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án
nián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cán
nián
guāng
jǐng
qīn
qīn
bǐng
jiāng
cūn
yàn
shēn
xīn
mài
shú
shí
cán
shàng
wǎn
yīng
chù
liǔ
chéng
yīn
duǎn
qíng
guān
shū
yǎn
jiàn
kōng
huái
怀
guó
xīn
wéi
yǒu
yún
shān
chà
zhàng
shuí
bàn
yōu
xún

译文

晚年时光匆匆流逝,如骏马疾驰般迅疾,隐居江边村落,从不嫌其偏僻幽深。新麦成熟之际,春蚕爬上簇架结茧,黄莺啼鸣之处,柳树已茂密成荫。矮小的灯架,已辜负我昏花的老眼,孤独的剑白白怀有报国的雄心。​​唯有云绕山峦的景致,还算能带来些许快乐,拄着藜木手杖,谁愿伴我探寻幽静之地?

逐句剖析

"残年光景易骎骎":晚年时光匆匆流逝,如骏马疾驰般迅疾,

# 易骎骎:轻易地迅速流逝。骎骎,马飞驰貌,引申为飞快,疾速。,光景:时光。

"屏迹江村不厌深":隐居江边村落,从不嫌其偏僻幽深。

# 深:深幽,幽僻。,厌:满足。,屏迹:隐居之意。屏,退避,隐迹。

"新麦熟时蚕上簇":新麦成熟之际,春蚕爬上簇架结茧,

# 蚕上簇:让蚕借以作茧的麦秸丛。

"晚莺啼处柳成阴":黄莺啼鸣之处,柳树已茂密成荫。

"短檠已负观书眼":矮小的灯架,已辜负我昏花的老眼,

# 檠:矫正弓弩的器具。

"孤剑空怀许国心":孤独的剑白白怀有报国的雄心。

"惟有云山差可乐":​​唯有云绕山峦的景致,还算能带来些许快乐,

# 差可:尚可,略可。

"杖藜谁与伴幽寻":拄着藜木手杖,谁愿伴我探寻幽静之地?

# 幽寻:即寻幽。,杖藜:拄着藜茎制作的手杖。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残年》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直抒时光飞逝、深居江村的孤寂,颔联以“新麦熟”“蚕上簇”“晚莺啼”“柳成阴”等田园意象,反衬出诗人身处闲适却心怀忧思的复杂心境,颈联通过“短檠负眼”“孤剑许国”的对比,凸显年老目衰的无奈与报国无门的悲愤,尾联以云山可乐却无人相伴的诘问,深化了烈士暮年的苍凉。诗中“骎骎”“空怀”“谁与”等词,强化了岁月匆迫、理想成空的沉痛,而田园风光的恬淡与壮志难酬的苦闷形成深刻反差,体现了陆游至老不渝的爱国热忱与生命韧性,展现了其晚年诗歌沉郁深挚的艺术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于嘉定二年(1209)春创作于山阴,时年陆游八十五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感怀诗,诗中表现了作者晚年无缘杀敌报国,转而投身农事、读书与寻幽探胜的生活,眼见岁月匆匆流逝的无奈,字里行间透露着郁郁不得志的哀愁。

2. 分段赏析

首联“残年光景易骎骎,屏迹江村不厌深​”以“残年”开篇,直点暮年心境。“骎骎”形容时光飞逝,凸显诗人对生命流逝的紧迫,“屏迹江村”写隐居之态,“不厌深”则深化了甘于远离尘嚣的孤寂选择。​​颔联“新麦熟时蚕上簇,晚莺啼处柳成阴”借农事与自然意象勾勒江村闲居图景。“新麦熟”“蚕上簇”展现初夏丰收的生机,“晚莺啼”“柳成阴”以声形结合渲染静谧氛围。诗人看似沉醉田园之乐,实则暗藏对比,农桑有序反衬自身抱负的落空,乐景中隐见哀情。​​颈联“短檠已负观书眼,孤剑空怀许国心”由外物转向内心矛盾。“短檠”(矮灯)象征苦读生涯,“负观书眼”直言老眼昏花、读书无望,“孤剑”喻抗金壮志,“空怀”二字道尽报国无门的悲愤。​​尾联“惟有云山差可乐,杖藜谁与伴幽寻”以“云山”之乐自我宽慰,“差可乐”(略可慰藉)却透出勉强。“杖藜”显老迈之态,“谁与伴”以反问收束,将无人同行的孤寂推向高潮,纵有山水可寄情,终难消解知音难觅、抱负成空的苍凉,呼应开篇“残年”之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潘希白《凉夜》

下一篇:宋·林用中《晚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