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筑阁见平川":靠着樊山筑起高阁俯瞰平川,
"夜阑箕斗插屋椽":夜深时分箕宿斗宿好像插入屋椽。
# 箕斗:二十八星宿之二。
"我来名之意适然":我来给这阁取名含意适然。
"老松魁梧数百年":老松树高大已生长了几百年,
"斧斤所赦今参天":被刀斧赦免它们如今高参天。
"风鸣娲皇五十弦":风过松林弹奏出女娲瑟上的五十弦,
# 五十弦:指瑟。,娲皇:女娲。
"洗耳不须菩萨泉":洗耳不须来到菩萨泉。
# 菩萨泉:在武昌西山寺。,洗耳:用古代高士许由事。
"嘉二三子甚好贤":夸赞你们几位很好贤,
"力贫买酒醉此筵":财力不充还买酒共醉此筵。
"夜雨鸣廊到晓悬":夜雨在走廊作响天亮还挂在檐前,
"相看不归卧僧毡":相看不回躺卧在僧毡。
"泉枯石燥复潺湲":泉枯石燥雨后又见溪流潺没,
"山川光辉为我妍":山川光辉为我媚妍。
"野僧早饥不能饘":野寺僧人因为天早连稀饭都不能撒,
# 饘:厚粥,此作动词。
"晓见寒溪有炊烟":清早看见塞溪上升起了炊烟。
# 寒溪:在西山。
"东坡道人已沉泉":东坡道人已沉埋在黄泉,
# 沉泉:指辞世。,东坡:苏轼号东坡。
"张侯何时到眼前":张侯不知何时来到我眼前。
# 张侯:张耒,时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黄州与鄂州隔江相对。
"钓台惊涛可昼眠":钓台的惊涛可白天眠,
# 钓台:在长江边,孙权常饮其上。
"怡亭看篆蛟龙缠":怡亭的篆书如蛟龙缠。
# 蛟龙缠:形容篆书的笔势。,怡亭:在江中小岛上。
"安得此身脱拘挛":怎能使此身摆脱尘俗的束缚,
# 拘挛:束缚。
"舟载诸友长周旋":小船载着诸位友人长周旋。
# 周旋:来往,交游。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纪游抒怀诗。借松风阁依山傍壑、古木环绕的景致及雨后泉流、山色光影等景象,写出了游览所见的秀丽风光,抒发了对故人已逝、自身贬谪的怅惘之情。
2. 写作手法
双关:“洗耳不须菩萨泉”一句中,“洗耳”一词运用双关手法。既实指用泉水清洗耳朵,契合字面之意;又暗喻以禅理净化心灵,摆脱尘世烦恼。“菩萨泉”本是武昌西山寺泉水,此处关联“洗耳”,巧妙地将自然之泉与精神洗涤相融合,表达出诗人追求心灵纯净、超脱世俗的心境。联想:由“洗耳不须菩萨泉”一句,诗人从现实中的泉水洗耳,自然联想到以禅理净化自我的精神层面。“洗耳”本是身体的清洁行为,却触发诗人联想到心灵的涤荡,将具体的泉水与抽象的禅意相勾连。这种联想巧妙地将自然物象与禅宗思想相融合,体现出诗人在山水之间感悟佛性,从寻常事物中升华出对精神境界追求的哲思,使诗句蕴含更丰富的内涵。借景抒情:诗中“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诗人描绘出依山而建的楼阁及阁外平川、夜空中的星宿等景象,营造出壮阔又静谧的氛围,借此抒发内心的适然愉悦。“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借松涛之声如女娲瑟音的美妙之景,抒发诗人在自然清音中涤荡心胸、抛却烦恼的超脱之情。情景交融:“夜雨鸣廊到晓悬”以雨落廊檐的声响与雨线悬挂的视觉画面,烘托诗人与友醉卧僧毡的闲适,雨景的清寂与人物的适然交融;“泉枯石燥复潺湲,山川光辉为我妍”借雨后泉流复涌、山川焕发光彩,暗喻诗人在自然生机中感受到的心灵慰藉,将山水之妍与内心的愉悦浑然一体,景中含情,情因景显。
3. 分段赏析
“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两句从大处着墨,描绘松风阁的地理位置与夜间景象。松风阁依山而建,站在阁中视野开阔,可将广袤的平川尽收眼底;夜深时分,星斗低垂,仿佛插入屋椽之间,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又静谧深邃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宏阔的基调,同时也暗含诗人开阔的胸襟。“我来名之意适然”一句简洁而直白,诗人点明自己为阁命名“松风”的缘由。“意适然”三字,既道出此地景色与诗人心境的契合,也体现出诗人在此处获得的闲适惬意之感,自然地引出后文对阁周景致的详细描绘,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聚焦阁旁古松,描绘其历经数百年岁月,依然身形魁梧、高耸入云。“斧斤所赦”堪称奇思妙语,一个“赦”字赋予老松劫后余生的传奇色彩,既写当年伐木者刀下留情,老松才有今日雄姿,也隐喻着劫后余生的诗人如老松一般,有着高峻不屈的傲骨,借物抒情,巧妙自然。“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运用丰富的想象与巧妙的用典。将松涛声比作女娲弹奏的五十弦瑟乐,生动展现松风的美妙动听;“洗耳不须菩萨泉”化用武昌西山寺泉水典故,“洗耳”一语双关,既指泉水洗耳,又暗喻用禅理净化自我。