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ǎo
guò
zào
kǒu
lǐng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3
jīng
tān
yǒu
máng
xiǎo
pān
jué
dèng
gèng
jìn
dāng
zhōu
zāo
zhàng
rén
wéi
qīng
tiān
xiǎo
fāng
bàn
shì
gōng
míng
lèi
píng
shēng
dào
jiǔ
yáng
cháng
shí
shàng
dào
méi
huā
lǐng
běi
wàng
luó
fēng
bàn
diǎn
cāng

译文

夜晚匆忙地渡过那令人心惊胆战的险滩,究竟是在忙些什么呢?清晨又要去攀登那极其陡峭的石级,这实在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精力去承受啊。周围都是碧绿的山峰,在这一片区域里看不到任何人的踪迹,那被群山环绕的天空,看起来就像是被框在一个小小的册页里的方形一样。我这半生所追求的功名,如今看来就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我这一生所走过的道路,就像那九曲十八弯的羊肠小道一样,充满了曲折和坎坷。什么时候才能登上那梅花岭呢?到那时向北眺望,也许只能看到螺峰那小小的一点青色了。

逐句剖析

"夜渡惊滩有底忙":夜晚匆忙地渡过那令人心惊胆战的险滩,究竟是在忙些什么呢?

"晓攀绝磴更禁当":清晨又要去攀登那极其陡峭的石级,这实在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精力去承受啊。

"周遭碧嶂无人迹":周围都是碧绿的山峰,在这一片区域里看不到任何人的踪迹,

"围入青天小册方":那被群山环绕的天空,看起来就像是被框在一个小小的册页里的方形一样。

"半世功名一鸡肋":我这半生所追求的功名,如今看来就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平生道路九羊肠":而我这一生所走过的道路,就像那九曲十八弯的羊肠小道一样,充满了曲折和坎坷。

"何时上到梅花岭":什么时候才能登上那梅花岭呢?

"北望螺峰半点苍":到那时向北眺望,也许只能看到螺峰那小小的一点青色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晓过皂口岭》由南宋杨万里所作。此诗描绘其赴广东任职途中经历,通过夜渡惊滩、晓攀绝磴,尽显旅途艰辛;周遭无人的碧嶂与被围的青天,营造孤寂氛围;借“鸡肋”“九羊肠”的比喻,抒发半世功名无成、人生道路坎坷的感慨。写作上,运用设问、比喻、借景抒情等手法,各联层层递进,从旅途见闻过渡到人生思考。开篇以设问起笔,引发对行程的思考;颔联借景抒情;颈联巧用比喻感慨人生;尾联虚实结合,流露对未来的期待。该诗语言质朴却情感真挚,生动展现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复杂心境,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晓过皂口岭》由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淳熙七年(1180年),杨万里赴广东任职,途中经过皂口。他夜渡惊滩,又于清晨攀登皂口岭陡峭石径,途中目睹周遭碧嶂无人、青天如被围于小册页的景象。彼时,他回顾自身经历,半世功名恰似鸡肋,人生道路亦曲折如九羊肠。这些旅途见闻与人生感慨触动了他,于是写下此诗,既记录行程与所见所感,也借景抒情,抒发对功名的看法以及对未来的复杂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设问:“夜渡惊滩有底忙”以设问的方式,提出对自己匆忙夜渡行为的疑问,引发读者思考,也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对自身行为和人生的反思基调。夸张:“晓攀绝磴更禁当”中的“绝磴”运用了夸张手法,极力渲染了石径的陡峭难行,突出了旅途的艰难程度。借景抒情:“周遭碧嶂无人迹,围入青天小册方”通过描写四周无人的碧嶂和被围如小册页的青天,营造出荒僻、压抑的氛围,借此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压抑之感。比喻:“半世功名一鸡肋,平生道路九羊肠”中,把“半世功名”比作“鸡肋”,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自己半生功名无实际价值的失望与无奈;将“平生道路”比作“九羊肠”,生动地写出了人生道路的曲折坎坷。虚实结合:“何时上到梅花岭,北望螺峰半点苍”中,“何时上到梅花岭”是实写诗人对即将到达的行程目标的期盼,“北望螺峰半点苍”则是虚写,是诗人想象登上梅花岭后北望所见之景,通过虚实结合,拓展了诗歌的意境,表达出对未来的憧憬。用典:“半世功名一鸡肋”,这里运用了“鸡肋”的典故,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曹操攻打汉中时,久攻不下,想要退兵又怕被人耻笑,这时军中主将夏侯惇来问夜间口令,曹操随口说“鸡肋”。杨修听到后,便开始收拾行装,众人问其原因,杨修说:“夫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杨万里在此处用“鸡肋”来形容自己的半世功名,表达了对自己半生追求功名却收获寥寥、感到功名利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复杂情感。

