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àn
·
·
zhì
zhōu
yùn
shàng
chóu
xiōng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3
yān
zhōng
xiàn
线
lái
shí
sòng
guī
hóng
鸿
yáng
guān
yún
shān
xīn
zhuàn
guī
yán
zhèng
zài
rén
chóu
chù
yōu
néng
sǔn
xìng
xiū
zhāo
dāng
nián
zuì
shí
shuǐ
chuān
穿
yún
xīn
nián
guāng
jǐng
xiǎo
xuān
nán
tóng
juǎn
西
shān

译文

来时的路如一条细线从云烟中蜿蜒而出。极目远送大雁归去。云儿也过不了这第四重阳关。忽然听到山中禽鸟重新唱响,杜鹃鸟悲啼。这时正是我满腹愁怨的时候啊。忧伤损性,不要早晚被它所折磨。回忆起我当年喝醉时候写下的诗句。渡过千山万水,穿过重重云海,心已许定。(只希望)暮年时候,能在南浦小屋中,卷帘赏那西山之雨。

逐句剖析

"烟中一线来时路":来时的路如一条细线从云烟中蜿蜒而出。

"极目送、归鸿去":极目远送大雁归去。

"第四阳关云不度":云儿也过不了这第四重阳关。

# 第四阳关:指《阳关曲》(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句。这里“阳关”乃借用,“第四阳关”形容此地比“阳关”还要遥远好多倍。

"山胡新啭":忽然听到山中禽鸟重新唱响,

# 啭:鸟婉转地叫。,山胡:鸟名。

"子规言语":杜鹃鸟悲啼。

# 子规:杜鹃。

"正在人愁处":这时正是我满腹愁怨的时候啊。

"忧能损性休朝暮":忧伤损性,不要早晚被它所折磨。

"忆我当年醉时句":回忆起我当年喝醉时候写下的诗句。

# 忆我当年醉时句: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云:“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渡水穿云心已许":渡过千山万水,穿过重重云海,心已许定。

# 渡水穿云:指归鸿。

"暮年光景":(只希望)暮年时候,

"小轩南浦":能在南浦小屋中,

# 轩:有窗的长廊。

"同卷西山雨":卷帘赏那西山之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由北宋黄庭坚创作。此词主题为向兄长倾诉贬谪愁怀。内容上,先描绘贬途所见,借归鸿、子规等景烘托愁绪。写作手法上,借景抒情。开篇写来时路与目送归鸿,奠定愁绪基调;下片忆当年并感慨暮年光景,情真意切。作品评价颇高,词风沉郁,生动展现了黄庭坚在贬谪困境中的复杂心境,情感真挚深沉,尽显其高超的艺术水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是黄庭坚所写。徽宗崇宁二年(1103),黄庭坚因《承天院塔记》被人捏造出“幸灾谤国”罪名,遭除名羁管宜州。当年冬他从鄂州启程,次年春抵达宜州贬所,此时已六十岁的他虽努力自勉,却仍难掩忧愁,在此背景下创作了此词,借景抒情,以表达贬谪途中的复杂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抒怀词。描绘了作者贬官宜州途中及贬谪地的所见所闻,如烟尘笼罩的来路、远去的归鸿、荒僻的“第四阳关”、啼鸣的山胡与子规等。借这些景象,表达了作者被贬异乡的愁苦、思归不得的无奈,以及暮年遭此贬谪对命运的认命和虽忧愁却又试图自我排遣的复杂情感,尽显贬谪之悲与对兄长牵挂的回应。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词的上片描绘了“烟中一线来时路”的迷茫景象,以及“归鸿去”“第四阳关云不度”等景色,营造出一种凄凉、压抑的氛围,烘托出词人内心的愁苦和对远方的思念。同时,“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通过描写山胡鸟的啼叫和子规的悲鸣,将景物与词人的愁绪相融合,以景衬情,使愁情更加浓郁。对比:“忆我当年醉诗句,渡水穿云心已许”与“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形成对比。当年词人豪情满怀,渡水穿云,醉心于诗句创作,而如今暮年之际,却只能在小轩南浦,与西山雨相伴,感慨时光流逝,人生境遇变化,突出了词人今昔心境的差异,强化了内心的悲凉之感。用典:“第四阳关云不度”借用“阳关”典故,极言此地比“阳关”更荒僻遥远,强化了被贬之地的偏远之感。

3. 分段赏析

《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上阕,借景与动作描写,细腻展现作者复杂心境。“烟中一线来时路”,以烟尘笼罩的来路,具象化归期渺茫、急欲归去却不得的无奈。“极目送,归鸿去”,通过目送归鸿远去的动作,将自己渴望归乡却不能的愁苦直白呈现。“第四阳关云不度”巧用“阳关”典故,极言贬地荒僻遥远。“山胡新啭,子规言语”,借山雀、子规啼鸣,渲染出浓厚的乡思愁绪。下阕则是情感的自我排遣与认命。“忧能损性休朝暮”以理性言语劝自己摆脱忧愁纠缠;“渡水穿云心已许”是对坎坷命运的默认;“同卷西山雨”巧妙化用王勃诗句,借“同”字将抽象暮年光景与具象“小轩南浦”融合,以豁达态度面对人生风雨,赋予深层意识形象性,更添哲理性与深沉蕴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可以看到黄庭坚词中显现出来的自我人格形象,在初期还具有不稳定性,而随着时问的推移,经过不断改变,融汇、选择,直至逐渐明晰的过程,于贬谪黔州后便成熟确立了,成为主导格调与诸映衬交叉部分谐调对应的复杂组合体。

不详徐少芬不详

# 黄庭坚是江西派代表人物,诗风以生新瘦硬著称,其词却或俚俗、或豪放、或婉约,风格多样。就其婉约词言,前人以为风格接近晏殊、欧阳修,又以为“今代词手惟秦七(秦观)、黄九(黄庭坚),唐诸人不逮也”,观此词知此言不谬。

不详白华《青玉案·江城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撷菜》

下一篇:宋·晁补之《东皋十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