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寒江冷丹枫落":山色冷峻,江水寒凉,红枫片片飘落,
# 丹枫:经霜变红的枫叶。丹:红色。
"争渡行人簇晚沙":渡口挤满了急着回家的行人,在暮色中的沙滩上簇拥着等待。
# 簇晚沙:聚集在傍晚时候的沙滩上。簇,聚集。沙,沙滩,指澄江渡口岸边。
"菰叶蘋花飞白鸟":水边的菰叶与蘋花随风轻摇,几只白鹭掠过水面,
# 菰叶蘋花飞白鸟:在菰叶蘋花上面有白鸟飞翔。菰,菰菜,又名茭白,可食。蘋,一种水草。白鸟,白色水鸟,指鸥鸟。
"一张红锦夕阳斜":夕阳斜挂天边,像一整匹红绸缎铺满了晚空。
# 一张红锦夕阳斜:夕阳西斜,晚霞满天,像一张红色锦绸铺在天空。红锦:红色的锦缎。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抒怀题材的诗。诗中描绘了覆箱峰壮美的山势与险峻的山路,通过“山寒江冷丹枫落”营造出清寒萧瑟、静谧无声的气氛,又以“争渡行人簇晚沙”展现人多繁忙的动态场景,形成“静”与“闹”的对比;在色彩上,“菰叶蘋花飞白鸟”呈现素淡的绿白色彩,“一张红锦夕阳斜”则以浓烈的暗红与之对照,且句内山、水的青碧色与枫叶红也相互映衬。全诗以深秋为核心,四句如四幅独立图画,又彼此联系,组成一幅绚烂的深秋江晚画卷。通过气氛与色彩上的对比、衬托,体现出画面的丰富层次,表达了作者宦游他乡的思归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山寒江冷丹枫落”以“寒”“冷”的触觉与“丹枫”的视觉形成冷暖反差,叠加“山、江、枫”三重意象,凸显深秋萧瑟又明艳的矛盾美感。比喻:“一张红锦夕阳斜”将晚霞喻为铺展天际的红色锦缎,瑰丽奇想中暗藏时光流逝之叹,绚烂图景反衬诗人宦游孤寂。
3. 分段赏析
首句“山寒江冷丹枫落”,以简洁的笔触点明时令,通过“山寒”“江冷”“丹枫落”等意象,勾勒出深秋特有的萧瑟景象。寒冷的山峦、冰冷的江水,再加上纷纷飘落的红色枫叶,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季节的变化。次句“争渡行人簇晚沙”交代时间为傍晚。“晚”字所指,从末句“夕阳斜”可得以印证,同时在前两句中也早有含蓄暗示。若为夜晚,飘落的枫叶难以辨其红色;而行人争相渡江的场景,通常也只出现在暮色将临的傍晚时分。第三句“菰叶蘋花飞白鸟”,诗人将视野从近景扩展到江边更广阔的区域。目光从浅水中的菰草、蘋花,延伸到远处,只见白色的水鸟在天空中上下翻飞,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与生机。第四句“一张红锦夕阳斜”则是顺理成章的延伸。诗人注视着飞翔的白鸟,视线被引向远方,此时映入眼帘的是西斜的夕阳,漫天晚霞犹如一张绚丽的红色锦缎,整个画面色彩鲜明,意境优美。
4. 作品点评
此诗摄深秋江暮之景:夕晖倾泻,漫天云霞若赤锦垂天;江风卷落丹枫,数点白鹭惊飞。暮色苍茫间,渡口人潮喧攘,争相簇拥于沙滩待舟归岸。寒山、冷江、赤枫、白沙、斜阳,诸般意象于明艳与萧瑟间碰撞,绘就一幅壮丽而孤寂的秋江晚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