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ùn
zhōng
shuǐ
xiān
huā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3
jiè
shuǐ
kāi
huā
shuǐ
chén
wèi
wéi
àn
xiāng
dào
zhǐ
hán
méi
hǎo
zhī

译文

水仙花只要有水就能开花可称得上一奇,它骨如沉香肌如碧玉。暗香已经远远超过了酴醾,比起寒梅只是缺少好枝。

逐句剖析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仙花只要有水就能开花可称得上一奇,

# 自一:一作“亦自”。

"水沈为骨玉为肌":它骨如沉香肌如碧玉。

# 水沈:即水沉,沉香木。水:一作“冰”。

"暗香已压酴醾倒":暗香已经远远超过了酴醾,

# 酴醾:蔷薇科春尽开花,花单生,重瓣,白色或浅黄色,甚美丽。本酒名。以花颜色似之,故取以为名。,暗香已:一作“寒香自”。暗香:犹幽香。

"只比寒梅无好枝":比起寒梅只是缺少好枝。

# 寒:一作“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其一)》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借水仙花之咏,寓含了对作者身世的深切感慨。此诗描绘了水仙花的卓越品质,它依水而生,绽放花朵,展现出一种高雅淡泊、清新脱俗的气质。诗人巧妙运用比喻与对比的修辞手法,细腻勾勒出水仙花的内在精神与独特性格,从而强调了它那幽远芬芳与温婉柔美。整首诗意境深远,寓意委婉而不失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其一)》由宋代诗人黄庭坚所创作的。水仙花在中国已有超过千年的栽培历史,自宋代、元代起,赞美水仙的诗篇逐渐增多,其中黄庭坚是最早且创作数量最多的诗人之一。公元1101年,即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黄庭坚结束了在四川长达六年的贬谪生涯,穿越三峡后,在荆州(现今的湖北江陵)逗留了一段时间,期间与荆州知州马珹(字中玉)频繁进行诗文往来。这首关于水仙的诗便诞生于那一年的冬季。据张邦基所著的《墨庄漫录》记载,黄庭坚在荆州居住时,曾对邻居家一位风姿绰约、美丽动人的女子赞赏有加,然而该女子最终被许配给了街巷中的贫户。黄庭坚因此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水仙花为题的咏物诗。诗中巧妙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生动描绘了水仙花的精神气质和独特个性。诗人并未过多着墨于水仙花的仙姿绰约,因此形象的描绘并不突出;相反,他更注重展现水仙花那别具一格的性格特征,故而着重突出了其幽雅的芬芳和柔美的风姿。

2. 写作手法

比喻:“水沉为骨玉为肌”,诗人连用两个比喻,将水仙花的茎比作沉香,将花瓣比作美玉,形象地描绘了水仙花晶莹澄澈、高雅脱俗的特质。对比:“暗香已压酴醾倒”,诗人将水仙花的幽香与酴醾花的香气进行对比,突出了水仙花香气的浓郁和独特。“只比寒梅无好枝”,诗人将水仙花与梅花进行对比,虽然两者都色白香幽,但梅花迎风斗雪,傲然挺立,而水仙花则显得更为柔弱、柔美,没有梅花那样横斜的枝条。通过对比,诗人进一步凸显了水仙花的阴柔之美。烘托:“暗香已压酴醾倒”,不直接描写水仙香气如何,而是通过说其香气能压倒酴醾,从侧面烘托出水仙暗香的浓郁,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 分段赏析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沈为骨玉为肌”开篇点明水仙花借水而生、开花的奇特之处,这是其区别于其他花卉的显著特征,接着用比喻的手法,以沉香木为骨、玉为肌来形容水仙的质地,展现出其晶莹剔透、清雅高洁的形象,为后文对水仙其他特点的描写奠定了基础。“暗香已压酴醾倒,只比寒梅无好枝”先写水仙的暗香,通过与酴醾对比,突出其香气浓郁,“压倒”一词有力地表现了水仙香气的优势。然后将水仙与寒梅相比,指出水仙与寒梅虽有相似之处(冲寒开放、色白香幽),但性格迥异,寒梅坚强,水仙柔弱,“无好枝”体现了水仙的阴柔之美,进一步深化了水仙的形象和性格特点,使读者对水仙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4. 作品点评

这首咏物诗,必得形神俱全方为上品。仅仅描绘形貌,不过浅层之美罢了;唯有能够传达出神韵、蕴含着深意,才能展现出高层次的美。此诗意境悠远,风韵别具一格,实乃咏水仙之绝佳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苏、黄又有咏花诗,旨托物以寓意,此格尤新奇,前人未之有也。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七

# 第水仙花初不在水中生,虽欲形容水字,却反成语病。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克庄《卜算子·风汉闲中做》

下一篇:宋·无名氏《一寸金·一不轻师慢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