行矣”表达了诗人对普遍道德和行为准则的信念。即使身处偏远之地,远离家乡,只要坚守道德和原则,依然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这体现了诗人对道德和行为准则的普遍性和永恒性的认识。“无患乡闾情未亲”诗人认为,只要坚守原则,即使在家乡,也不必担心与他人的关系会疏远。这句诗强调了道德和行为准则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遹《南山堂》

下一篇:宋·无名氏《惜奴娇·景云披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