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āng
sōng
fēng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3
shān
zhù
jiàn
píng
chuān
lán
dǒu
chā
chuán
lái
míng
zhī
shì
rán
lǎo
sōng
kuí
shù
bǎi
nián
jīn
suǒ
shè
jīn
cān
tiān
fēng
míng
huáng
shí
xián
ěr
quán
jiā
èr
sān
shèn
hào
xián
pín
mǎi
jiǔ
zuì
yán
míng
láng
dào
xiǎo
xuán
xiāng
kàn
guī
sēng
zhān
quán
shí
zào
chán
yuán
shān
chuān
guāng
huī
wèi
yán
sēng
zǎo
néng
zhān
xiǎo
jiàn
hán
yǒu
chuī
yān
dōng
dào
rén
chén
quán
zhāng
hóu
shí
dào
yǎn
qián
diào
tái
jīng
tāo
zhòu
mián
tíng
kàn
zhuàn
jiāo
lóng
chán
ān
shēn
tuō
luán
zhōu
zài
zhū
yǒu
cháng
zhōu
xuán

译文

靠着樊山筑起高阁俯瞰平川,夜深时分箕宿斗宿好像插入屋椽。我来给这阁取名含意适然。老松树高大已生长了几百年,被刀斧赦免它们如今高参天。风过松林弹奏出女娲瑟上的五十弦,洗耳不须来到菩萨泉。夸赞你们几位很好贤,财力不充还买酒共醉此筵。夜雨在走廊作响天亮还挂在檐前,相看不回躺卧在僧毡。泉枯石燥雨后又见溪流潺没,山川光辉为我媚妍。野寺僧人因为天早连稀饭都不能撒,清早看见塞溪上升起了炊烟。东坡道人已沉埋在黄泉,张侯不知何时来到我眼前。钓台的惊涛可白天眠,怡亭的篆书如蛟龙缠。怎能使此身摆脱尘俗的束缚,小船载着诸位友人长周旋。

