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àng

朝代:宋作者:刘克庄浏览量:3
yīng
sǔn
dēng
pán
jié
xīn
qióng
biàn
jiǔ
zhōu
chūn
céng
shān
yīn
fǎng
访
xiū
zhú
shuǐ
biān
guān
rén
háo
yǐn
lián
fēi
shào
jùn
yóu
kǒng
shì
qián
shēn
guī
shàng
yǒu
qīng
kuáng
tài
luàn
chā
shān
huā
mǎn
jiǎo
jīn

译文

樱桃和竹笋端上餐盘,节令景物清新动人,拄着一根竹杖,仿佛踏遍了天下的春光。好像曾经在山阴寻访过修长的竹子,我已经记不清是否在水边观赏过那些美丽的女子了。纵情饮酒时,自怜已不是年少时光,那些俊逸的游赏经历,恐怕也是前世的事情了。傍晚归来时,尚且带着清雅狂放的姿态,将山间野花胡乱插满了头巾。

逐句剖析

"樱笋登盘节物新":樱桃和竹笋端上餐盘,节令景物清新动人,

"一筇踏遍九州春":拄着一根竹杖,仿佛踏遍了天下的春光。

"似曾山阴访修竹":好像曾经在山阴寻访过修长的竹子,

"不记水边观丽人":我已经记不清是否在水边观赏过那些美丽的女子了。

"豪饮自怜非少日":纵情饮酒时,自怜已不是年少时光,

"俊游亦恐是前身":那些俊逸的游赏经历,恐怕也是前世的事情了。

"暮归尚有清狂态":傍晚归来时,尚且带着清雅狂放的姿态,

"乱插山花满角巾":将山间野花胡乱插满了头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上巳》是南宋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首联描写上巳节樱桃、竹笋登盘,节物清新,诗人拄杖踏遍春光;颔联忆起似在山阴访修竹、水边观丽人的情景;颈联感慨如今豪饮不如年少,俊游或许是前身往事;尾联写暮归时仍有清狂之态,将山花乱插满头。全诗以自然明快的笔触,借上巳节场景与回忆,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怀及当下的闲适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刘克庄(1187~1269),南宋文学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文定。刘克庄兼擅诗、文、词各体,尤以诗歌影响最大,为江湖派的重要作家。其诗初学晚唐,后推崇陆游,喜用典故成语。诗风豪迈奔放、雄健疏宕。在南宋辛派词人中,刘克庄与刘过、刘辰翁并称“三刘”。词风豪迈,颇受辛弃疾影响。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诗话》,编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代表作品有《戊辰即事》《贺新郎·九日》《六州歌头·客赠牡丹》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樱笋登盘节物新,一筇踏遍九州春”两句,点明上巳节的节物与出游情景。“樱笋登盘”写出节日里新鲜的樱桃、竹笋端上餐盘,凸显节物的清新;“一筇踏遍九州春”以“一筇”勾勒出诗人拄杖漫游、遍赏春光的状态,“九州春”极言春光之广,开篇便奠定明快的踏春基调。​颔联“似曾山阴访修竹,不记水边观丽人”两句,化用典故并融入回忆。“山阴访修竹”暗合王羲之兰亭雅集的典故,“似曾”二字带出模糊的追忆;“不记水边观丽人”则写出对往昔在水边观赏丽人的朦胧记忆,既呼应上巳节习俗,又添一丝对过往的怅惘,虚实结合,引人联想。​颈联“豪饮自怜非少日,俊游亦恐是前身”两句,抒发对时光与过往的感慨。“豪饮自怜非少日”直言如今豪饮的兴致与能力已不如年少之时,透着对青春逝去的自怜;“俊游亦恐是前身”则感慨往昔的俊逸出游或许已是前世之事,将今昔对比,强化了时光流逝的怅然,情感真挚。​尾联“暮归尚有清狂态,乱插山花满角巾”两句,描写暮归时的情态。“暮归”点出时间,“尚有清狂态”展现诗人虽年老仍不失随性狂放的性情;“乱插山花满角巾”以“乱插”“满”等词,生动刻画将山花随意插满头巾的画面,尽显洒脱不羁,为全诗增添一抹明快的色彩,也暗含对生活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谢枋得《思亲五首其一》

下一篇:宋·释绍嵩《溪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