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如棋枰":野外的溪水像棋盘一样纵横交错,
"所至各成村":溪水所到之处形成了一个个村庄。
"炊烟出茆屋":茅草屋上升起袅袅炊烟,
"碓声隔柴门":舂米的声音隔着柴门传来。
"树阴同戏儿":曾经在树荫下一起玩耍的孩子,
"多已长子孙":大多已经长大成人并有了自己的子孙。
"安居无暴敛":百姓们安居乐业,没有横征暴敛,
"何以报国恩":该用什么来报答国家的恩情呢。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分段赏析
“野水如棋枰,所至各成村”,开篇描绘乡村的地理环境。野外的水域像棋盘一样分布,水流所到之处各自形成村落。用“棋枰”比喻野水分布的格局,形象地展现出村落依水而建的自然状态。“炊烟出茆屋,碓声隔柴门”,接着描写乡村的生活气息。茅草屋顶升起炊烟,舂米的碓声隔着柴门传来。“炊烟”显露出住户的日常起居,“碓声”则是劳作的声响,这些细节共同勾勒出乡村安宁而有序的生活画面。“树阴同戏儿,多已长子孙”,转而写人事的变迁。昔日在树荫下一同嬉戏的孩童,如今大多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子孙。通过回忆往昔与当下的对比,暗含时光流逝、岁月更迭的感慨,也体现出乡村生活的延续性。“安居无暴敛,何以报国恩”,最后由眼前的安宁生活引发思考。百姓能安稳居住,没有横征暴敛,这样的生活来之不易,可自己又该如何报答国家的恩情呢?这一句将个人对乡村安宁的感触与对国家的感恩、报国的思考相连,使诗歌的情感从对日常景象的描绘上升到更深沉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