逐句剖析

"依山筑阁见平川":靠着樊山筑起高阁俯瞰平川,

"夜阑箕斗插屋椽":夜深时分箕宿斗宿好像插入屋椽。

# 箕斗:二十八星宿之二。

"我来名之意适然":我来给这阁取名含意适然。

"老松魁梧数百年":老松树高大已生长了几百年,

"斧斤所赦今参天":被刀斧赦免它们如今高参天。

"风鸣娲皇五十弦":风过松林弹奏出女娲瑟上的五十弦,

# 五十弦:指瑟。,娲皇:女娲。

"洗耳不须菩萨泉":洗耳不须来到菩萨泉。

# 菩萨泉:在武昌西山寺。,洗耳:用古代高士许由事。

"嘉二三子甚好贤":夸赞你们几位很好贤,

"力贫买酒醉此筵":财力不充还买酒共醉此筵。

"夜雨鸣廊到晓悬":夜雨在走廊作响天亮还挂在檐前,

"相看不归卧僧毡":相看不回躺卧在僧毡。

"泉枯石燥复潺湲":泉枯石燥雨后又见溪流潺没,

"山川光辉为我妍":山川光辉为我媚妍。

"野僧早饥不能饘":野寺僧人因为天早连稀饭都不能撒,

# 饘:厚粥,此作动词。

"晓见寒溪有炊烟":清早看见塞溪上升起了炊烟。

# 寒溪:在西山。

"东坡道人已沉泉":东坡道人已沉埋在黄泉,

# 沉泉:指辞世。,东坡:苏轼号东坡。

"张侯何时到眼前":张侯不知何时来到我眼前。

# 张侯:张耒,时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黄州与鄂州隔江相对。

"钓台惊涛可昼眠":钓台的惊涛可白天眠,

# 钓台:在长江边,孙权常饮其上。

"怡亭看篆蛟龙缠":怡亭的篆书如蛟龙缠。

# 蛟龙缠:形容篆书的笔势。,怡亭:在江中小岛上。

"安得此身脱拘挛":怎能使此身摆脱尘俗的束缚,

# 拘挛:束缚。

"舟载诸友长周旋":小船载着诸位友人长周旋。

# 周旋:来往,交游。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武昌松风阁》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七言古诗。诗的前七句描绘松风阁依山傍壑、古木环绕的景致,因松风入耳能荡涤尘嚣,故而得名。中间八句叙述游览松风阁、设筵宴饮,以及从夜晚到清晨的所见,展现雨后泉流、山色光影、炊烟缭绕的秀丽风光。最后六句转为抒情,感叹故人已逝、自身贬谪,无人倾诉心事,流露出无限怅惘。全诗意境开阔,笔触老练自然,尽显“平淡如山高水涤”的艺术造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黄庭坚在经历了黔州、戎州"万死投荒,一身吊影"的贬谪岁月后,于崇宁元年(1102年)赴任太平州知州。然而仅九日便遭罢免,只得流寓鄂州。此诗便作于同年九月途经武昌之际。此时的诗人虽前途渺茫,凶吉未卜——次年便再贬宜州,但历经沧桑后,其心境已臻超然淡泊之境。他转而深研佛理与《庄子》,以哲学智慧应对人生逆境,正如其所言:"古之人不得躬行于高明之势,则心亨于寂寞之宅。功名之途不能使万夫举首,则言行之实必能与日月争光。"这段话生动展现了黄庭坚在政治挫折中淬炼出的精神境界——当无法在仕途施展抱负时,便在心灵世界寻求超脱;当功名之路受阻时,便以人格光辉与天地相映。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纪游抒怀诗。借松风阁依山傍壑、古木环绕的景致及雨后泉流、山色光影等景象,写出了游览所见的秀丽风光,抒发了对故人已逝、自身贬谪的怅惘之情。

2. 写作手法

双关:“洗耳不须菩萨泉”一句中,“洗耳”一词运用双关手法。既实指用泉水清洗耳朵,契合字面之意;又暗喻以禅理净化心灵,摆脱尘世烦恼。“菩萨泉”本是武昌西山寺泉水,此处关联“洗耳”,巧妙地将自然之泉与精神洗涤相融合,表达出诗人追求心灵纯净、超脱世俗的心境。联想:由“洗耳不须菩萨泉”一句,诗人从现实中的泉水洗耳,自然联想到以禅理净化自我的精神层面。“洗耳”本是身体的清洁行为,却触发诗人联想到心灵的涤荡,将具体的泉水与抽象的禅意相勾连。这种联想巧妙地将自然物象与禅宗思想相融合,体现出诗人在山水之间感悟佛性,从寻常事物中升华出对精神境界追求的哲思,使诗句蕴含更丰富的内涵。借景抒情:诗中“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诗人描绘出依山而建的楼阁及阁外平川、夜空中的星宿等景象,营造出壮阔又静谧的氛围,借此抒发内心的适然愉悦。“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借松涛之声如女娲瑟音的美妙之景,抒发诗人在自然清音中涤荡心胸、抛却烦恼的超脱之情。情景交融:“夜雨鸣廊到晓悬”以雨落廊檐的声响与雨线悬挂的视觉画面,烘托诗人与友醉卧僧毡的闲适,雨景的清寂与人物的适然交融;“泉枯石燥复潺湲,山川光辉为我妍”借雨后泉流复涌、山川焕发光彩,暗喻诗人在自然生机中感受到的心灵慰藉,将山水之妍与内心的愉悦浑然一体,景中含情,情因景显。

