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ǎn

朝代:唐作者:罗隐浏览量:2
gāo
shī
xiū
duō
chóu
duō
hèn
yōu
yōu
jīn
zhāo
yǒu
jiǔ
jīn
zhāo
zuì
míng
chóu
lái
míng
chóu

译文

得到的时候就放声高歌没有就由他去吧,愁恨全然不理照样乐悠悠。今天有酒就痛快畅饮喝他个酩酊大醉,明日的忧虑就等明天再烦愁。

逐句剖析

"得即高歌失即休":得到的时候就放声高歌没有就由他去吧,

# 失:指失去这个机会。,得:指得到高歌机会。

"多愁多恨亦悠悠":愁恨全然不理照样乐悠悠。

# 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今朝有酒今朝醉":今天有酒就痛快畅饮喝他个酩酊大醉,

# 今朝:今日。

"明日愁来明日愁":明日的忧虑就等明天再烦愁。

# 愁:忧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自遣》是晚唐诗人罗隐创作的七言绝句。全诗以“得即高歌失即休”开篇,通过“得”与“失”的辩证关系,展现士人面对仕途沉浮的矛盾心态。“多愁多恨亦悠悠”直抒胸臆,以平实语言道出愁绪的绵长特质。后两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运用重叠手法,形成回环咏叹的节奏,表面劝诫及时行乐,深层折射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无力。创作背景关联晚唐科举制度与朋党倾轧,折射出士人群体在政治困局中的生存策略——以佯狂消解苦闷,用即时行乐对抗命运的无常。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西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光启中,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罗隐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诗风浅易流畅,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长于提炼口头语,“今朝有酒今朝醉”(《自遣》)、“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等诗句流传后世。著有诗集《甲乙集》和文集《谗书》《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自遣》是晚唐诗人罗隐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罗隐身处政治腐败的晚唐时期,因多次科举失利,其诗作多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常常以激愤的心情、锐利的笔锋揭露现实的丑恶,批判政治的腐败,抒发胸中的愤懑,《自遣》便是其较有名的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抒怀诗。借“得即高歌失即休”“今朝有酒今朝醉”等放达之语,道出晚唐士人面对仕途沉浮与现实困境时,以佯狂消解苦闷、用即时行乐对抗命运无常的矛盾心态与无奈之情。

2. 写作手法

反复:“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句式中的“今朝”“明日愁”两词重复出现,使句式构成反复结构,强烈表达了诗人仕途失意后的无限愁绪。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意谓有所得便放声高歌,无所获便坦然罢休,纵有万千愁恨也任其悠悠散去。首句以“得即高歌”的动态描写替代抽象的患得患失说教,用半自白半劝世的口吻勾勒出仰面高歌的情态,让“不必执念”的哲理通过具体形象的姿态得以呈现,使情感因“态”而具象化。次句以“亦悠悠”形容“多愁多恨”,并非仅为押韵,而是借叠词营造出愁恨随遇而安的松弛感,同样达成了生动可感的表达效果。后两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将“得即高歌失即休”的处世态度进一步具象化:今日有酒便酩酊大醉,明日忧愁则待明日再愁。诗句塑造出放歌纵酒的狂士形象,其独特性在于借颓唐的饮酒取象传递迟暮之感——“今朝醉”的放纵背后隐含着凄凉与愤懑,这种情感既具人生困顿的普遍性,又以个性化的狂放姿态成为典型。尤其“明日愁来明日愁”一句,直白流露穷愁诗人的无奈:酒醒后的旧愁叠加明日新愁,恰是“醉”之短暂与“愁”之绵长的残酷对照,让及时行乐的表象下始终奔涌着无法排遣的伤心。

4. 作品点评

从艺术表现层面来看,这首诗更为成功的地方在于,它能在重叠之中寻求变化,进而形成了绝妙的咏叹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恶诗相传,流为里谚,此真风雅之厄也。如“世乱奴欺主,时衰鬼弄人”,唐杜荀鹤诗也。“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当”,罗隐诗也。……“闭门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南宋陈随隐自述其先人藏一警句二为真西山、刘漫塘所赏击者也。

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行路难(其二)》

下一篇:唐·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