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ěi
lái
rén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刘克庄浏览量:3
shì
shuō
dōng
shì
tiān
rén
bái
duō
qǐn
yuán
cán
shí
fèi
diàn
殿
tóng
tuó
yùn
zhān
nán
jiǔ
biān
qíng
tīng
é
liáng
jiù
jīng
zhuāng
shàng
xuān

译文

试着讲述北宋旧都的往事,让人增添许多白发。先帝陵园里石马残缺,废弃宫殿前铜驼似在悲泣。料想胡人运势难以长久,边地军情传闻容易失真。那些生活在旧都汴梁的女子,如今境况凄凉,妆容发髻还保留着宣和年间的样式。

逐句剖析

"试说东都事":试着讲述北宋旧都的往事,

# 东都:北宋的京城汴粱。

"添人白发多":让人增添许多白发。

"寝园残石马":先帝陵园里石马残缺,

# 寝园残石马:寝园二句,是说北宋皇帝的陵园和宫殿都已遭破坏。石马是皇帝陵墓道中的陈列物。寝园:北宋皇帝的陵墓。残石马:黄帝陵基前的陈列物都已被摧残。

"废殿泣铜驼":废弃宫殿前铜驼似在悲泣。

# 泣铜驼:西晋索靖预见天下将要大乱,指着洛阳宫殿前陈列的铜制骆驼说:“会见汝在荆棘中耳”已而西晋不久被匈奴刘聪灭亡。,废殿:北宋皇帝住的宫殿也遭到破坏。

"胡运占难久":料想胡人运势难以长久,

# 胡运占难久:谓金人的命运算来不会很久。占,卜卦。

"边情听易讹":边地军情传闻容易失真。

# 边情听易讹:边境上传来的消息,多半是谣言。边情,边疆上的消息和动态。讹:错误。

"凄凉旧京女":那些生活在旧都汴梁的女子,如今境况凄凉,

# 凄凉旧京女:凄凉两句,是说汴梁虽然沦陷多年了,但人民仍然不忘故国,保存着汉族的风俗。旧京:指汴梁。

"妆髻尚宣和":妆容发髻还保留着宣和年间的样式。

# 宣和:宋徽宗年号(1119—1125)。,妆髻:一种发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北来人二首(其一)》是南宋诗人刘克庄的五言律诗。开篇首联紧扣主题,诉说追忆东都旧事时,悲愁如潮,催人白发。颔联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昔日巍峨宫殿如今荒寂破败的景象,尽显岁月沧桑。颈联话锋一转,深入探讨时局,直言异族统治难以持久,又感慨边疆消息难辨虚实,字里行间饱含对动荡局势的担忧与愤懑。尾联聚焦市井百姓,描绘女子们依旧身着旧时装束,仿佛时光定格在往昔繁华。整首诗生动展现汴梁沦陷后的凋敝之态,即便山河破碎,百姓心中的故国情怀却从未消逝,始终炽热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刘克庄(1187~1269),南宋文学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文定。刘克庄兼擅诗、文、词各体,尤以诗歌影响最大,为江湖派的重要作家。其诗初学晚唐,后推崇陆游,喜用典故成语。诗风豪迈奔放、雄健疏宕。在南宋辛派词人中,刘克庄与刘过、刘辰翁并称“三刘”。词风豪迈,颇受辛弃疾影响。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诗话》,编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代表作品有《戊辰即事》《贺新郎·九日》《六州歌头·客赠牡丹》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宋后期,政治愈发昏暗,统治者靠“岁币”求苟安,全然忘却沦陷已久的大好山河。诗人遂作这组诗抒发悲愤,此篇为组诗之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怀古的五言律诗。借北来人讲述之事,描绘北宋都城汴梁被占后,寝园残败、废殿荒凉的景象,议论外族统治与边疆军情,又以旧京女妆饰依旧,表达对故国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政治局势的忧虑,展现出南宋遗民未消歇的家国之思。

2. 分段赏析

“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起笔“试说”二字,似呜咽欲绝的喟叹,将言说者的矛盾心绪缓缓铺陈——既因目睹故土满目疮痍而不忍回望,又为昔日繁华如烟尘消散痛心疾首,故而本能地回避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可面对他人饱含关切的追问,又不得不撕开旧伤,将浸透血泪的记忆缓缓道来,字里行间皆是无力回天的悲怆。这般精妙构思,不仅将言说者的悲戚刻画得入木三分,更借对话场景,烘托出问询者的形象:身处东南的他,时刻牵挂着北方故土的同胞,迫切想知晓他们的安危冷暖;对故都汴梁,更是魂牵梦绕,眷恋之情炽热而绵长。“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北来人”的诉说字字泣血,每回忆一分,往昔的伤痛便如潮水翻涌。在这反复追忆中,青春不再,白发渐生,足见哀伤之重、悲愁之深。随着叙述推进,诗歌笔触直指东都汴梁,将这座昔日辉煌都城的衰败景象展露无遗。宫殿与铜驼,曾是汴梁繁华鼎盛的象征,承载着无数荣耀;石马静立北宋帝王陵园,守护着已逝的岁月。但战争的铁蹄无情踏破往昔,陵园中的石马残破残缺,宛如在无声控诉亡国之辱,连地下长眠的帝王也不得安宁;宫门外的铜驼倒卧荒烟蔓草间,曾经的威严与荣耀荡然无存。当人们追忆汴梁往昔的昌盛,亡国之痛、身世之悲便如决堤洪水,瞬间将人淹没,泪水汹涌难抑。“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诗人匠心独运,选取这些极具代表性的意象,凭借丰富的想象与极具感染力的笔触,高度凝练地概括出沦陷后汴梁的凄凉景象。仅用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满目疮痍的画面,营造出深沉悠远的意境。“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中,“残”字生动展现陵园的破败惨状,令人触目惊心;“泣”字赋予废殿以人的情感,深切寄托京都百姓的哀痛。二者相互呼应,情景交融,蕴含着无尽感慨,余韵悠长,令人沉浸其中,难以自拔。“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纵使故都汴梁已成废墟,遗民们的复国之志却坚若磐石。他们对南宋朝廷满怀期待,即便边境传来不利消息,也固执地将其视作谣言,不愿相信。这份倔强的背后,是收复故土的强烈渴望与坚定信念。那些曾居京师的女子,虽已白发苍苍、处境凄凉,却仍保留着旧日的衣着装扮。这看似寻常的坚持,实则是对故国最深沉的眷恋,更是亡国之民心中永不熄灭的精神灯火。任凭岁月流转,物是人非,那份对故国的思念,始终萦绕心间,从未消散。

3. 作品点评

这两首诗侧重写实,却未陷入刻板,缘由在于以情感贯穿疏导,除质朴外,更显自然流畅,很能体现诗人自身的创作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贫著陷蕃衣”句,“意思说逃回南宋,可是还穿着金国的衣服,跟第一首“凄凉”二句对照”。“沙场探骑稀”句,“跟第一首“边情”句对照,意思说南宋不派人好好去打探消息,只听信些谣言。

现代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宋诗选注》

# 这篇诗(指其一)是听了北方来人谈及北宋旧都汴梁情况后所发抒的感愤。二四两联侧重叙事,一三两联偏于述怀,而交错写出,便不呆板。末句与陆游的“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事同情异,哀乐全殊。

现代教育家程千帆《古诗今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林景熙《梦回》

下一篇:宋·方回《急雨》

猜你喜欢