而“不须”二字翻进一层,强调山水之清音比泉水更能启迪心灵,能让人抛却人间烦恼,使精神得到升华,体现出诗人禅宗信徒的身份,契合禅宗从自然与人生中体验佛性的主张。“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插入人物活动,描绘诗人与几位友人相聚的场景。诗人称赞友人们重贤德,即便生活清贫,仍设法买酒设宴款待自己,凸显出友人之间真挚深厚的情谊。这一描写使自然之景融入人情之美,让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立体,也为后文的抒情埋下伏笔。“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细腻地刻画了山中夜雨的壮丽奇景与人物状态。“夜雨鸣廊”生动地描摹出雨打长廊、声响回荡的情景,“到晓悬”则写出夜雨连绵不绝,持续至天明。众人醉卧僧毡,彼此相看,却都不愿归去,既展现出夜雨的磅礴与绵长,又体现出友人相聚时闲适自在、陶醉于山水之间的状态,使自然美与人情美交融在一起。“泉枯石燥复潺湲,山川光辉为我妍”描绘雨后的生机景象。原本因干旱而枯竭的泉水重新潺潺流淌,山川也仿佛因雨水的滋润而焕发出夺目光彩,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山川情感,仿佛山川都在为自己而展现出最美的姿态,生动地展现出雨后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画面,进一步体现出诗人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适然愉悦之情。“野僧旱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在写景中融入生活气息。诗人描绘山中野僧因干旱饥荒难以饱腹,但在清晨的寒溪旁仍升起炊烟的场景,以质朴的笔触勾勒出山间生活的真实状况,在宏大的山水画卷中增添了人间烟火气,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元。“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笔锋一转,由景入情。诗人在此深切怀念已经去世的苏轼,同时期盼正受贬谪、即将赴黄州的张耒能早日到来。苏轼曾谪居黄州,与武昌隔江相对,留下诸多足迹;张耒也多次谪居黄州,此次更是因悼念苏轼而遭贬。诗人对两位友人的思念,既饱含着对过往情谊的珍视,也流露出因现实境遇而产生的孤寂之感,将情感从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引向对人生际遇的感慨。“钓台惊涛可昼眠,怡亭看篆蛟龙缠”通过想象描绘出两幅令人向往的画面。诗人设想在钓台听着惊涛骇浪安然昼眠,于怡亭观赏李阳冰篆书铭文,那蜿蜒的笔画如同蛟龙盘缠。这两处都是武昌江上的胜地,诗人借此表达对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友情与山水之间摆脱现实的拘束,沉浸于美好的自然与人文景致之中。“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以感叹兼疑问的语气作结,直抒胸臆。“安得”一词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挣脱现实束缚的渴望,希望能与友人同舟共济,四处游历、长久相伴。此句既展现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无限憧憬,又透露出因现实无奈而产生的疑虑与怅惘,感慨深沉,余韵悠长,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饱满,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4. 作品点评
就意境、章法而言,此诗受韩愈《山石》影响。两诗均写夜宿山寺,于记叙中写景,展现景物在时间推移中的移步换形。山雨、松林及雨后溪流潺湲等景物为两诗共有,光线晦明变化亦相通,结尾皆抒发向往之情。然黄庭坚此诗将场景集中于“夜阑”至拂晓阶段,借深夜山景渲染超尘离世氛围,其他情节多用逆挽手法交代。如开头先写阁夜所见,接着“我来名之”一句逆挽,对交游作补充交代,松风之后“嘉二三子”二句又是逆挽,至此才点明与友人同游,继而转写夜宿赏雨。如此写法,省去流水账式交代,笔势腾挪转折,叙写游踪具曲折掩映之致。此诗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属“柏梁体”,有累累若贯珠之妙。
# 后半直叙,却能扫人凡言,自撰奇重之语。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上一篇:宋·徐照《题赵运管吟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