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ǎi
sāng
·
·
bǎo
chāi
lóu
shàng
zhuāng
shū
wǎn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2
bǎo
chāi
lóu
shàng
zhuāng
shū
wǎn
lǎn
shàng
qiū
qiān
xián
chén
yān
jīn
kuān
shuì
piān
lín
hóng
鸿
liáo
dōng
xìn
yòu
shì
jīng
nián
tán
lèi
huā
qián
chóu
chūn
jiàn
shí
xián

译文

女子在闺阁梳妆打扮后,慵懒地荡秋千。悠闲地拨弄沉香。花冠不整,衣宽髻偏。没有远方情人的书信寄来,而且多年如此。花前挥泪。思绪缠绵尽倾诉给十四弦。

逐句剖析

"宝钗楼上妆梳晚":女子在闺阁梳妆打扮后,

# 宝钗楼:泛指女子所居的楼阁,取其字面的华美。

"懒上秋千":慵懒地荡秋千。

"闲拨沉烟":悠闲地拨弄沉香。

# 沉烟:香燃烧时的香烟。此指沉香。

"金缕衣宽睡髻偏":花冠不整,衣宽髻偏。

# 睡髻偏:睡的时候发髻都是偏的。,金缕衣:以金丝联缀玉片制成的衣服。今出土文物中常有之。南朝梁刘孝咸《拟古应教》持:“琼筵玉笥全缕衣。”此指华贵的衣服。

"鳞鸿不寄辽东信":没有远方情人的书信寄来,

# 辽东:古代郡名,今辽宁东南部辽河以东地区。这里泛指遥远的地方,亦即女子的情人所在之地。,鳞鸿:犹言鱼雁,古人认为鱼和雁都能代人传递书信。晋傅咸《纸赋》:“鳞鸡附便,援笔飞书。”宋徐铉《王十七自京垂访作此送之》:“只就鳞鸿求远信,敢言车马访贫家?”

"又是经年":而且多年如此。

# 经年:此指又经过了一年。

"弹泪花前":花前挥泪。

"愁入春见十四弦":思绪缠绵尽倾诉给十四弦。

# 十四弦:一种十四根弦的弹拨乐器。又疑指筝,筝本十三弦,此处因平仄所限,将三作四。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采桑子・宝钗楼上》是南宋陆游所作的一首词,该词以春愁为引,聚焦人物塑造。词作通过征妇形象,将思念夫君的哀怨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上片词人精雕细琢,以细腻笔触勾勒征妇的心理、体态与服饰,生动呈现其外在风貌;下片则直抒胸臆,将萦绕心间的情愁怨思娓娓道来,深刻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全词构思精巧,情感真挚,于婉约之中见功力,别具一番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陆游《采桑子・宝钗楼上》属花间词传统题材与格调,词作以细腻笔触刻画征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虽创作时间暂未明确,但词中婉约情思与雅致韵味,尽显古典词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情题材的作品。上片描写人物情态。下片抒写相思与离情。写出了相思相爱之深。全词抒情细腻,含蓄凄婉,表达的征妇思念丈夫的哀怨愁苦。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宝钗楼上妆梳晚,懒上秋千。闲拨沉烟。金缕衣宽睡髻偏。”通过“妆梳晚”“懒上秋千”“闲拨沉烟”“金缕衣宽”“睡髻偏”等一系列细节,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闺中女子因思念而慵懒、寂寞的状态。借景抒情:“愁入春风十四弦”一句,将女子的愁绪融入到春风和十四弦的乐声中,以春风的吹拂和琴弦的弹奏来烘托女子内心的哀怨,借景抒情,让无形的愁思有了具体可感的依托,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富有感染力。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宝钗楼上,灯烛荧煌”描绘出热闹繁华的场景,衬托出征妇内心的孤独寂寞。征妇精心打扮,“绿蚁红粉,莫辞沉醉”,其外在的艳丽与欢快的宴饮氛围,与她内心深处对丈夫的思念和哀怨愁苦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她的愁绪之深。象征:“鳞鸿”象征着传递书信的使者,“鳞鸿不寄辽东信”借鳞鸿未寄信这一意象,象征着女子与远方之人音信断绝,强化了她的孤独和思念之情,也暗示了两人之间的阻隔和无法相见的无奈。

3. 分段赏析

《采桑子・宝钗楼上妆梳晚》这首春愁词,将创作焦点凝聚在人物刻画之上。词的上片,着重描摹人物情态。女子于宝钗楼上,梳妆极为慵懒,迟迟才开始打理妆容。往昔喜爱的秋千,如今她也意兴阑珊,毫无兴致去玩耍。花冠佩戴得并不齐整,衣衫略显宽大,发髻也有些偏斜,整个人呈现出一副憔悴、萎靡的模样,种种细节,尽显她的百无聊赖。下片则转而抒发女子的相思与离情。读罢可知,她情绪低落的缘由,是所爱之人外出远游,迟迟未归,且一年又一年过去,竟连一封书信都未曾寄来。正因如此,她在花前暗自垂泪,相思之情如潮水般汹涌,绵绵不绝。“愁入春风十四弦”一句堪称绝妙,女子将满心愁绪融入春风中,借十四弦琴倾诉衷肠,那缠绵的思绪、悠长的情韵,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她对爱人相思相爱之深切。整首词在抒情上极为细腻,以含蓄婉转之笔,营造出凄清哀婉的氛围,令人动容。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相较于传统思妇词上片写景摹态、下片直抒愁怨的常规范式,在谋篇布局上独辟蹊径。词人以工笔重彩聚焦上片,从征妇的细腻心理、绰约体态到精致服饰,层层铺陈;直至下片才笔锋一转,倾泻出绵延无尽的情愁怨思,将征妇对远人深切的思念与哀怨,淋漓尽致地展现于笔端,尽显艺术匠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体格仿佛《花间》,但味较薄耳。南宋小令佳者,大抵皆然。

清学者许昂霄《词综偶评》

# 放翁词疾在一泻无余,似此婉雅闲丽而不可多得也。

清词学家陈廷焯《词则·大雅集》卷三

# 放翁词多放笔为直干。此词独顿挫含蓄.从彼美一面着想,不涉欢愁迹象,而含凄无限,结句尤余韵悠然,集中所希有也。

近代学者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万里《酒蛤蜊》

下一篇:宋·姜夔《鹧鸪天·元夕不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