2. 分段赏析

首联:“夜渡惊滩有底忙,晓攀绝磴更禁当”,开篇诗人以自我追问起笔,“夜渡惊滩有底忙”,在夜色笼罩下,强行渡过那波涛汹涌、令人胆寒的险滩,“惊”字点出滩涂的危险,而“有底忙”则流露出对自己这般匆忙奔波的困惑与无奈。紧接着,“晓攀绝磴更禁当”,天刚破晓,又要攀爬那陡峭至极的石径,“绝磴”突出路途艰险,“更禁当”强调这种艰难远超常人承受,诗人连续展现夜渡与晓攀两个场景,直白地描绘出旅途的艰辛,为全诗奠定了疲惫、艰辛的情感基调,也引发读者对其匆匆行程背后缘由的好奇。颔联:“周遭碧嶂无人迹,围入青天小册方”,视角一转,诗人将笔触伸向周围环境。“周遭碧嶂无人迹”,放眼望去,四周皆是郁郁葱葱、连绵起伏的青山,却不见一丝人迹,营造出一种荒僻、清幽的氛围,在这寂静之中,诗人的孤独感悄然滋生。“围入青天小册方”,群山环绕,抬头仰望,那片被山峦围拢的青天,好似被框在小小的册页之中,形象地描绘出空间的逼仄与视野的受限,从侧面烘托出旅途的闭塞与诗人内心的压抑,同时,这清幽的自然景色也为下文诗人的感慨提供了背景。颈联:“半世功名一鸡肋,平生道路九羊肠”,此联由旅途实景转入对人生的感慨。“半世功名一鸡肋”,诗人回顾自己大半生追求功名的历程,将其比作“鸡肋”,用曹操对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典故,精准地表达出对自身功名成就的失望与迷茫,半生努力换来的不过是这般尴尬的境地。“平生道路九羊肠”,把自己的人生道路比作九曲回肠的羊肠小道,极言其坎坷曲折,充满了无数艰难险阻,饱含着对人生多舛的深深喟叹,这两句是诗人对过往人生的深刻反思,情感沉郁,也是全诗的情感核心。尾联:“何时上到梅花岭,北望螺峰半点苍”,在抒发人生感慨后,诗人笔锋又回到当下行程,“何时上到梅花岭”,“何时”二字流露出对到达目的地的急切期盼,梅花岭既是实际行程中的下一个目标,也象征着诗人渴望摆脱当下困境、开启新征程的愿景。“北望螺峰半点苍”,想象登上梅花岭后,向北眺望,只见螺峰在远处呈现出一抹苍色,以远景作结,在空间上拓展了诗歌意境,给人以悠远之感,也在情感上留下一丝对未来的憧憬,在历经艰辛与感慨后,诗人仍怀揣着对前路风景的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赵蕃《花屿》

下一篇:宋·苏轼《杭州牡丹开时,仆犹在常、润,周令作诗见寄,次其韵,复次一首送赴阙(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