3. 分段赏析

“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两句从大处着墨,描绘松风阁的地理位置与夜间景象。松风阁依山而建,站在阁中视野开阔,可将广袤的平川尽收眼底;夜深时分,星斗低垂,仿佛插入屋椽之间,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又静谧深邃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宏阔的基调,同时也暗含诗人开阔的胸襟。“我来名之意适然”一句简洁而直白,诗人点明自己为阁命名“松风”的缘由。“意适然”三字,既道出此地景色与诗人心境的契合,也体现出诗人在此处获得的闲适惬意之感,自然地引出后文对阁周景致的详细描绘,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聚焦阁旁古松,描绘其历经数百年岁月,依然身形魁梧、高耸入云。“斧斤所赦”堪称奇思妙语,一个“赦”字赋予老松劫后余生的传奇色彩,既写当年伐木者刀下留情,老松才有今日雄姿,也隐喻着劫后余生的诗人如老松一般,有着高峻不屈的傲骨,借物抒情,巧妙自然。“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运用丰富的想象与巧妙的用典。将松涛声比作女娲弹奏的五十弦瑟乐,生动展现松风的美妙动听;“洗耳不须菩萨泉”化用武昌西山寺泉水典故,“洗耳”一语双关,既指泉水洗耳,又暗喻用禅理净化自我。而“不须”二字翻进一层,强调山水之清音比泉水更能启迪心灵,能让人抛却人间烦恼,使精神得到升华,体现出诗人禅宗信徒的身份,契合禅宗从自然与人生中体验佛性的主张。“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插入人物活动,描绘诗人与几位友人相聚的场景。诗人称赞友人们重贤德,即便生活清贫,仍设法买酒设宴款待自己,凸显出友人之间真挚深厚的情谊。这一描写使自然之景融入人情之美,让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立体,也为后文的抒情埋下伏笔。“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细腻地刻画了山中夜雨的壮丽奇景与人物状态。“夜雨鸣廊”生动地描摹出雨打长廊、声响回荡的情景,“到晓悬”则写出夜雨连绵不绝,持续至天明。众人醉卧僧毡,彼此相看,却都不愿归去,既展现出夜雨的磅礴与绵长,又体现出友人相聚时闲适自在、陶醉于山水之间的状态,使自然美与人情美交融在一起。“泉枯石燥复潺湲,山川光辉为我妍”描绘雨后的生机景象。原本因干旱而枯竭的泉水重新潺潺流淌,山川也仿佛因雨水的滋润而焕发出夺目光彩,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山川情感,仿佛山川都在为自己而展现出最美的姿态,生动地展现出雨后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画面,进一步体现出诗人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适然愉悦之情。“野僧旱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在写景中融入生活气息。诗人描绘山中野僧因干旱饥荒难以饱腹,但在清晨的寒溪旁仍升起炊烟的场景,以质朴的笔触勾勒出山间生活的真实状况,在宏大的山水画卷中增添了人间烟火气,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元。“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笔锋一转,由景入情。诗人在此深切怀念已经去世的苏轼,同时期盼正受贬谪、即将赴黄州的张耒能早日到来。苏轼曾谪居黄州,与武昌隔江相对,留下诸多足迹;张耒也多次谪居黄州,此次更是因悼念苏轼而遭贬。诗人对两位友人的思念,既饱含着对过往情谊的珍视,也流露出因现实境遇而产生的孤寂之感,将情感从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引向对人生际遇的感慨。“钓台惊涛可昼眠,怡亭看篆蛟龙缠”通过想象描绘出两幅令人向往的画面。诗人设想在钓台听着惊涛骇浪安然昼眠,于怡亭观赏李阳冰篆书铭文,那蜿蜒的笔画如同蛟龙盘缠。这两处都是武昌江上的胜地,诗人借此表达对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友情与山水之间摆脱现实的拘束,沉浸于美好的自然与人文景致之中。“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以感叹兼疑问的语气作结,直抒胸臆。“安得”一词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挣脱现实束缚的渴望,希望能与友人同舟共济,四处游历、长久相伴。此句既展现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无限憧憬,又透露出因现实无奈而产生的疑虑与怅惘,感慨深沉,余韵悠长,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饱满,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4. 作品点评

就意境、章法而言,此诗受韩愈《山石》影响。两诗均写夜宿山寺,于记叙中写景,展现景物在时间推移中的移步换形。山雨、松林及雨后溪流潺湲等景物为两诗共有,光线晦明变化亦相通,结尾皆抒发向往之情。然黄庭坚此诗将场景集中于“夜阑”至拂晓阶段,借深夜山景渲染超尘离世氛围,其他情节多用逆挽手法交代。如开头先写阁夜所见,接着“我来名之”一句逆挽,对交游作补充交代,松风之后“嘉二三子”二句又是逆挽,至此才点明与友人同游,继而转写夜宿赏雨。如此写法,省去流水账式交代,笔势腾挪转折,叙写游踪具曲折掩映之致。此诗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属“柏梁体”,有累累若贯珠之妙。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后半直叙,却能扫人凡言,自撰奇重之语。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徐照《题赵运管吟篷》

下一篇:宋·林同《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王僧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